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芝加哥学派对智利经济的影响是通过它培养的智利学生回国后的自由市场经济改革实现的。这一影响的根源在于上世纪50、60年代美国政府发起的以培训经济学人才为主要内容的对外援助计划"智利项目"。美国政府的支持、芝加哥学派与左翼经济学抗衡的自由市场经济思想,及其为"人力资本理论"寻找实验室的谋划共同促成了芝加哥学派参与到"智利项目"中。芝加哥学派的教授对智利学生倾注了巨大心血,除了讲授经济学理论外,还培养他们建立改变智利经济的使命,这是学生们改变智利经济的知识和信心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现代竞争理论的发展与流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代竞争理论的产生是以打破了把完全竞争作为现实和理想竞争状态的传统模式为主要标志的。熊彼特的创新与动态竞争理论 ,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论 ,哈佛学派建立的产业组织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芝加哥学派的理论对竞争政策方向的修正 ,以及新奥地利学派对反托拉斯政策必要性的全面否定 ,使竞争理论迅速发展 ,为竞争政策提供了经济学的根据。人们更加注重效率分析 ,并充分运用局部均衡福利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博奕论 ,深入研究组织行为的福利与效率后果 ,使垄断问题的研究得以深化  相似文献   

3.
在传播思想史的叙事中,连续与断裂始终相伴而生。前者意味着传统与学派的形成,后者意味着范式革命。二者的关系是传播思想史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帕克被公认为传播研究芝加哥学派的关键成员,而且是其中对传播与新闻现象做过深入研究的学者。但是建构了传播研究芝加哥学派的凯里对帕克的理论贡献与地位却含糊其辞。凯里为了建构统一的芝加哥学派,忽略了帕克与其他人之间的断裂;他建构了芝加哥学派与哥伦比亚学派的对立与断裂,却忽略了帕克与后者间的某种连续性。打破凯里建构的芝加哥学派神话,有助于我们关注帕克理论中被忽略的部分,尤其是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对传播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芝加哥社会学派的贡献与局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芝加哥社会学派是社会学历史上极少数科学家共同体之一。它的形成与美国尤其是芝加哥自 1 9世纪后期起迅猛的工业化和都市化有关 ,也与美国的高等教育革命及大学的扩张有关。芝加哥社会学在其独领风骚的 40年里 ,在社会心理学和城市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一批影响远大的大师 ,也对美国以及整个世界社会学的学科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作者认为 ,早期芝加哥学派的非学科化倾向以及学术上的近亲繁殖 ,是导致芝加哥社会学派最终瓦解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犯罪社会学是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的主要议题之一。在分析了后芝加哥学派变量范式霸权给当前社会学研究带来学科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指出应该重新考虑芝加哥学派情境范式的学科意义,以在量化研究的变量范式之外重新拓展社会学研究中的情境范式的质化进路。通过对托马斯的情境定义概念、萨瑟兰德的职业窃贼研究以及贝克尔标签理论的回顾,明确指出情境范式在犯罪社会学研究中的特殊意义及其对我国犯罪社会学研究的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
政府俘获理论的比较分析——芝加哥学派与弗吉尼亚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芝加哥学派和弗吉尼亚学派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两个重要学派,它们都从经济学角度对规制领域中的政府俘获问题(或利益集团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规制机构为特殊利益集团服务的观点。但是,二者在理论假设、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竞争影响、租金耗散等问题上观点迥异,从而形成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俘获理论研究上的不同派别。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前半叶,美国芝加哥学派创立了城市生态学范式,标志着城市社会学学科的诞生,在社会学界引起巨大反响。芝加哥学派创立的城市生态学范式存在两个方面的局限:一方面,由于它停留在借用生态学原理和概念阶段,从而忽视了人类自身的特性;另一方面,城市生态模型不具有普遍性。根源在于芝加哥学派并没有完成人类生态学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芝加哥学派在学术界独树一帜,其经验主义取向也丰富了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芝加哥学派经验主义研究有着深厚的欧洲社会调查的传统,它的出现满足了当时芝加哥城市发展的需要,并通过帕克、托马斯等学者的研究在美国本土得到蓬勃发展。以托马斯对波兰农民的经验研究为例,可以抽象出芝加哥学派经验主义研究的若干显著特征,这些特征的合理反思可以为中国当前的城市社会研究所用。  相似文献   

9.
柯泽 《晋阳学刊》2013,(2):92-100
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诞生是二十世纪初以来几十年间美国社会科学研究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这一学派大致经历了早期孕育、全盛时期以及衰败时期等几个重要发展阶段。在早期孕育阶段杜威、米德、库利等人为芝加哥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哲学思想,并开创了一些社会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斯莫尔等人在介绍欧洲社会学理论等方面贡献甚多,托马斯等人则通过对波兰移民等问题的研究开启了社会学研究的美国化及应用化,使美国社会学研究脱离了欧洲社会学研究的学院式抽象思辨传统。在其发展的全盛时期,帕克、伯吉斯等人介入到都市生态结构以及都市行为研究,进一步强化了美国社会学研究的本土化和应用化特征,并丰富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研究方法。芝加哥社会学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对美国二十世纪初以来社会变化与发展的一种反应,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诸如都市问题、移民问题、种族文化问题开始淡化并淡出,美国社会学研究的关注点也发生转移,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也随之而衰落。同时,芝加哥学派不但对美国社会科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催生了美国传播学这样一个新兴研究领域,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一些重要成员还直接参与了美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华南学派是目前在国内颇具影响的学术流派,其治学方法与实践很值得关注和探讨。华南学派史学理论的形成,植根于中山大学文科设立以来"眼光向下"与跨学科治学的学术传统,师承傅衣凌、梁方仲在中国社会经济史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积极吸收西方年鉴学派的史学理论,并在与海外学者长期的合作与交流中形成了共通的治学理念。华南学派史学理论的形成,与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及其学术思潮的变迁密切相关,反映出中国史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某些共有特征。探寻该学派史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对于当代中国史学理论建设应具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萌芽 《殷都学刊》2007,(2):104-108
学衡派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文化保守主义流派,与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吴宓、胡先■、刘诒徵等学衡派成员都受到宋诗派较大影响。学衡派内部也有唐宋诗之争,这种冲突之所以没有酿成大的论争,有着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教师心理卫生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通过分层抽样对河南省中小学在职教师进行测评,研究分析河南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卫生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成人常模,心理问题检出率17.52%,其中强迫、恐怖、精神病性、躯体化、焦虑表现最为明显;男女教师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差于城市教师,存在显著差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初中教师,高中教师最差;36岁以上的教师心理问题较多。教师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作为科学社会学的两大主要流派,默顿学派和爱丁堡学派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既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联系表现在:它们都是对科学以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派别;区别表现在思想来源、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意义和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王立新 《文史哲》2002,(5):63-69
闽学与湖湘学都是二程洛学在南宋的流衍与发展。两个理学流派从各自初创时起 ,便有着极其密切而友好的学术关系 ,他们互相切磋 ,彼此诱发 ,推动各自的发展 ,也促进了南宋理学的繁荣。但到了朱子时代 ,两个学派关系之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讲友变成了论敌。尤其在张南轩过世以后 ,闽学以老大的姿态凌驾于湖湘学之上 ,遏制了湖湘学派的发展并相当程度地造成了中国学术发展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洛学、新学、蜀学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连章 《中州学刊》2002,(6):130-136
本文认为 ,二程洛学与王安石新学和苏轼蜀学 ,并非都是完全对立的 ,而是有异有同。三家经过相互驳难 ,相互吸收 ,相互促进 ,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派风格。二程洛学与王安石新学在维护统治集团的政治利益上 ,都希望变法改革 ,来挽救由于北宋王朝积贫积弱而引发的社会危机局面。只是在具体方法上出现了分歧 ,王安石变法的总目标是富国强兵 ,总方针是“理财”、“通变” ;二程则认为应该通过行仁政、重礼义、重教化的办法调整社会关系 ,缓和社会矛盾。王安石主张“兴利” ,二程主张“尚德” ,二者产生矛盾。二程加入反对变法的行列。但在态度上是比较温和的。他们在学术上 ,都为儒学的哲学化、儒经的义理化做出了贡献。在宋明新儒学的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二程洛学与苏轼蜀学之争是保守派内部的派系之争 ,他们都反对新法。他们的争论主要是表现在学术上的性情之辩 ,苏轼主张性情统一论 ,二程则主张性善情恶论。洛学、新学、蜀学经过长期的争论 ,最终是洛学派中的程朱理学取得了官方哲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