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历了从"辩证唯物主义"到"实践唯物主义",再到"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哲学"的形态演变。这一形态演变的背后,实际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性质从"客体论"到"主体论",再到"存在论"和"价值论"转换的内在逻辑。而形态演变和内在逻辑转换,又意味着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逐渐实现了从照着"宣讲"苏联模式教科书,走向了创造性地"回到"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最终走向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2.
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逻辑内涵的把握,关涉现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构的成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逻辑内涵,需要着重从历史理论内涵、科学实践目的以及终极关怀形式等三方面进行分层次多角度的立体解读,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关注客观的时空、能动的主体、真实的历史,是从宏观上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客观性归纳和演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实践本身不断扬弃、实践对象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内外贯通互相影响的综合性运动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以实践为动力的文化与历史的高度统一体,是一种"神圣的"终极意义上的关怀.综上三者共同建构并彰显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逻辑内涵.  相似文献   

3.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传播发展的内在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发展的当前使命。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与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推进有着内在的逻辑交叉,是马克思主义"三化"发展与推进的重要催生动力。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课题就是要通过文化理论的自我诠释为研究者提供学术研究的"社会范本"与精神氛围,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与价值认同的优秀教育者与时代诠释者,形成支撑师生共同信仰的精神依据。通过塑造精神氛围、健全体制规范和完善布局空间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校园、在当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框架探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结构.本文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逻辑一致性的研究,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对象、主题和精神实质,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逻辑的核心内容、逻辑的理论展开等体系构件,并把理论体系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和历史(现实)的统一性,探解和勾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体系框架、理论层次和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5.
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对"人性恶"假设的推崇并不能掩盖其对个人自律的渴求.虽然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辩护者们对于在"人性恶"假设下个人自律何以可能的问题作了多方面的论证,但是,如果追寻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人性恶"假设及其内在逻辑,则其对个人自律的渴求将难免走向自我消解和存在着内在阻滞.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在"人性恶"假设与对个人自律的渴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逻辑悖谬.  相似文献   

6.
柯亨在《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一书中,批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其剥削理论和社会理想是建立在与自由主义同样的"自我所有理论"的基础上的。以《资本论》中的所有权理论为依据,从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承认自我所有权、自我所有权同价值理论和剥削理论的关系、自我所有权的超越与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及其实现条件的设想三个方面对柯亨的"马克思批评"进行批判性反思,可以发现柯亨对马克思的这一批评是建立在对《资本论》的误读和偏见之上的。这不仅表明柯亨已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转到了"后马克思主义"立场,而且从反面证明了《资本论》的政治哲学意义和当代价值。《资本论》的所有权理论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坚持科学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原则,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法权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对其作了历史的批判。其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对"劳动力商品"的分析展开的对所谓劳动所有权的批判。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这一核心思想与"从生产出发超越生产"的"生产超越逻辑"一起,构成了《资本论》最核心的观点。两者的统一就是马克思关于"自由王国只能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但又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的思想。柯亨"后马克思"转向的这一教训,从反面再一次告诫我们:在后冷战和资本主义全球化时代,马克思的《资本论》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其所有权理论仍然是对包括新自由主义在内的各种资产阶级法权观念和意识形态进行政治哲学批判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7.
思哲 《探求》1998,(Z1)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基础上以革命性和科学性为特征的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生了非常复杂的变化,许多问题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者作出新的回答,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这也就是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的客观逻辑。一、新实践:马克思主义新发展的内在动力理论来源于实践,并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审视一种理论的新发展首先必须分析与之相应的社会实践的新发展。要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首先也必须了解社会实践的变化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党建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重要成果,以其明确的目标、范畴的全面和方式的严慎,实现了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和国家在应对新形势新变化新挑战自我革新自我发展的主动性战略,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环节,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党建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而且有些研究还不够充分。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系统中国化的组成部分和逻辑必然。通过对现有一些概念分析比较可知,使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概念更为恰当。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路径有两个层面,即实践层面和文化层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法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两个部分,但主要是后者。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史及其内在逻辑上重新分析了唯物史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关系,认为现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将辩证唯物主义独立出来,排在历史唯物主义之前,并把自然观包含在辩证唯物主义之中的观点是不科学的。文章认为,马克思在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之后,把创立新哲学的突破口选在“历史之谜”上,从而首先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理论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原则,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又反过来使唯物史观获得了最坚实的理论基础。弄清这两者的创立过程和逻辑联系,有益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理解。  相似文献   

11.
<正>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当代无产阶级的科学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正面临使自身现代化、进一步发挥对共产主义实践的指导作用的迫切任务。实现这个任务,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做努力。一方面,理论内容的现代化是有决定意义的;另一方面,理论形式也不可忽视。我们要探讨理论形式怎样服从和服务于理论内容的丰富和发展。理论形式不是外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式是由它所包含的一系列范畴、原理构成的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的科学体系。这种理论形式决不可以像“搭积木”那样任意拼凑而成,因为它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秩序建立起来的科学的逻辑结构;正是这种逻辑结构制约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理  相似文献   

12.
"制度与生活"是立足我国社会的特定研究范式,其建构和运用突破了"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关系,揭示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与制度和生活之间的接榫点,内蕴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用承载主流意识形态的制度观照生活、回应生活的过程,既是提升中国共产党制度自觉和制度自信的过程,也是主流意识形态获得大众认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哲学的直接思想理论来源,深受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深刻影响.进一步而言,是在扬弃包括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在内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因而,其理论底蕴和内在逻辑潜含在它与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关系之中.青年马克思实践主体性理论并非空中楼阁,其直接思想理论来源在于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来自青年黑格尔派主体性哲学的思想影响很大,正是青年黑格尔派的主体性原则蕴含了马克思主体性理论之出发点.透过鲍威尔、费尔巴哈、施蒂纳等人的主体性观点,可以发现其与马克思主体性理论之内在关联.因此,青年黑格尔派对于马克思而言,是可以超越却不可绕过的.毕竟,在给马克思主体性理论的影响方面,青年黑格尔派是不可或缺重要一环.对于马克思立场鲜明地与包括青年黑格尔派在内的德国古典哲学进行决裂进而猛烈批判的过程,可以看作是马克思自我清算哲学信仰、自我超越进而前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价值与实践之间既具有"外在重叠"也具有"内在重叠".二者都是属于"属人世界"或"人化世界"的范畴,价值关系在逻辑上隶属于实践关系,二者这种所属领域上的"重叠"可称之为"外在重叠".二者的"内在重叠"则意指二者都包含着一定的物质利益因素.但无论"外在重叠"还是"内在重叠"都不能淹没"价值"与"实践"之间的分野.马克思主义哲学充分体现了"价值"与"实践"之间的这种"重叠"与"分野"关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与价值主旨,即是要回答和解决"人民的解放、幸福何以可能"这一根本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解放与幸福理论,立足于现代社会,超越宗教解放的虚幻性、政治解放的历史局限性,以对私有制为基础的对抗性社会之全面异化的生活批判为切入点,以人民的解放与现实幸福为价值指归,追求"存在与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达成"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价值目标,从而有别于以往一切解放—幸福论的价值承诺,彰显着事实性与价值性、现实性与未来性、世俗性与神圣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内在统一的独特价值逻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哲学功能的历史变革中重新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内涵,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单晶核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而从实践唯物主义到实践人类学,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活动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轨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功能是有机整合着抽象描述功能与思维规范功能在内的价值性功能,即具体表现为批判性评价、创造性建构和指导历史活动的实践改造功能,哲学功能的转换归根到底取决于哲学的结构及其合理化。从感觉的社会性到实践的社会结构,标志着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日臻成熟,而作为实践主体与实践对象的中介体系,社会关系体系的具体结构成为马克思日后研究的焦点。由此,导致实践基础上的哲学人类学革命,而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为实践人类学的研究方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万远新  张铁军 《创新》2018,(2):28-36
完整的爱国主义是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的有机统一.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在逻辑要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塑文化认同根基;同时还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确立政治认同核心内涵,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儒家文化中的"忠恕之道"为现代爱国主义的实现提供了方法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实践哲学和文化哲学这两个名词既被用来表述两种不同的哲学路向,也被用来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种建构模式和理论形态.在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实践哲学有着悠久的传统,而从19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哲学的兴起也成为了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这两种理论路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都有着深刻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中,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某种意义上,这两种理论形态都不是一个完整、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正在进行时"的理论视角.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在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进行反思和批判的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人类社会生活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从文化的视角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哲学是实践哲学的一种当代形态.文化哲学的视角本来就内在于实践哲学之中.  相似文献   

19.
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图景呈现与价值表达。从历史具象、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路向坐标,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二者既有内在本质的统一性,又有价值目标的一致性,耦合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进程中。  相似文献   

20.
周茜蓉  程金生 《创新》2011,5(1):107-112
全球化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关系之形成过程。它提供了人类历史展开的新途径,也改变了人类命运的展开方式。文化因素在这一历史变迁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它使全球化成为多元现代化。文化决定论是对全球多元现代化的一种解释,文明冲突论则是从这种解释中引出的一种对未来的预期,这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内在逻辑。全球现代化是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文化与实践的相互构成机制而现实化的,其问题与出路都取决于我们是否从这一立足点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