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龙女真摩崖石刻》(以下简称《崖刻》)(载《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2期)一文,误将伪刻汉文摩崖认为是金“天德元年”的作品。实际上这处汉文摩崖是古董商邢玉人伪造的。从其中许多破绽和不合史实处可知。一、以前多次有人去调查,都没发现汉文摩崖石刻。吉林海龙的金代摩崖,在山城镇南的九缸十八锅山上,该摩崖是一个突兀的山石,无论女真文还是汉文,均刻于山石壁面,女真文在阳面,汉文在阴面,均明显易见。但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文字刻石年代长、数量多,气象万千,凿刻技术也极为高明。绵延数千年的文字刻石,以其材料的耐久性,保存了大量古文献、古法书,成为中国文献和书法的一大渊薮。文字石刻形制颇多,摩崖即其一。《金石索》曰:“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语石》谓:“碑之有文字,始于秦汉。而周之‘吉日癸己’即摩崖刻矣。推而上之,海东之锦山古字,黔南之红崖古字,远在商周以前,亦皆摩崖也。则碑为后起矣。”所传夏禹、周穆王、孔子等撰书的刻石皆难凭信,但无论是碑刻还是其他形式的石材雕刻,都必须先  相似文献   

3.
一、《助语辞》的版本沿革元代学者卢以纬著有《语助》一书。《语助》是我国汉语研究史上第一部虚词专著,初刻于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它的问世早于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出版的刘淇《助字辨略》近四百年。今存《语助》系明嘉靖年间刊行的本子,因收于《奚囊广要》丛书,故又称“奚囊本”或“奚本”。又有明万历年间(公元1592年)浙江钱塘人胡文焕重刻本,该本由胡文  相似文献   

4.
杨黼的“白文”《山花碑》是早已闻名于中外了,但是产生在同一时期的另外一块足以和它媲美而且极有研究价值的“白文”《赵坚碑》却还没有引起学术界的注意……。 一、《赵坚碑》简介及其他 杨安道作的《故善士赵公墓志铭》,简称《赵坚碑》,刻于明景泰六年(公元1456年),是作者写来追悼赵坚的十首“白文”哀词。词中那种既哀死者亦复自哀的情调,  相似文献   

5.
沈约究竟什么时候在东阳(今金华)任太守?初步考订,沈约于隆昌元年春(公元四九四年)到任,建武三年(公元四九六年)春或夏离任,首尾长达二年或二年稍长。沈约出任东阳太守,时间在隆昌元年春,证据有四。《南齐书》本传:“隆昌元年,除吏部郎,出为宁朔将军、东阳太守。”《南史》本传:“隆昌元年,除吏部郎,出为东阳太守。”按:两传不误。《南史·刘勔传孙孝绰附传》:“父绘,齐时掌诏诰,孝绰时年十四,绘常使代草之。父党沈约、任昉、范云等闻其名,命驾造焉”。孝绰大同五年(公元五三九年)卒官,年五十九。逆推,隆昌元年,年十四。知沈约离京(建康,今南京)赴东阳太守任,不可能早于隆昌元年(公元四九四年)春。此其一。《文选》卷二七,有沈约《早  相似文献   

6.
1988年11月,为刻“重修王阳明先生墓碑记事”,在绍兴市区飞来山上发现一块记载明代绍兴教育事业的碑刻。石碑二面凿刻,正面凿刻文字,平底阴文,寸方楷书,碑题是《绍兴府舌小学学记》,通高150厘米,宽84厘米,厚21厘米;碑阴为线条浅刻“古小学”图版,画面刻于石碑的上半截。高74厘米,宽80厘米。现考释如下:  相似文献   

7.
唐贺知章《龙瑞宫记》摩崖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绍兴宛委山唐贺知章《龙瑞宫记》摩崖 ,人多以为是唐时原刻。经考 ,该摩崖在宋嘉泰间已漫灭 ,嘉定间郡守汪纲重刻 ,清嘉庆中又经好事者重度勾勒 ,遂显今貌。文中“秘书监”三字系后人加刻。  相似文献   

8.
金国古代发源于黑龙江流域,由女真贵族建立起来的国家。据史书记载:“辽以兵铁为号,兵铁虽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金之色白,女真堂白,故号金”(《金史·世纪》)。金国起自武元天辅(公元1115年),终于哀宗天兴三年(公元1234年)。在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金的历山是短暂的,但对于民族融合,以及经济与文化的交互影响方面,却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金初,位于黑龙江流域的政权,在金太祖、太宗、熙宗三位君主倡导下,在“一切依本朝制度”(金史·太祖》)和“姑宜仍旧,渐祈胥放”(《金史·本记》)思想指导下的立祛,…  相似文献   

9.
刘弘,《晋书》本传戴:“字和季,沛国相(今安徽省淮北市)人也.祖馥,魏扬州刺史.父靖,镇北将军.”而《三国志·刘馥传》曰:“刘弘,熙之弟也.”其注引《晋阳秋》云刘弘字叔和.魏青龙四年(公元236年)弘生,本传云“与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而《武帝纪》则说,太熙元年夏四月己西,“帝崩于含章殿,时年五十五”.依年号推算,当为魏明帝青龙四年武帝生,故知弘生于公元236年.然中华书局香港所刊姜亮夫《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练表》主弘生于蜀汉后主延熙元年(238),不知何据,姑备此说,秦始初(265年后),弘以旧恩起家太子…  相似文献   

10.
荀悦(公元148—209年),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是东汉末年进步的政治思想家和重要的历史学家.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荀悦始辟镇东将军曹操府,旋迁汉庭黄门侍郎,和荀彧、孔融等“侍讲禁中,旦夕谈论”,积极为东汉王朝的“中兴”出谋画策.他于这期间(建安元年—二年)写成的《申鉴》五篇,即是这“旦夕谈论”的集结.建安三—五年,他任秘书监、给事中.时献帝雅好典籍,“常以班固《汉书》文繁难省,乃令悦依《左氏传》体以为《汉纪》三十篇”(《后汉书·荀悦传》).书成奏上.迁为待中.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进步的政治家和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书法家,曾在永州(今湖南零陵)、柳州亲手书写过不少碑刻。遗憾的是,这些碑刻直到现在还没有发现过一块。现存与柳宗元有直接关系的仅有一块残破的、相传为柳宗元手书的柳州“龙城石刻”。然而,对它的真伪和碑文解释,历来争论激烈,众说纷纭,故本文特作新考,以就教於学术界。一、“龙城石刻”发现辨伪和有关记载汇析现藏广西柳州市博物馆的“龙城石刻”是一九三三年按照原碑拓片仿刻复制的(见图)。现陈列在柳州市柳侯公园柳侯祠内的“龙城石刻”则是一九七七年再仿新刻的。据原碑拓片和一九三三年的复制品可知,碑呈狭长不规则圆角四边形,右上角残缺,下面边缘也有少许残破。长0.47、宽0.17、厚0.05——0.075米。碑文竖排,共八行三十字,行书字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 《龙颜碑》,刘宋大明二年(458年)九月刻立,碑旧在云南陆凉州蔡家堡君墓前,现存云南省陆良县东南二十里的贞元堡(薛官堡)小学内。碑高三米三八,宽一米四六,厚二十五公分,碑额呈半圆形,凡六行,行四字,共二十四字:“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候使君之碑”,碑阳二十四行,行四十五字,共九百零四字,碑阴刻识官职各三列,上列十五行,中列十七列,下列十六行。  相似文献   

13.
这一即席谈,无非英语的“tabletalk”,法语的“propos de table”,就象是餐桌上的谈话.三朝名画,不正是东方的琼浆(nectar)和玉食(ambrosia)么?三朝画呢?首先是元,其次是明,最后才是清朝的绘画.元是蒙古人主中原以后建立的王朝称号.太祖铁木真(成吉思)公元一二○六年(宋宁宗开禧二年)即位于斡难河之源(黑龙江上游),一二二七年(宋理宗宝庆三年)灭西夏,兵力远及欧洲.太宗一二三○年(定三年)定都和林(今库伦西南),不久灭金.世祖忽必烈才在宋理宗景定元年建立“中统”年号,以这年为元年(公元一二六○年).一二六四年(景定五年),元至元元年,始都北京,八年(度宗咸淳七年,公元一二七一年),才定国号叫大元,十三年(端宗景炎元年,一二七六)灭宋.如果从宋亡后起算,自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到至正二十七年(一三六七),首尾不过九十一年,日本大村西崖的《中国  相似文献   

14.
汉藏两民族的交往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就有一种非常密切的关系。公元823年立于拉萨大昭寺门前公主柳下的长庆会盟碑,“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以铁的事实充分反映了汉藏两族“欢好热忱不绝”。该碑的四面均刻有字,正面(西面)为汉藏两体对照的盟约,文义相同。右面(北面)是吐蕃方面参加这次会盟的官员名单,上为藏文,下为各员职衔姓氏的汉字译音。左面(南面)为唐朝方面参与会盟的官员名单,亦为上下汉藏两文对照。背  相似文献   

15.
樊宗师字绍述,南阳人,韩愈的好朋友,唐代著名的古文家,他的古文在当时很有影响。关于他的生卒年,《新唐书·樊泽传附樊宗师》没有记载(《旧唐书》无传)。修订本新《辞源》说:“樊宗师;公元?——821?”这是不知道樊宗师生于哪年,有必要加以考证;又认为他大约死于公元821年,就是唐穆宗长庆元年,也值得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6.
《后汉书·和帝纪》说:“无兴元年,春正月戊午……四月庚午,大赦天下,改九元兴……五月癸酉……” 元兴元年为公元105年。查陈垣《二十史朔闰表》、张培瑜《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该年四月甲申朔。甲申为朔日——即初一,庚午在甲申后五十七日,它决不可能在四月出现。因此说,《后汉书》“四月庚午”的说法是错误的。是不是陈垣和张培瑜都推算错了?不,《居延汉简》34.40所载历日,该年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籍之最》(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关于《郡斋读书志》版本,讹误颇甚。是书谓,《郡斋读书志》袁本为“宋代淳祐十年(1250年)初刻于宜春郡(属袁州),故称袁州本。”袁本确是宋淳祐年间刻于袁州,亦即故宜春郡,但当时的正式政区名并非宜春郡,而是袁州。我国自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易郡为州后,郡制即废,宋时未曾再有郡之建置,因此,更无所谓州郡隶辖关系。那么,编著者又何来“刻于宜春郡(属袁州)”之说?  相似文献   

18.
世界最大的汉字——“神”字,不久前在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花果山中完工,近日起对广大游人开放。该“神”字取材于晋代大书法家怀素的墨宝,高40米,宽25米,被刻在山中的一处石壁上,是目前现有汉字中最大的一个字。  相似文献   

19.
出土于东汉太学遗址(今洛阳市东郊偃师县城西的东大郊村)的临辟雍颂碑,是西晋初年太学师生为纪念晋武帝司马炎父子亲临学校视察而刻竖的颂德碑,故该碑额题为“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皇太子又再莅上盛德隆熙之颂。”它刻于西晋咸宁四年(278年)十月,高3.22米,宽1.1米、厚0.30米。1963年6月20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阳博物馆展出的是复制品。长期以来,对于这一重要碑刻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宣传不多,本文就此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威远楼”旧称雄镇楼,又名钟鼓楼,位于甘肃重镇陇西县城十字街中心。以其厚重的历史和威风八面的雄姿,名震海内外。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陇西新筑古渭寨于城东一里,东北方建一谯楼,取名“威远楼”,为威震远方之意。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扩建城垣时,又将“威远楼”改建在陇西城中。元顺帝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设置铜壶滴漏、更鼓于其上。明太祖洪武元年依址重建,取名“雄镇楼”,“巩昌雄镇”的巨幅匾额悬于其上。清道先十六年(1836年)在楼台东南角置石晷,移置北宋崇宁五年所铸铜钟于楼上,平时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