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勤 《河北学刊》2012,32(1):146-149
中国法律在水能资源法律地位上存在规范冲突。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对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与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前,中国在如何解决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负面影响上尚存争议。《能源法》应明确水能资源法律地位,规定对于符合生态环境认证标准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国家依法实行激励型的价格政策。  相似文献   

2.
在产权变迁追逐效率的经济规律下,水能资源产权分解的必然结果是开发权出让金和水资源费并存.本质上讲,两种收费并存是国有产权收益和外部性内在化的体现.清晰界定水堤址、水域和堤址高度差的产权属性比较容易,这部分产权属性就会进入私有产权状态,国有产权收益就表现为开发权有偿出让金;而难以界定水体水量的产权属性,这部分产权属性就必然继续停留在国有产权状态,国有产权收益就表现为水资源费.在策略层面,它让市场自动选择较好的投资者而最大化开发权有偿出让金,还能借助水资源费而调节小水能资源点的开发数目达到有效协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药用野生植物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引种驯化是实现药用野生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植物新品种法律制度是促使药用野生植物资源引种驯化的法律保障.国际上关于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立法模式主要有植物新品种权和专利权模式,二者各有利弊,我国主要采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人工驯化的新品种.应当针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兼顾育种者、种子生产者和经营者以及种子使用者的利益,科学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的资源开发利用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妨碍了资源地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完善资源开发补偿法律机制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对我国现行资源开发补偿法律机制缺陷的分析,提出完善我国资源开发补偿法律机制的措施和立法设想,以期弥补我国资源开发补偿法律机制的立法空白.  相似文献   

5.
中国太阳能资源利用的立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太阳能开发利用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具有一定成果,并且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欠缺针对太阳能开发利用的专门立法,发展太阳能的促进力较为薄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太阳能的发展。本文从分析我国太阳能资源利用现状入手,指陈了我国太阳能立法的主要问题,展望了我国太阳能专门立法的发展趋势并就太阳能专门立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药用野生植物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引种驯化是实现药用野生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植物新品种法律制度是促使药用野生植物资源引种驯化的法律保障。国际上关于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立法模式主要有植物新品种权和专利权模式,二者各有利弊,我国主要采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人工驯化的新品种。应当针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兼顾育种者、种子生产者和经营者以及种子使用者的利益,科学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与城市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扩大,对土地的利用逐渐由平面趋向地面之上空及地下,形成垂直式的立体发展,空间权的概念因而产生.目前,土地空间法律制度在西方国家相继建立,而我国对空间权的立法尚属空白,对其研究也十分匮乏,尤其是对空间权的基本理论问题还存在较大争议.基于此,笔者拟从空间权的立法概况、空间权的内涵及关于我国空间权的立法思考三个方面对空间权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的相关立法和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民法典》继受了《合同法》确立的行纪合同立法的大陆法系模式.行纪人介入制度有效促进了商业行纪营业的发展.但我国现行法律在行纪人介入权制度构建上过于简单,一定程度影响了这一制度的积极作用.因此,应合理借鉴域外法经验,从行使条件、行使方法、行使效力等方面剖析行纪人介入权的规定,进一步完善我国行纪制度立法.  相似文献   

9.
海域资源市场化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域是发展海洋经济实施海洋开发的载体.市场化配置是加强海域资源管理的必然趋势.针对我国海域资源市场化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坚持依法管海,建立相对集中、统一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的同时,积极培育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运行环境、完善海域使用权以招标拍卖为核心的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建立健全海域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加快海域资源市场化管理的进程,使有限的海域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公平高效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就业歧视的本质特征是没有正当理由的差别对待,法律禁止就业歧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平等就业权并实现社会正义.在市场化就业背景下,反就业歧视决不能仅仅满足于各种原则性规定,而必须遵循市场化就业的基本规律,正确处理用工自主权与平等就业权这对"轴心"权利的相互关系.我国反就业歧视仍处于制度短缺阶段,反就业歧视在立法、执法和司法层面都还面临诸多法律困境,我国反就业歧视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