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密不可分,自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石。当今世界,人类在利用和开发自然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经济利益和高速的物质发展,同时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被急速破坏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正逐渐扩大,娱乐至死的传播现状正减弱人们对生态危机的关注。新媒体环境下,生态文明传播是应对生态问题频发的重要途径之一。生态文明传播的新媒体化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我国目前的生态文明传播中,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不能与我国生态环境需求相匹配。本文对比回顾了中西方生态文明传播的发展历程,以我国生态文明传播现状为研究对象,从时间、渠道、内容等多方面梳理了我国生态文明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变化与发展。新媒体助力我国生态文明传播呈现出新格局,但也存在专业人才更加流失、优秀内容更加缺失等老问题和传播手段陈旧等新问题。为了解决新媒体环境下存在的问题,需要媒体、政府、企业在科学的生态文明政策指导下,聚焦新媒体环境下的生态文明传播变化,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和潜能,建设全程、全息、全员和全效的“四全”生态传播体系,推动可持续绿色经济发展,深入思考生态文明传播的未来发展策略,为我国生态文明事业和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始创于中国的生态翻译学理论话语体系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目前方兴未艾,影响力持续提升。生态翻译学的两大亮点在于理论创新和国际发展。其理论创新包括:创设“关联序链”,揭示“生态范式”,确证“三生”论域,首倡“新生态主义”。如果将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创新看作其发展的内涵,那么,其外延则是其向外传播的国际化实践和探索,其路径包括:举理论之旗,走生态之路,致东方之学,打首创之牌,趋学派之势。实践表明,理论创新是国际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而国际发展则是理论创新的一种路径、标志和追求;理论创新和国际发展是相辅相成、互动共进的,体现出同频共振的基本特征。对生态翻译学理论创新和国际发展的梳理和发掘,或许能为我国生态文明新时代翻译研究的新作为提供一种可行的途径,也或许能为相关领域的其他理论体系创新和国际发展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处的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方位,从人类文明发展的生态转向的总体视角,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和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基础,通过对西方生态文明理论的超越和对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创造性转换,实现了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此基础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作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战略地位,并以“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取向,强化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在思想上、法律上、组织上、体制上、作风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战略举措,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能。“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要求“五个文明”协调共同推进,是一种有别于西方人与人、人与自然异化的“中国式现代化”,必然造就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所实现的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当代价值在于:一是能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美丽中国建设,提升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国际话语权;二是它所蕴含的“中国式现代化”和创造的人类文...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觉、深入地学好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等科学论断,对深刻认识教育对我国跨世纪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作用,深刻认识科技增强综合国力的重大意义,以推动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化和更大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高等学校应充分发挥知识的传播、创造和利用功能,成为知识创新和开发人才资源的基地,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方位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生态转向,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基础,对人类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原创性变革的结果。它不仅把生态文明当作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而且将其看作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并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的现实出发,强调要把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生态文明发展方式所实现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党执政的第一要务,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追求当作发展的目的和价值归宿。习近平在生态文明理论上的创新为十八大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创新提供了重要动力,主要体现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不同于西方的物质与精神、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严重对立、穷者愈穷和富者愈富的片面畸形的现代化,是要求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五个文明”协调共同推进,共同富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中国式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发展中国家探索一种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全新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可贵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进程一定程度上可理解为人类利用自然的理念与方式不断演进的过程。生态环境由“滞”到“治”的过往样态,让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逐渐明晰。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以“生命共同体”为理论前提,以“两个重大”强化使命担当,以发展“生态生产力”为核心路径,谋求、保障、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开启由“治”及“兴”的新征程,成绩斐然。中国式现代化以守正创新超越西方单一模式的幻想,以自力更生超越西方侵略扩张的模式,以合作共赢超越西方零和博弈的掣肘,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7.
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核心地位的确立,是全社会对“创新”不断加深认识以及“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地位持续提升的结果。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确立人才引领驱动的战略地位,这就要求从理论上回答对创新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的客观因素和条件,特别是创新主体在创新活动中所受到制约的制度性环境,并由此做好人才创新生态的顶层设计,厘清营创概念的逻辑内涵,以营创理念为行动先导,构建高质量发展的营创格局,为营创提供制度性的环境保障和治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梳理媒介融合与时尚传播发展路径的基础上,聚焦于二者汇流之视觉性特征的“多模态化的时尚属性”、“再疆界化的传播功能”和“非线性的社会意义”三个层面。从视觉修辞出发,反思媒介融合生态下视觉媒介的技术进步与时尚传播之关系,并讨论了时尚素养的培育,以期唤醒媒介融合生态下人们对于时尚的批判意识,以建构更加良性的时尚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9.
蓝色营销是避离竞争者高度密集的市场环境,运用营销创新手段另辟市场空间的营销战略。其基本生态机制是在目标市场开发、产品创新、价格设定、渠道设计、传播策划等营销环节营造经营主体独享的蓝色“生态位”,以摆脱密集度依赖,优化市场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10.
数字传播背景下电视传播受网络传播和手机传播“信息超市”裹挟,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升级传播,微博自媒体的兴起,导致其传播效率、传播权威衰减。于是破解瓶颈的制度、运营、技术“三大创新”之说颇受关注。而电视媒体借势新媒体的媒介融合,则成为目前技术创新的最大特征.本文以凉山电视台实践为例,就从技术创新融合发展,创新传播手段,优化本土传播模式的有效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段强 《国际公关》2023,(23):176-178
在数字科技创新战略的引领下,元宇宙的概念已经延伸到围棋中,这意味着围棋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逐渐呈现数字化的特征,即基于扩展现实、数字孪生等新技术而产生出新型围棋生态和融合产业。本文论述数字赋能背景下“围棋元宇宙”的创新价值与传播策略,探讨科技对围棋文化的赋能、融合和沉浸作用,助力围棋文化产业的发展,深度探讨“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围棋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要求,同时也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把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紧密联系了起来。由此,进一步动态观察新媒介生态,深度理解全媒体传播体系,更好地发挥新媒体舆论引导和社会治理功能,进而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议题。这是新媒介日益成为基础设施和媒介化社会到来之际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具有较强的现实关怀和当下价值的学术命题。为此,我们推出“媒介新生态与中国式现代化”专题,试图通过笔谈的形式就以上问题做出回答。喻国明的《元宇宙、游戏与未来媒介》、秦艺轩和郭晨的《游戏化社会的趋势、逻辑与反思》、张英培和胡正荣的《智媒智治:全媒体推进现代治理体系建设》、张淑华和贺子宸的《用新媒体激发人的现代化》等4篇文章分别从媒介技术前沿、社会最新势态、全媒体时代的治理体系、人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等多个维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描绘和解读“技术-社会-治理体系-人”的互...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要求,同时也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把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紧密联系了起来。由此,进一步动态观察新媒介生态,深度理解全媒体传播体系,更好地发挥新媒体舆论引导和社会治理功能,进而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议题。这是新媒介日益成为基础设施和媒介化社会到来之际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具有较强的现实关怀和当下价值的学术命题。为此,我们推出“媒介新生态与中国式现代化”专题,试图通过笔谈的形式就以上问题做出回答。喻国明的《元宇宙、游戏与未来媒介》、秦艺轩和郭晨的《游戏化社会的趋势、逻辑与反思》、张英培和胡正荣的《智媒智治:全媒体推进现代治理体系建设》、张淑华和贺子宸的《用新媒体激发人的现代化》等4篇文章分别从媒介技术前沿、社会最新势态、全媒体时代的治理体系、人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等多个维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描绘和解读“技术-社会-治理体系-人”的互...  相似文献   

14.
当前,创新生态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件,对持续驱动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意义重大。探究创新生态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是刻画现有研究理论脉络与应用价值取向的关键环节,将为指引未来实践创新与理论发展提供重要参照。为此,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以CiteSpace和VOSviewer为研究工具,对国内创新生态研究领域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通过构建和解读“国内创新生态研究领域作者共现知识图谱”“国内创新生态研究主题聚类知识图谱”“国内创新生态研究关键词共现时区知识图谱”等,从作者团队、核心机构、时间三方面总结了我国创新生态研究的特征,并对核心研究主题进行了深度刻画,最终提出我国“创新生态”研究展望,为国内创新生态的理论研究及应用探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要求,同时也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把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紧密联系了起来。由此,进一步动态观察新媒介生态,深度理解全媒体传播体系,更好地发挥新媒体舆论引导和社会治理功能,进而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议题。这是新媒介日益成为基础设施和媒介化社会到来之际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具有较强的现实关怀和当下价值的学术命题。为此,我们推出“媒介新生态与中国式现代化”专题,试图通过笔谈的形式就以上问题做出回答。喻国明的《元宇宙、游戏与未来媒介》、秦艺轩和郭晨的《游戏化社会的趋势、逻辑与反思》、张英培和胡正荣的《智媒智治:全媒体推进现代治理体系建设》、张淑华和贺子宸的《用新媒体激发人的现代化》等4篇文章分别从媒介技术前沿、社会最新势态、全媒体时代的治理体系、人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等多个维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描绘和解读“技术-社会-治理体系-人”的互...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占据突出地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回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经历了萌芽探索期的孕育出场、初步形成期的积淀呈现、深化发展期的成熟拓展和全面推进期的华章再续四个阶段,取得了诸多宝贵经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布设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坚持系统观思维方法的协同推进、坚持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方向,以完善生态法治提供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保障,以建构生态文化厚植生态文明精神力量,以绿色科技创新涵养生态文明建设实力。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要求,同时也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把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紧密联系了起来。由此,进一步动态观察新媒介生态,深度理解全媒体传播体系,更好地发挥新媒体舆论引导和社会治理功能,进而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议题。这是新媒介日益成为基础设施和媒介化社会到来之际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具有较强的现实关怀和当下价值的学术命题。为此,我们推出“媒介新生态与中国式现代化”专题,试图通过笔谈的形式就以上问题做出回答。喻国明的《元宇宙、游戏与未来媒介》、秦艺轩和郭晨的《游戏化社会的趋势、逻辑与反思》、张英培和胡正荣的《智媒智治:全媒体推进现代治理体系建设》、张淑华和贺子宸的《用新媒体激发人的现代化》等4篇文章分别从媒介技术前沿、社会最新势态、全媒体时代的治理体系、人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等多个维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描绘和解读“技术-社会-治理体系-人”的互...  相似文献   

18.
美丽中国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实践,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开创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牢固生态基础,擘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图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统筹美丽中国建设全局,提出和践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厚植美丽中国建设理论根基,坚持和发展“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唯物史观,激发美丽中国建设的历史主动精神;创新和应用“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坚持系统观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开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境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生态价值观、生态生产力观、生态民生观、绿色发展观,打通了美丽中国建设“两山”生态价值转换通道、拓宽了美丽中国建设的生产力实践空间、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激发了美丽中国建设新动能、拓展了绿色化低碳化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魅力和实践伟力。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智慧是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时代化,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宝贵成果,其不仅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基础,也在生态文明层面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出发,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系统论证和科学回答,从根本上超越了西方生态文明理论和西式现代化道路,在现实的实践领域实现了二者的逻辑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在这一科学思想指导下开辟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世界历史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在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面临的生态问题的同时,更是立足于“全人类共同利益”提出了解决全球性生态问题的中国方案,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供参考借鉴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西方资本主义生态现代化之路向是以全球性生态空间修复策略、时间修复策略掺杂生态霸权主义谋划而展现自身的生态叙事合法性的。它所证成的合理性,实质上不过是资本逻辑的生态隐性呈现及非正义剥夺。拒斥“资本丛林”成为新的生态文明创造的基本方向。从实践的生态本体论、认识论以及价值论出发,以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鹄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创造构筑了一个“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共同体”逐次展开的新路径。它摒弃人与自然对立关系的思维模式,建构了作为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生态主体性,塑造了以总体性环境正义为特征的伦理样态,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生态空间生产的时代超越。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创造的包容性与发展性为其能持续引领全球生态文明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