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两制"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把"一国两制"纳入中国社会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考察,探索其历史渊源、社会背景,以及不同社会形态下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进而对这种社会现象进行了历史反思.  相似文献   

2.
纵观我国几千年来的师生关系,大概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孔子"如父子"师生关系、封建社会"如君臣"师生关系、建国后"如主客"师生关系等等,通过对师生关系的历史考察,澄明理想的师生关系必然走向师生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转轨期所有制变化的历史“合理性”考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制度变迁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国有制经济比重下降而非国有制经济比重的上升。这一变化是否具有“合理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因为这一重大例题直接涉及到对整个市场化改革成败得失的基本判断。本文对此进行了综合考察,实证分析显示出,所有制结构的变动与市场化的进程、要素使用效率尤其是资本使用效率的提高、年均经济增长的高速水平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展示出了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上的“合理性”。关于所有制变化所导致的经济主体凭借财产所有权获得收益是否具有“合理性”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契约论和供求论相结合的解析框架进行了有说服务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从民主革命时期的多党合作关系发展过来的。为了充分认识这一制度的特色及其发展趋势,对它作一番历史考察,不是没有益处的。 一、中国从未有过真正的议会政治,也从未有过资本主义的多党制 资本主义国家长时期来形成的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是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自由竞争在政治上的充分表现,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利已主义表现为集团之间的权利争夺。这种  相似文献   

5.
“趋同”理论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思潮。它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经历了长期曲折的嬗变过程。系统地考察“趋同”理论的历史演变,是揭示“趋同”理论的思想实质,肃清其影响的前提。一、“趋同”理论的起始阶段(20世纪20年代—50年代)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亲属称谓"乃X"自上古至清末的共时兼历时的考察,认为近代汉语时期大量产生的亲属称谓"乃X"是由词汇化的"乃祖乃父""乃祖"类推派生而来,其内部结构和用法与其来源一脉相承,是词法层面的问题.后世辞书将其分析为句法性质的代词结构只是对部分材料的个别分析,缺乏对语言现象的系统考察和宏观把握.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某些特种隶属状态,尽管所关不大,仍有必要分别作历史的考察,以免影响各个时期的历史结论.这里拟择取若干特殊现象,试图作一些历史的探索与分析,以便于自己搞清问题.(一)梁任公一九二六年左右撰著的《中国文化史·社会组织》篇,举广东新会故乡事例,谈"世仆问题",谓:"吾乡及附近各乡皆有所谓世仆者.其在吾乡者为龚姓,其人为吾梁姓之公仆.间其来由,正如雍正上谕所谓:仆役起自何时,茫然无考者.其身分特异之点:(一)不得与  相似文献   

8.
清末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皇帝年号纪年方式提出了挑战,围绕着解决当时现实政治困境和遵循世界发展"公理"的思想内核展开了论争,展现了不同群体知识分子的政治主张,加深了知识分子对纪年的基本功用及纪年必然会趋同于世界标准的认识。清末的纪年论争对之后中国纪年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后殖民主义自问世以来,迅即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理论热点.然而,“后殖民主义”一词的涵义却模糊不清.要对其词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就要对“后殖民主义”有无连字符的名称、是时间概念还是历史状况、以及与新殖民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相互关系进行梳理.对“后殖民主义”词的历史语义学考察表明,其词义由于多种因素的介入不断发生变化,充满了多义性、变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探索和建设过程,既是我们加深对政治文明的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也是我们将政治文明建设事业推向前进的过程,其历史教训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府信息传播是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土壤上孕育的,一直被官僚统治集团把持和控制着.它可划分为孕育期、自发阶段、自觉阶段、现代意义上的政府信息传播形成发展阶段,其特点是一元化、泛政治化和传播的封闭性.我国政府信息传播发育的落后迟缓与农耕经济互为因果,是造成中国社会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伊朗“第三国外交”战略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伊朗核危机爆发以来,伊朗积极借用欧盟外力平衡美国压力,多次化解了核危机,避免了联合国的制裁和美国的军事打击。伊朗成功引入欧盟外交斡旋机制得益于其近代历史上传统的“第三国外交”战略思想。关于伊朗“第三国外交”,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系统分析和专题研究得很少;本文旨在阐述和评析“第三国外交”的内涵、历史渊源、实践过程、历史影响以及伊朗处理核危机的外交特点。  相似文献   

13.
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以下简称“革命转变论”),究竟是谁创立的?它是怎样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在理论上并没有得到科学的阐述,以致在我国近几年出版的《世界近代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科学社会主义》以及报刊发表的文章中,不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40至50年代就已经创立了“革命转变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我曾经发表文章对所谓马、恩创立过“革命转变论”的论据  相似文献   

14.
"联邦政治教育中心"是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的决策、组织、实施和管理机构。1952年后,联邦德国议会和政府以此为核心,逐步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国家政治教育体系。半个多世纪以来,该政治教育体系在巩固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权、清算和反思纳粹主义、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内部统一"以及实施公民教育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四人帮”掀起的“儒法斗争”的叫喊声甚嚣尘上之时,梁效、罗思鼎们曾抓住秦始皇二十六年“更名民曰黔首”一事,兴风作浪。他们煞有介事地胡说:“民”与“黔首”是两个不同的阶级概念。“在中国历史上,‘民’是伴随着人类第一次大规模的阶级划分,即人类分裂为奴隶主和奴隶后出现的阶级概念,是对奴隶的称呼。”“‘黔首’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阶级划分的产物,是伴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出现的名称。”他们又绘声绘色地说:“公元前  相似文献   

16.
一 “独立自主、自立更生”方针,包含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组织尊重各国的自主权;一是各国无产阶级自主地决定自己从事革命和建设的方针,主要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完成本国的革命任务。在这两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历史上无产阶级国际组织都曾有过种种的规定。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高校党的监督是党的领导的题中应有之义,自我党建立大学之初就与高校党的领导同步发展,经历了民主革命时期的全面监督、建国初期的艰难探索,到文革时期的似有实无、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恢复与发展等几个不同的时期,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认真总结和研究我国高校党的监督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对于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领导,确保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进高校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现代“中华民族”概念为思维基础的“中华民族复兴”观念和有关话语,大约流行于20世纪30—40年代。它包括“危机即转机”、优秀的民族历史文化为其内在依据和自信根源、坚持抗战并争取胜利为其前提和关键等多方面的内容。“中华民族复兴”观念在抗战期间的流播,不仅反映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在危亡关头迫切需要自信的特定心态特征,还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整体的现代认同,并参与促成了党派利益和狭隘意识形态的现实超越,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广泛建立和发展的深沉的精神基础,其影响延至于今。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生育节制”思潮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中国近代人口过庶的社会问题,以汪士铎的“减民”思想、严复的“奢民说”“教育妨生说”为代表的晚清有识之士开始提出节制生育的主张。20世纪20年代,新式知识分子主要围绕生育节制的必要性、及其方式进行了探讨,形成了颇有影响的思潮。30年代,强调生育节制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将人口理论引入生育节制思想,并从理论宣传转向实践宣传。40年代,因国内政局动荡,其节育思潮式微,但仍在力求使节育医学专门化、政策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