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政治稳定带来双重影响。中国参与全球化、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将有助于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有助于深化改革 ,实现社会结构全面优化 ;有助于扩大开放 ,发挥后发优势 ,增强综合国力 ,从而对巩固发展中国政治稳定产生积极影响。同时 ,伴随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 ,中国国内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非稳定因素也将增多 ,不容忽视。中国参与全球化、全面推进现代化 ,保持政治稳定的战略对策是 :必须树立动态的政治稳定观 ,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加速政治民主化进程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李一凡  周德刚 《社科纵横》2012,(11):146-147,150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的未来希望之所在。他们的信仰、追求以及心态都将决定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及命运。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日益加强的今天,大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程度也将决定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相似文献   

3.
挑战机遇战略--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背景下,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面临着国家安全、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挑战和风险,也赶上了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实现跨越发展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创新战略,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努力开创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维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不仅是一种经济、政治和文化行为,而且是一种特别的话语行为.在全球化进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完整的全球化话语体系.这是一种主题话语体系,它拥有很深的历史根源和独特的思想意识形态,同时还具有不少新的具有影响力的话语修辞方式,包括数据化语言、时空分离、积极性语言等.全球化话语成为全球化进程中强势群体的强势语言.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中的弱势群体也产生了全球化反话语.这些话语对全球化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形成了强力制衡.这种话语制衡机制有助于合理的社会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历史性的时代转换,"全球化"已经成为人类反思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性语境.在全球化进程中,世界范围内的法律文化交流与冲突进一步加剧,呈现出一种全方位、多样态的发展特点.可以预见,伴随着冲突与融合的不断扩大,法律文化全球化将成为世界法律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法律文化全球化本质上并非生成一种普适的法律文化,而是各民族法律文化的同质化与异质化、多元化与趋同化、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辩证统一.在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必须要保持民族法律文化的自我认同,正确处理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文化、本土法律文化与外域法律文化的关系,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从而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6.
黄君  丁伟  刘婷婷 《社会工作》2011,(19):17-19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中国全面进入社会转型期并启动了快速融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同一时期,处于后“冷战”阶段的欧洲也同样面临全球化等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促进中欧社会学、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经验借鉴,2011年9月25日,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中国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欧洲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共同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社会发展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涉农网站不断增多,但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层次总体水平不高,农民上网比例低,上网设备少,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安全存在隐患以及农民电子网络营销观念落后等方面.为解决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业企业经营规模和促进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进程,必须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行法律保障.为此,应该通过完善维护农民经济权利、教育权利、网络安全的法律制度和相应配套的法律制度体系,转变农民农产品交易网络化的观念等方式,保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实现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到建构和谐社会,标志着中国政府的社会发展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实现现代化和建设小康社会,其主要目标是提高社会的发展程度,而建构和谐社会更重要的是协调社会的运行秩序.那么,怎样有效地协调中国社会的运行秩序?这成为实现中国社会发展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血亲观念是各种亲属家庭关系(以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为核心)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中国现代化进程已经证明,过强的血亲观念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干扰因素。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血亲观念过强产生的干扰因素在中国的传统中是重视家庭亲属关系的,人们的血亲观念较强。社会学家孙本文先生在谈到中国的家庭传统时说:“重视亲族关系,凡宗族戚党之人都被看做休戚与共分子。”凡亲属,即为利益相关的死党。中国有句成语叫“沾亲带故”,亲是亲戚,故是朋友,亲总是第一位,它也表明亲属关系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这种血亲观念今天在相当程度上已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桎梏。1.裙带关系带来的不正之风对社会关系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党内和社会不正之风是今天影响中国人民情绪和社会稳定的一大社会问题。追  相似文献   

10.
郎伟 《唐都学刊》2003,19(1):55-57
20世纪 90年代以后 ,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进程明显加快。伴随着冷战的结束、东西方意识形态分野的逐渐模糊 ,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大陆的全面建立 ,全球化的生产和生活模式正在持续地大规模地进入中国社会的经济和文化领域。在经济和文化的诸多重要方面 ,由于高新技术和跨国资本的介入 ,由于西方社会精神价值观念的逐渐流行 ,传统的中国生活方式和文化面貌已经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不仅在吃、穿、用的物质器物层面 ,甚至在艺术和体育欣赏、精神享受和人生价值寻求等方面 ,相当多的中国年轻人已经开始唯西方社会的马首是瞻。在中国的一些…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国际法在价值理念、基本原则、适用对象及所其包括的制度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是从微观的具体概念到中观的主体和部门法的扩展至宏观的原则、理念、体系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的社会意识形态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同社会结构的其他构成因素一起发生了深刻转型,主要表现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在追求目标、实践功能和整合方式等方面发生了转变,在一系列重大价值信念上也作出了明确调整;以此为前提,民间社会意识形态呈现了多元化、多样化和多变化的新状态;影视媒体、数字化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了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影像化或感性化,极大地拓宽了意识形态的传播深度与辐射广度,中国社会意识形态进入了空前活跃、繁荣和健康发展的时期.对当前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作出不安全判断的原因在于,未能明确认识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深刻转型,阶级斗争观念仍然影响人们对社会意识形态问题的认识.应当破除社会意识形态的陈旧观念,正确认识中国社会意识形态转型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亚洲货币金融危机的层面,探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深远影响。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在全球化的国际体系下增进本国自身的安全——经济持续、社会安宁和政治稳定,就有必要建立经济、社会和政治同时兼顾的“三位一体”的安全新观念。文章认为,在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与国际组织的作用力、影响力此消彼长,经济国际化、一体化与各民族坚持本土化、民族自主性之间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碰撞与摩擦,安全关系和安全观念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而这些变化都加速了国际规则推广和国际关系重塑的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伯红 《浙江学刊》2000,(4):109-114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antal Organization,简称NGO)是当代国际社会一支重要而活跃的力量。由于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等历史契机,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是中国较早大规模接触和参与国际非政府组织活动的群众组织之一。在全球化背景下研究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社会条件、发展状况、主要功能、特色、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对中国经济转型期社会组织的结构变化、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发展、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妇女运动和妇女组织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对外关系领域处于持续而重大的转型之中.从中国与邻国及周边地区、第三世界、西方世界、多边组织及机制之间的关系,到中国国防现代化、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应对,再到中国中央政府的对外援助和国内各地方的国际化进程,直至全球化观念在中国的植根进程以及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转型等十个不同的方面,可以透视出;中国外交已经由政治意识形态统治一切、隔绝于国际市场之外逐步转变为熟悉国际市场动作、受国内经济重心之引导.在大国外交的背景下,中国的外交转型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线性思维到多维度观念、由传统的斗争哲学到新时期的"以两手对两手"、"和而不同"等复杂战略的转换过程,是中国从国际体制外的自我封闭者甚至对抗者到进入国际体制内和大国关系结构中的重大利益攸关方的提升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立法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的全球化对中国立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中国立法伴随着一系列观念的更新而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和特点,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立法发展如何实现中国国情与全球化的协调统一、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的合理划分、立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和谐、立法行为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宪法监督体制的建立等。中国的立法者应勇敢地迎接全球化的挑战,为早日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法治国家而努力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时代的“普遍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国璋 《探求》2001,(4):52-53
当今 ,全球化浪潮正席卷全球 ,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针对全球化所引起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等一系列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必须提倡一种新的伦理———“普遍伦理” ,并强调各国政府和人民都有义务共同遵守这一全人类共同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一、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全球性问题 ,促使世界各国反思传统的伦理 ,以确立全球新伦理———“普遍伦理”众所周知 ,由高新技术引发的全球化的确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推动了社会发展进程 ,但也引发了诸如环境污染、人口爆炸、核扩散、霸权主义以及因滥用科学…  相似文献   

18.
李庆霞 《求是学刊》2003,30(6):29-34
人类社会正处于全球化转型的进程中。在此过程中,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作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加以研究。文章主要探讨了全球化与本土化产生的背景、全球化对本土化的冲击与本土化对全球化的抗衡、全球化与本土化矛盾的解决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历史潮流,它不但影响着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而且影响着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既要符合中国国情,坚持走自己的路,又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快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步伐,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重大的理论课题和现实课题。王永贵研究员的新著《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视角,对全球化内涵、性质和实质等问题进行了解读,提出了新世纪中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战略对策,是一部系统…  相似文献   

20.
高志奇  王佳 《社会工作》2011,(16):85-87
中国传统的家本位观念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人,中国社会公益事业要想取得更好发展,需要提高国人的社会观念。然而家庭在中国社会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承担的责任与任务决定了中国人有着很强的家庭观念——家本位观念,而家本位观念是不利于中国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的,家本位观念是制约中国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瓶颈。发展中国社会公益事业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需要发展中国的经济,同时还需要注重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要将现有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分配,防止社会问题出现和扩大化,注重社会的科学发展,尽最大可能减少社会问题,使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