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评价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大学生的能力供给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是否存在缺口?什么因素造成了能力供求的缺口?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在哪些领域做出调整?基于上述问题的思考,2008年10月-12月间.笔者对72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及提高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与经济高速增长的短期不平衡问题在就业领域的突出表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性因素也有社会性因素。而着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引导大学生科学择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环节。有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中间存在巨大的差距.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已经成为制约广大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前,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刚跨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也备感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在进入大学校门伊始就考虑就业的问题。而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大多从大四上学期才开始.这就使得其他年级的学生处在一种慌乱、迷茫的状态。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使得大三学生已提早具备了“准毕业生”的思想状态。  相似文献   

4.
反对就业歧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此,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单位存在的就业歧视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2008年以来,焦作市人事人才部门多措并举.通过举办80多场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专项就业指导,使4400多名毕业生走上了就业岗位;采取一对一帮扶的方式.帮助430多名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找到了就业岗位。春节临近,该市人事局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市各级人事人才部门采取捐助、走访、吸纳就业多种方式.帮助困难毕业生度过“寒冬”。  相似文献   

6.
一、背景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刚跨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也备感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在进入大学校门伊始就考虑就业的问题。而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大多从大四上学期才开始.这就使得其他年级的学生处在一种慌乱、迷茫的状态。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使得大三学生已提早具备了“准毕业生”的思想状态。  相似文献   

7.
李超 《人才瞭望》2010,(8):55-55
《河南省就业促进条例》施行一年多来,淮滨县政府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就业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完善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机制。该县人事和社保部门组织开展了“一实名六服务”援助活动.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实名制帮扶.并重点援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确保了该县42户有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全部就业。二是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人才瞭望》2014,(5):55-55
2013年以来.濮阳市农村外出务工约83.8万人.创劳务收入约182亿元,创历史新高。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33282人.“国家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职业培训21668人.转移就业17634人.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随着国家劳动力的不断发展以及各项产业结构的变革,“人浮于事”的现象更加地凸显,就业压力的与日俱增严重影响了国民的幸福指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国民就业问题,尤其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研究生作为高校毕业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具有学历层次高、理论水平高、科研素养好等特点,这为他们的就业带来了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使他们的就业价值观更加的复杂化.笔者针对当代研究生就业价值观的现状,提出研究生就业价值观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重要原因之一是就业期望值偏高。因此.研究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缓解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自身就业前景的一种估计和预测.  相似文献   

11.
2013年以来,安阳市北关区人社局通过进一步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大力开展就业扶持.充分发挥政策扶持劳动者就业、创业和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的效力.各项目标任务均已超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一是全面普及就业信息精细化管理工作。“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精细化管理”是通过建立市区、街道、社区、楼院、家庭五级就业信息网格,  相似文献   

12.
各大高校的毕业生都将面临着就业这个严峻的问题,所以也应将就业这一问题提到日程中。大学期间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胜任力,这一问题是各大高校需要研究的课题。每所大学都有就业指导课程,然而就业指导课程在大学生就业中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各大学更应该通过分析与研究“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否能满足大学生就业胜任能力的问题,并结合课程内容、教师团队、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大方面来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从而帮助刚刚离校步入社会,正处于迷茫焦虑状态的大学生拥有高人一等的就业胜任能力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3.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为了真实地了解毕业生目前就业状况、就业心态和倾向.寻求影响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和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最近,我们以“毕业生就业倾向”为题,在正在找工作的毕业生群体中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对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就业观念、就业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努力提升焦作市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部分大学毕业生“待就业”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潘林 《人才开发》2005,(8):35-37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也是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出现了部分大学毕业生“待就业”现象。这种状况,不利于社会的人力资源配置,对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将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认真分析“待就业”现象,深入探讨部分大学毕业生“待就业”的成因,积极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现阶段部分大学毕业生“待就业”的成因分析所谓“待就业”,是指部分大学生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有就业意向、就业能力,而由于种种原因未…  相似文献   

15.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价值取向,有助于解决新时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不仅能缓解大学生就业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供需矛盾,还能有效缓解我国就业结构压力。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充分高质量就业对个体、家庭、高校以及社会都十分重要。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具有“就业目标会优先考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就业单位”“就业取向具有多元化”“自主创业意识不断提高”等现状特征。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具有多元化、职业操守淡薄、功利心重、自我意识强和有鲜明的个性等趋势和特征,通过学生自身努力以及家庭、高校、政府和社会联合发力,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杨敏 《人才开发》2009,(11):18-2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内经济增长减速.大学生就业问题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党的十七大报告己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2009年2月,国务院专门出台七项措施援助大学生就业,其中包括: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浙江省政府也提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  相似文献   

17.
李晓康 《人才瞭望》2014,(11):63-64
2014年以来.获嘉县就业服务中心从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多策并举.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强化小额担保贷款、职业培训、公共就业服务等重点工作.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引导和帮助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进行就业和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8.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朝晖 《人才开发》2008,(12):43-44
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高校扩招和我国就业制度的变革.毕业生就业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专业设置、就业管理模式不尽合理,社会用人制度不尽公正,户籍、人事制度尚未完全改革,以及毕业生期望过高、诚信危机和困难群体等原因.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人才瞭望》2014,(3):63-64
日前.漯河市各级人社部门结合就业困难群体的实际情况.联合开展了“2014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此次专项活动.共走访了885个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帮助994名就业刚难人员、93名残疾就业困难人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885名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政策.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23户。  相似文献   

20.
孔洁 《人才瞭望》2009,(6):34-36
一、经济危机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就业权是每位公民应有的权利。确保有就业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人实现就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必要前提。最近几年,受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阶段、人口状况与就业体制改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仍将存在较为突出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