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四川的酒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汉武帝始行榷酤,酒课就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财源之一。故每当国家财用不足,酒的专卖则严,酒课益多;国用丰裕,酒的专卖则弛,酒课减少。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因而“史册所载,历代榷酤未有如宋之甚者”(《陔余丛考·宋元榷酤之重》)。四川是宋朝重要财源之地,酒课又是四川财政的支柱之一。要了解宋代四川财政经济状况,就必须对宋代四川酒的专卖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中国古代榷酒制度空前发达的历史时期,各类官营酒务也是宋代官营手工业及商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南宋,各地城镇官营酒库、酒楼林立,热闹繁华异常。对其组织规模、经营管理、商业意识诸方面的发展状况作一细致考察,不但是全面了解宋代榷酒制度的必要步骤,且能窥探当时官营手工业与商业的某些面貌和特征,对深入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卖制度史、官营企业史,都不无裨益。或许对我们今天也会有些借鉴作用。 一、北宋酒务的组织规模与经营状况 北宋在各州、府、县、镇城中设置都酒务、  相似文献   

3.
宋代的“产茶额”和“买茶额”中所记载的数字 ,是我们了解宋代茶叶经济发展状况最好的材料。然而 ,“买茶额”和“产茶额”究竟代表什么含义 ?如果我们从字面来理解 ,显然会产生很多的误会 ,而以此为根据对宋代的茶叶经济作出的推断也就不准确。本文从对宋代榷茶制度及其运作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对北宋时期的“买茶额”和南宋的“产茶额”的含义作出解释。认为 ,所谓“买茶额”是指国家的榷茶机构买纳产茶州县政府收购上来的部分好茶 ,以供大茶商长途贩运到北方地区进行销售的茶叶数额 ,而所谓“产茶额”是指产茶州县“批发”和“住卖”的茶叶数 ,也就是官府控制下茶叶在全国的销售总额。  相似文献   

4.
宋代福建、夔州、广南东西路及一部分边远州县有私酿的传统,由于榷酒管理成本高,私酿难止,因此实行官不榷酒、许民自酿,把酒税敷配于民的制度,宋人称之为"万户酒"。在官监酒务经营不善,无利可图而废罢的州县也推行万户酒法。万户酒有增加贫民下户负担之弊,但实施简便,税额易办,因此,实施万户酒的区域越来越广。  相似文献   

5.
西夏酒的生产与征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酿酒用曲是西夏酿造谷物酒的重要方法。于原料的差异 ,西夏的曲分麦曲、清水曲、百花曲、小曲。酒的种类则更多。有麦酒、粟酒、小曲酒、酽酒、酒、马奶酒、葡萄酒。酒的征榷大体上继承了唐五代 ,分官榷、买扑与民酤三种形式 ,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官榷  相似文献   

6.
榷酤之制自汉以后,一直是封建国家敛财的重要手段,故而被王安石继承。但榷酤之制在宋代与其它专卖制度一样,暴露出了许多弱点,为了使酒税遗利尽为国家所用,王安石令娼优“坐肆作乐”来设法卖酒。在一个试图重建儒家精神的时代里,国家反而成了妓院的大老板。本文正是由此入手,为人们提供一些认识宋代积弱的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唐代禁榷制度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中后期的禁榷制度包括榷盐、榷酒、榷茶和榷铁制度 ,均是官营国有的垄断性工商业经营 ,以国家财政作为出台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唐代禁榷制度突出反映了封建帝制政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力干预和操控 ,既促成了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结构的前后变化 ,也极大地摧残扼杀了民间工商业的正常发展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难以生长壮大。  相似文献   

8.
官设酒务,派监官管理,实行官酤法,是宋代榷酒的主要方式.官监酒务设在州县和部分村镇,其下属乡村道店称"支坊"或"坊场".官酤法仍许私家卖酒,但私家酒店无酿酒权,要从官监酒务批发酒零售,成为官酒务的"脚店"和"拍户".官酒务的工役人员,宋初以民夫为主,宋真宗以后以魔兵为主.官酒务赢利有定额,完成者监官有赏,完不成有罚.官监酒务把定额分摊给下属拍户,拍户逃亡或死亡,要由亲属子孙或其他民户充替.  相似文献   

9.
何谓“买扑”?“买扑”是指民户以竞争方式承买官府的各种经营性企业和税场的经营权、收税权,类似于近代的租赁承包经营.这种经营方式在唐代末年已经出现,到宋代,得到了极其迅速的发展,几乎广泛存在于宋代官营经济的各个领域.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研究的历史现象,但现在还没有引起史学界和经济学界的足够重视.本文就宋代榷酒中的买扑经营情况,详加考察,以反映出这种经济成分在宋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其耐人寻味的特点,或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榷场虽然明确出现于宋辽金时期,但其历史可追溯到互市,二者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榷场是互市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形态。宋初与南唐之间设立的榷署(或榷务)则是它的直接源头。榷场名称虽然在唐代已经出现,但当时为征榷专卖机构,但这种禁榷制度为榷场所沿袭,为传统互市注入了新的内容。这也是榷场不同于一般互市之处。宋代史籍中的榷易使并非榷场使,从现有记载来看,宋、辽两代均无榷场使。金代虽然出现了榷场使,但从时间上看,金代的榷场使可能来源于西夏,而不是相反。西夏之榷场使很可能远承于唐代。  相似文献   

11.
商税是金代重要的国家财政来源,其种类主要有盐课、酒课、榷场税、金银坑冶税等。金朝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为每个税种制定了不同的税率、税额,同时,还针对征税机构和人员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将税收定额与官员职务的升降紧密联系起来,以此促进税收总量的增长。金代的税收制度既受辽、宋旧制的影响,又有自身的创造,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朱舸 《理论界》2012,(10):102-104
宋以前禁榷经营管理集中于中央,其程度与中央获得禁榷利润多寡成正比。宋代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商人的介入,禁榷国营松弛、管理权逐渐下放,而利润却进一步向中央集中,以至禁榷之利作为货币收入超过农业税,成为国家财政主要支柱。这一现象值得今世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元朝茶户酒醋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朝茶户酒醋户研究高树林元朝茶户、酒户、醋户与盐户一样,皆为诸包户计的一种,都是研究元朝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由于盐、茶、酒、醋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又都是元朝的禁榷物品,讨论其有关问题,应该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研究。但因盐户的份量很重,内容也多,限于文...  相似文献   

14.
关榷,即封建政府对关市之征。关榷以商品经济为基础,利用财政杠杆对社会生产的交换过程进行直接干预,既要使商品经济的发展限制在封建生产方式所能容许的范围内,又要诱引交换价值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并维持相应的流通规模,以繁荣封建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对关榷课商和一定区域的商贸活动进行对应考察,将会较全面而生动地梳理和揭示出一定地区商贸活动的开展、演变、层  相似文献   

15.
宋代坑冶普遍实施召募制.召募即公开告知民户,鼓励民户自愿经营坑冶,供纳官课.召募制与劳役制并不对立,民户应募为坑冶户后,不经批准不得脱藉,被强制征役征课,完不成课额会被籍没家产.衙前受官府委派经营坑冶,是职务行为,与劳役制无关.  相似文献   

16.
唐宋时期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德宗年间两税法的正式颁行,标志着以租庸调为支柱的唐前期财政体系的完全解体,以两税法为核心的唐后期财政新型体系的正式确立,地方财政税收由国家统购统支改为“上供、留使、留州”的三级划分。北宋踵随唐代的两税三分制,但其内涵已迥然不同。对于茶、盐、酒等榷利,唐代为中央保留的直接受益税目,宋代则直到北宋末年才完全收为中央所有。对于地方两税收支的调控和管理,唐代主要通过两税预算的定额管理等措施,宋代则主要由派驻各路的转运使督责完成上供税收,地方经费也由朝廷统一控制与管理。唐代中央在实行两税三分制后,为保证国家税收与藩镇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北宋朝廷则在地方财政经历了颇为宽松的时期后,从真宗朝始逐渐加强对地方财政的挤压,直到徽宗年间一切财权收归中央的进程始告完成。  相似文献   

17.
宋代寺观数量问题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世的史料中保留下来若干宋代寺院、道观数量的记载,多数学者将这几组数字视为宋代寺观的总数,但这种看法显然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因为,此类数字仅为宋代官方登记在册的、符合法定要求的寺院、道观数,而事实上,宋代民间不断兴建寺观,因而存在着大量未经政府赐额的寺观。另外,这几组数字均是将寺院、道观合而为一的,有必要依据现存的一些资料对其进行细致区分。  相似文献   

18.
清初四榷关地点和贸易量的考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清初四榷关在中国经济史研究和教学中是经常被提及的。但是,四榷关到底设在哪里?四港贸易量到底有多大?从商业外贸关系中反映当时商品经济又有哪些发展变化?这都是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国的酒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有了酒,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一不对酒兴味盎然,酒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饮酒文化。酒激发了诗人的灵感,创作出不朽的传世佳作;酒与文人的趣闻轶事不计其数。酒在医疗保健养生方面的作用也非比寻常。宋代医学家钱乙能集酒的作用于一身,不愧是嗜酒好酒医家第一人。  相似文献   

20.
“丁口之赋”是宋代五大赋类之一。宋代的丁税,包括各种身丁钱、米、绢等。另外,封建国家榷盐制度下的以人丁为据的食盐抑配俵散,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等价的交换,实为一项寓税于价的课征,在宋朝的财政收入中占据了一定比重,有时甚至直接转变为“无名横赋”,也应归入丁税范围内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