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汉南 《老年人》2006,(2):37-37
1928年5月23日,江西省委在给中共中央的信中称:江西政治局面,近来赣西朱毛红军已攻入……朱毛已占永新、宁冈、遂川、万安。”这是最早将红四军称为“朱毛红军”。1929年3月14日,挺进闽西的红四军全歼守敌郭凤鸣旅,占领长汀,声威大震。从此“,朱毛红军”的称谓便屡屡出现。这年6月,中共六届二中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对“朱毛红军”给予充分肯定,并在全会的《政治报告记录》中称:“目前中国,只有朱毛及彭德怀的军队可以称为红军”。8月,中共中央在给红四军前委的信中,也使用了“朱毛红军”的称谓。从此“,朱毛红军”的称谓得到中央的肯定和认…  相似文献   

2.
金寨县红军广场是大别山区著名的革命纪念地,也是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红军故乡,千里跃进"上得一颗璀璨明珠。文章以金寨县红军广场为例,就如何利用革命纪念地充分发挥教育作用,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于都,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红军告别江西的伤心地,于都河边见证了那场生离死别,也见证了苏区人民对中国革命的无私贡献。1.6万于都青年跟着红军走了,上万民工随军出征,安置和保护下1万多红军伤病员和老弱病残。又何止是一个于都,整个苏区有8万多青年在时机最困难的时候参加了红军,并为长征筹集军费150多万元,借谷84万担……这些公债,借谷单苏区人民再也没提起过。  相似文献   

4.
常世雄 《老年人》2014,(10):6-7
正近期,一部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十送红军》在央视热播之后,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与思考。这部剧作以10个普通红军战士为主角,讲述了他们在长征途中成长、蜕变、抗争与牺牲的故事。钟石发父子黄泉团聚只为一纸电文,张二光断指枪神就义血洒湘江,贺坚濒死承诺牵手天堂,李复生身负遗愿四渡赤水,真假红军心系百姓共牺牲,女红军戴澜毁容入敌营、大渡河诀别战友英勇就义,沙奎斗白匪枪杀心爱之人、徐  相似文献   

5.
吴志菲 《老年人》2005,(2):36-37
1935年6月上旬,红军主力过金沙江不久,长征队伍中然不见了陈云,就连与陈云亲近的人也不知道他到哪里了。一时间,部队出现了种种说,有的说他已经牺牲了,有说他失踪了。陈云究竟到哪去了呢?原来,红军长征开始后,蒋石一方面调集部队对红军主围追堵截,另一方面疯狂破白区党的组织,致使上海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那时,中红军与共产国际的联系大都通过在上海的共产国际联络进行的,而红军惟一的一台功率电台在湘江之战中被毁,也就中断了与共产国际的接联系。为此,中央曾派人到海,希望重新建立与共产国的联系,但未能成功。遵义会后,中央认为有必要将…  相似文献   

6.
梅兴 《当代老年》2006,(11):30-31
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队伍里,有两位姐妹红军,姐姐叫蹇先任,妹妹叫蹇先佛,姐妹俩分别嫁给了两位叱咤风云的红军将领,一同走完长征路,用她们可歌可泣的战斗经历,写下了战地女杰的人生传奇。  相似文献   

7.
谭燕  郑华生 《老年人》2003,(3):24-25
今年87岁的蒋文模,是如今健在的为数不多的老红军战士之一,他十几岁就当红军,与人民军队结下了不解之缘。提起他一家四代当兵报国,蒋老深有感触地说,当年是当红军的父亲指引他加入革命队伍,他是红军战士,同时又是红军的后代,理所当然要关心和支持人民军队建设,把子孙后代送进部队,担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2002年12月,蒋老的孙子蒋典飞又穿上了军装,成了这个家庭的第六个军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贺龙在湘鄂西闹革命,湖南省石门县所街乡柳仕坡村的贫苦农民蒋南庭领头“闹红”,当上了乡农会主席。后来,他参加红军,是威震敌胆…  相似文献   

8.
何立波 《老年人》2015,(2):42-43
格达活佛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白利寺活佛,著名爱国人士。红军长征时期,格达活佛以自己的地位和影响,积极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和宗旨,组织僧俗群众筹粮筹款,为党和红军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是宗教界爱教爱党爱国的杰出人物。新中国成立之初,格达  相似文献   

9.
红军长征途经川西,在萝卜寨进行了土地改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虽然历时不到两个月,且红军走后被国民党政权反扑,但给萝卜寨留下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弘扬长征精神,汲取红色精神精华,坚定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本文以红军在长征中的革命纪律与群众工作为主题,从革命纪律与群众工作对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意义、红军在长征中的革命纪律与群众工作内容和红军在长征中的革命纪律与群众工作的现代启示三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王增勤 《老年人》2009,(4):44-45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未能打破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及后方机关8万余人,从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长征之初,红军很顺利地通过了蒋介石的粤北第一、二、二三道封锁线,但深入湖南腹地后,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时发生了惨烈的湘江之战,损失惨重。红军为什么能几乎兵不血刃地顺利通过前三道封锁线?  相似文献   

12.
钟兆云 《老年人》2003,(3):38-38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感慨地说,没有军委二局,就没有红军长征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黄春平 《老年人》2011,(8):42-43
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于2011年7月1日建党90周年之际开馆,是中宣部批准建设的全国唯一的红军标语专业博物馆。该馆收藏的红军标语,历经血与火的洗礼和风雨霜雪的磨砺,真实地记录了我党革命斗争的一段历史和风貌,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赵远兴 《现代妇女》2014,(2):214-215
1933年11月3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和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在包家寨子召开联席会议,总结了照金根据地斗争和薛家寨失守的重要经验教训,对当时党和红军所面临的最迫切、最重要的问题进行了激烈地讨论。会议彻底清算了"左"倾错误思想给陕甘边区革命造成的重大损失,从根本上挽救了陕甘边区党和红军,被视为陕甘边区革命斗争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史称"西北革命史上的遵义会议"。  相似文献   

15.
1935年5月上旬,红军攻占会理县城。部队在会理附近休整几天。在此期间,在红军高级领导层中泛起了一股波澜,流传说毛泽东指挥红军不行,要求撤换领导。凯丰甚至指着毛泽东的鼻子嘲讽他:“你懂什么军事?至多读了几遍《孙子兵法》!”林彪也是要求撤换毛泽东领导权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6.
长征中的湘籍女红军王文珍6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英雄史诗般的奇迹。在这支队伍中,湖南籍的红军女战士特别引入注目。参加长征的湘籍女红军有蔡畅、刘英、李贞。陈琼英、蹇先任、蹇先佛、陈罗英、马忆湘、邱一涵、吴仲廉、曾洪林...  相似文献   

17.
余果 《老年世界》2006,(21):4-7
每一个走进老红军王定国位于北京亚运村的家的人,都会被墙上到处挂着的老人的书法绘画作品所吸引——“记腊子口”八年抗战忆延安“红军西进歌”等书法作品展示了老人独创的笔锋。绘画作品“强渡嘉陵江”“雄鸡一唱天下白”及“红军不怕远征难”等,是老人对红军、对长征的深情礼赞。作为现在在世年纪最长的女红军,王定国的长征情结不仅蕴结于心中,更倾注于笔端。  相似文献   

18.
红军长征中的湘江战役余辉,胡燕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的第一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精心布置了湘江封锁线,妄图将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中央红军由于领导者指挥的错误,在这次战役中损失惨重。但红军战士不畏牺牲,英勇战斗,终于突破了敌人封锁线,胜利渡过湘江,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多年了,建国也50年了,健在的老红军战士已经不多。可是,在北京,还居住着一对健健旺旺的红军亲兄弟,堪称稀奇。受《老年人》杂志之托,我去采访了这对高龄老红军兄弟。没想到他们是我的赣南同乡,交谈起来格外亲切。同年读私塾同年当红军哥...  相似文献   

20.
因有了1935年9月那次幸遇,甘肃哈宕昌县哈达铺成为红军长征路上的加油站.当我们进入哈达铺时,在历史上曾有"陇南商贸重镇"之称的小镇已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剩下的则是宁静和安详.置身于哈达铺,看着身穿红军服装的纪念馆讲解员,聆听着红军的故事,让人仿佛又回到了65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