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唱腔音乐的发展为线索 ,以唱腔的合流为标准 ,京剧音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可以划分为孕育、确立、成熟三个时期。在三个时期中 ,涌现了“前三杰”、“后三杰”、“梨园三杰”、“四大名旦”等一大批对京剧艺术形式确立、发展 ,做出过卓越贡献的演员 ,以及对唱腔音乐进行充分改造的京剧音乐艺术家  相似文献   

2.
程式是京剧前辈艺人所累积的智识成果,是京剧音乐表现形式和技巧展示的规范,是京剧音乐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京剧在音乐结构、声乐艺术、器乐艺术等方面都具有程式化特征。京剧作为板式变化体的主要代表,将戏曲中诸多的艺术肌理内化为有机的整体,兼具曲牌联套体的结构特征,其音乐体制是一种板腔—曲牌混合体;京剧以韵体的唱腔与散体的念白共同构建了高度凝练的、散韵相间的声乐艺术体式;京剧伴奏乐队与唱腔、表演彼唱此和、相辅相成,在共性中寻求个性,在规定中表达自由。京剧音乐的程式化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约定俗成的规范,是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准,京剧音乐的程式性并不是简单地将其框定于某种普遍的、一般的经验主义法则之中,而是在根植传统的基础上,依据剧情的需要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展开创造性的、灵活性的二度表演创作。进入新时代,应深化相关理论研究,激活京剧传统文化质地,在唱腔、音乐创作、伴奏乐器、乐队伴奏等方面进行革新,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3.
以唱腔音乐的发展为线索,以唱腔的合流为标准,京剧音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可以划分为孕育、确立、成熟三个时期.在三个时期中,涌现了"前三杰"、"后三杰"、"梨园三杰"、"四大名旦"等一大批对京剧艺术形式确立、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演员,以及对唱腔音乐进行充分改造的京剧音乐艺术家.  相似文献   

4.
京剧"样板戏"相对传统的京剧板式来说,其最大的艺术成就就是它在唱腔的现代化方面进行了空前的变革和创新在传统的板式之外新创了许多新板式,极大地丰富了京剧的板腔体系和唱腔本身;在声腔体系中创新了乐句句式和套腔布局,空前地丰富了京剧唱腔的艺术表现功能;在唱腔设计中创造性地融入了特性音调,空前地强化了京剧唱腔的人物个性;在行腔技巧上一反传统戏"曲高和寡"的技巧化倾向,空前地强化了京剧唱腔的通俗化和亲和力,为京剧唱腔的创新提供了无可争辨的宝贵价值和不可多得的"样板".  相似文献   

5.
京剧"样板戏"相对传统的京剧板式来说,其最大的艺术成就就是它在唱腔的现代化方面进行了空前的变革和创新:在传统的板式之外新创了许多新板式,极大地丰富了京剧的板腔体系和唱腔本身;在声腔体系中创新了乐句句式和套腔布局,空前地丰富了京剧唱腔的艺术表现功能;在唱腔设计中创造性地融入了特性音调,空前地强化了京剧唱腔的人物个性;在行腔技巧上一反传统戏"曲高和寡"的技巧化倾向,空前地强化了京剧唱腔的通俗化和亲和力,为京剧唱腔的创新提供了无可争辩的宝贵价值和不可多得的"样板"。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音乐传统”的传承延续过程中,京剧唱腔与民族声乐之间相互借鉴、融合,形成了一批新生的、特色鲜明的,最具京剧唱腔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歌曲《梅兰芳》《贵妃醉酒》这两首具有京剧唱腔风格与韵味儿的民族声乐作品,都与京剧唱腔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本文在研究中分析了《梅兰芳》《贵妃醉酒》作品对京剧唱腔风格的运用,同时对作品演唱中京剧唱腔风格运用的情况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京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京剧风格钢琴音乐创作是当代多元化艺术生态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合力”生成的新音乐形象,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原作品的艺术魅力,赋予了京剧戏曲艺术崭新的内涵。在文化语境下思考,京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遗产在当代进行的传承和演变的重要体裁,是中国传统戏曲在当代舞台呈现的形式变体,为西方钢琴艺术“中国化”提供了更宽阔的创作视野。同时,京剧艺术的钢琴化也表征着作曲家们转化中国传统音乐形态,致力于追求中国化“民族文化新音乐”的创作理念,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8.
简析序列音乐及简约派音乐风格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勋伯格为代表的新维也纳乐派使传统的调性音乐走到了尽头,开创了自由无调性音乐,十二音序列音乐,后来又被其他作曲家继续发展为整体序列音乐。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简约派音乐,摆脱了西方音乐追求戏剧性高潮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京剧唱腔与关声唱法无论在声音的运用、呼吸的支持、共鸣的搭配上都具有许多共性,但又各具特色。京剧唱腔多依据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行当,选择不同的声区、共鸣等,强调人物的个性化。美声唱法则追求声音的上下连贯与统一,追求共鸣腔体的整体运用与比例搭配。  相似文献   

10.
徽州目连戏、南陵目连戏与东至目连戏是安徽境内的三支主要目连戏。文章从音乐体制、声腔、音乐发源和戏曲曲牌方面对三支目连戏的唱腔音乐程式分别进行解析,并阐述了三支目连戏唱腔音乐程式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中国的新歌(舞)剧--论京剧改革的田汉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个世纪的戏剧发展史上,以田汉为代表的新文化人对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戏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其特色在于注重以现代文化眼光对传统京剧的思想内容进行改造,同时注意尊重、利用传统京剧的技艺形式,走出了一条文化创新之路。这条道路可称为“田汉模式”。通过对田汉个人的思想、创作的发展过程的研究,可以对这一模式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12.
陀思妥耶夫斯基将戏剧艺术完美地融入小说《白痴》的创作当中,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戏剧式小说,使作品呈现出一种跌宕起伏、变幻莫测的戏剧化态势。陀思妥耶夫斯基将开场白、序幕、场间转换和幕间转换等戏剧的排篇布局方法运用到小说创作中,使小说呈现出戏剧的逻辑结构。在作品的时空安排上,他也借鉴了戏剧的表现手法,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包容性和情节的丰富性。此外,小说还引入了对白、突转、悬念、小丑和道具等戏剧的重要元素,从而凸显了作品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地域的国家和民族、从音乐体裁方面、民歌民谣素材的运用方面拥有着不同的文化从而使中国通俗音乐流行这一快速通道广泛迅速地传播开来,并感染着整个民族,加固着民族情节,将极大地促进国家、民族的文明和发达.  相似文献   

14.
黄梅戏是安徽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源于湖北的黄梅,成熟于皖地安庆。发展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一个地方小戏,从简单的样式发展到以表现众多人物和生活内容的大戏,其唱腔音乐的变化方面在黄梅戏唱腔音乐中最为突出。早期黄梅戏是以曲牌体为主的花腔小戏,50年代以后才出现了具有板腔体特征的"主调"唱腔。这些唱腔包括平词、火攻等板腔化了的声腔,最终占据了主要地位。本文针对黄梅戏"主调"中的板腔体唱腔,从基本板式类型、专用板式类型、过腔板式类型、派生板式类型几个方面论述黄梅戏唱腔音乐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不同板式在黄梅戏音乐中的具体运用。探索曲牌(腔)体向板腔体的演变,并通过具体谱例来阐明黄梅戏音乐唱腔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5.
我十分喜欢京剧,但一直没有学会一个像样的唱段。退休后,闲暇时间多了,为了丰富生活,我在搞好体育健身活动的同时开始学唱京剧。我一是买剧本,如《中华京剧名段集粹》、《中国戏曲唱腔精选》等十多种书籍,从中学简谱、练唱腔。二是买 VCD、录音机、光盘和磁带,跟着录像、磁带并对照剧本反复学。三是跟电视机学,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天天看,尤其是"跟我学"教唱京戏和教授京胡及"名段欣赏"节目,每次必看。四是请教能者,我经常去剧团专业老琴  相似文献   

16.
京剧杨派唱腔以流畅舒展见长,但确也深涵着特殊的细腻的品质。曾有"小余叔岩"之称的杨宝森,在与乃师的嗓音条件相去甚远的情势下,宗余而不泥余,在继承余派咬字吐字归韵的基本神髓的基础上,于有限的音域内通过力度节奏的细腻变化,辅以装饰音等方面的细腻处理,最终成功地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杨派唱腔。杨宝森就是主要依靠对余派唱腔精致细腻的艺术处理而获得的深醇韵味和高雅格调来展示自己的独特风格;不能深谙其细腻的品质,就不能在其朴实无华中平中见奇。  相似文献   

17.
甘琴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0):82-83
黄梅戏舞台表演艺术的信息系统包括表演系统、音乐系统、美术系统和文本系统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从黄梅戏音乐系统的构成来看,黄梅戏音乐信息系统包括声乐信息系统和器乐信息系统两个最为主要的方面。黄梅戏曲调是黄梅戏唱腔和器乐系统的内在灵魂,在声乐方面,它是黄梅戏唱腔音乐符号的构成;在器乐方面,体现了伴奏乐器的类属和基本风格。  相似文献   

18.
"样板戏"是对传统艺术的革新,它的唱词唱腔极富艺术感染力,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它保存和再现了民间文化传统,运用和发扬了京剧传统表演程式,在腔词音乐体系中的应用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其艺术价值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马书林用水墨写意京剧人物,追寻的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审美心理。中国传统艺术,大多不是再现性的,不仅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还原,而且还要疏离真实。就京剧艺术而言,唱腔和脸谱都提示了演员与观众和剧中角色之间的距离,这种审美距离才是中国京剧艺术的灵魂。这和西方戏剧不同,幻觉主义的真实不仅要求演员和角色之间连一根针也不能插入,而且要求观众也要入戏,忘了自己身在剧场,完全融入剧情的生活现场。  相似文献   

20.
从7月31日起,位于南京市南捕厅历史文化街区的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即甘熙宅第、甘家大院),将重现甘氏家族“京昆戏曲音乐世家”的传统,每周六晚都由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上演一台京剧精品折子戏专场,这也标志着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与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开始强强联手,合作拓展南京京剧演出高端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