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侠会党小说在现代通俗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民俗学的角度选取了江湖、会党、侠义几个概念作为切入点,分析会党小说、武侠小说中的民俗学内涵.江湖是武侠会党小说中充满诗意与文化内蕴的民俗意象;会党是存在于民间社会的民俗组织,对其内幕的揭秘发扬了小说的陌生化文学效果;侠义是精神民俗,是武侠会党小说流行于世俗文化生活的精神依托.武侠会党小说中的民俗内涵,对于小说的文学性、文化性的加强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海洋民俗作为一种合法性话语在规范女性社会性别身份的同时,也为女性提供了表达情感、进入社会的途径.在以海洋民俗为代表的海洋文化影响下,当代海洋小说塑造了两类典型女性形象:一类是传统观念中的"好女人"与"坏女人"形象.她们或在"守候"与"出发"的循环中延续着女性亘古的命运,或在"古老"与"现代"的对立中消解海洋乌托邦的幻想;另一类是打破民俗禁忌与性别期待、主动走进海洋的女人.在集体海洋、商业海洋、文化海洋等场域下,她们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向度,找到了重建女性主体、释放自我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借鉴人类学反思民族志理论思潮和成果影响下,民俗学界对民俗志的书写范式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和探索,以摆脱民俗学的危机.但只有刘铁梁的"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理论与实践,彰显了与民族志的区别,具有特别的学理意义.民俗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民俗志需要作适当的层次划分.在民俗复兴的今天,我们应该让"一般民俗志"和"作为研究方式的民俗志"共生共荣,使民俗知识有更好的机会和渠道与社会契合,实现民俗学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于上世纪20至30年代创作了大量的原乡神话性质的乡土小说,这些小说从各个层面反映出了作者本人的民俗观.在现代启蒙精神的影响下,沈从文来到都市,以一个具有'乡下人'眼光的都市知识者身份看待着中国社会的'常'与'变'.在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失望中,沈从文将目光转向他当年执拗要离开的湘西故土,通过叙写湘西民俗,表现人类最真切的人性,发出对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重塑民族品性的时代强音.在<边城>中,民俗叙事也与该主旨结合在一起.正是在对这些民俗事象的细致描述中,沈从文才得以挖掘它们自身具有的积极性因子,并将这种原初性的积极性因子加以美学性的重新建构,进而提炼出深广的主题,并建构了沈从文原乡小说的美学意旨.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后现代语境下,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喊丧"、"社火"民俗活动的话语表达。通过喊丧、社火在文中的话语表达,呈现百姓陷入自我交流与集体交流的二律背反之中,以此为基点,揭示作者对中国失语状态的反思,以此挖掘刘震云民俗写作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小说<边城>对民俗进行了多种叙事建构,作者从个体的区域文化意识和小说审美的叙事意识出发,在话语层面对民俗进行了一种主动的叙事建构.通过民俗叙事的场景化、情节化和意象化三种方式,在面、线、点三个方面建构了小说的民俗叙事,体现出作家较强的主体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7.
从民俗叙事角度来看,"东北作家群"小说呈现出共时性复合叙事的形态特征.多形态叙事在不同作家身上具有鲜明的侧重点.概括起来讲,萧红主要以启蒙叙事见长;萧军重在凸显民间叙事风格;而端木蕻良则是典型的"社会分析"叙事.  相似文献   

8.
一 赵树理解放区小说最具魅力的当属生动、浓厚的民俗描写.小说中那些被津津乐道的人物、情节、环境无不是以本乡本土最生动的民俗生活为素材的.赵树理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熟谙农村的风俗习气,洞彻农民的生活习惯,他自始至终都是生活在农民圈子中,所以他不存在<讲话>中所提到的与农民"结合"的障碍,他不需要"结合".  相似文献   

9.
民俗是青年作家肖江虹一直以来最为偏爱的书写主题.肖江虹以充满善意、怜悯的文心与精致、细腻的匠心将故土民俗作为叙事主体,或将民俗植入具体的社会生活事件,予以精细打磨,一步步雕琢出民俗的独特纹理,逼近了个体生命、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的真实镜像,并由此而上通过仪式的消解与坚持,演绎出民俗在城乡对峙和文化焦虑中的异化与陷落,亦让小说文本形成悲怆性、反思性的召唤本质.面对现代文明的种种困境,肖江虹在绵密的书写中通过复原、复魅让民俗回归生活的细流,亦藉此塑造了一系列坚挺的乡间人物,同时借助民俗与死亡的叙事勾连,辟出了一条蕴含了行为复归、精神回乡的救赎之路,实现了民俗叙事的重构与突围.  相似文献   

10.
民俗是民众在生存活动中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原生态民俗质朴而鲜丽的形式结构承载着人类的善真追求,富含人文生态和审美特性.作家艺术家对民俗生活的创化,使文艺民俗成为文艺创作中最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和历史性的题材类型.作家对原生民俗的摹写,是生活原型与生命本真的契合,反映了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律性.作家对再生民俗的整合,是生态美与典型美的融构,更能显示人文生态思想情感,更具有民俗美的魅力.作家对新生民俗的创化,是一种超越民俗形式的生命活动,它重新唤起人类的善真的生命选择精神,获得"天人合一"、"史今同构"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1.
黄书泉 《江淮论坛》2004,(5):100-106
"大自然文学"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化和现代性文学语境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流派和形态.在中国,则是以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大自然小说为雏形.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的原因,中国古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自然小说八十年代以"自然、土地与人"为题材、主题的"寻根小说"只能被视为准大自然小说.当代真正意义上的大自然小说脱胎于儿童小说.从儿童小说到大自然小说的演变、转换,其内在机制是儿童文学作家的传统儿童文学观向现代儿童文学观的嬗变.大自然小说开拓了当代小说创作新的领域,显示了新的小说美学原则.进一步培育、发展.可望在小说创作方面建立当代文学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2.
张玉莲 《兰州学刊》2012,(7):96-100
古代小说中有很多关于"异境"的描写。文章从三方面对其生成进行阐释:想象思维、宗教民俗以及作者和读者,以期对古代小说中的"异境"建构有系统把握。  相似文献   

13.
徐丹 《江西社会科学》2012,(12):206-209
近几十年来,民俗游戏在社会发展中有逐渐消失的趋势,造成这种情况有多方面的原因.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为民俗游戏的再生提供了可能性.开展民俗游戏也是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需要,民俗游戏走进社区公共休闲体育,对重新焕发民俗游戏的活力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彭静 《理论界》2010,(10):141-142
张恨水小说对都市民俗的描写,汇入到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当中,共同为展现风土人情作出了特殊贡献,他把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民俗事象与小说故事情节的敷衍、环境氛围的营造及典型人物性格的刻划,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5.
文艺与民俗的现代性联姻为五四民俗启蒙与现代文学创作的互动提供了历史语境,而民俗与文学共同的"启蒙"特征是两者进行互动和对话的内在动因.浙江新文学作家群率先形成民俗自觉意识,并以文艺民俗创作为突破口体悟并实践了这一启蒙思想,这对于现代文学作家的整体民俗启蒙创作有着非同寻常的领衔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雪漠的《白虎关》是西部文学中的一部重量级的作品,作品描绘了一幅西部大地上的民俗图景.在这幅五彩的民间社会图画中,有回响在西部大地上的民间歌谣,在人们内心扎下深厚根基的民间信仰,还有独具特色的西部民俗世界.它们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了一种对农耕文明的挽歌情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演变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唐前小说的地位一直是"小道"、"末流".唐后,地位开始有所转变,但始终未能登大难之堂.之后,随着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小说的阅读层开始扩大,又因口头文学承传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帮助作用,它的地位也得到认可.中国近代的历史遭遇和屈辱的历史地位使知识者认识到小说的社会作用,于是近代意义上"新民"、"救国"的小说观念开始产生,几经曲折后,发展为"启蒙"、与"反封建",小说观念逐步成熟起来.新文化运动后,在李涵秋、鲁迅等小说家推动下完成了中国小说观念由近代到现代的过渡.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民族节日表演艺术具有了与传统社会有区别的现代文化属性:“有意义的形式”与“真实性”,这使其在旅游开发中作为旅游资源获得了合理意义.在民俗的发展过程中,地方传承主体的文化与经济诉求本身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力量,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新环境中的民俗表演形式,对发掘民族节日表演艺术这种旅游资源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俗学是一门通过民间传承寻检生活变迁踪迹的人文科学。民俗学所包括的信仰、惯习、故事、歌谣、俗语等,这些世代沿袭和流行于一个地区或民族中的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体的反映。运用民俗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群体生活中的民俗现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地群众的生活、文化和相关的心理活动,便于阐明存在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由于诸种民俗现象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作家能动地反映社会生活时,自然被摄取到文学作品之中,转化为艺术的血肉。在赵树理同志的小说创作中,便描写了大量的民俗现象,构成了生动的文学场景和典型环境,相当集中地反映了赵树理小说的民族特色。不少论者在研究赵树理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20.
寻阳 《齐鲁学刊》2007,(4):105-106
杰克.伦敦是20世纪初美国文学最具批判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家。《野性的呼唤》和《雪狼》是杰克.伦敦小说创作中"狼"情结的艺术体现。他对"狼"情结的执着有着深刻的文学渊源,"狼"主题小说具有特定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