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朱健帆 《今日南国》2008,(16):26-28
从1992到2008,奥运会将北京、巴塞罗那两座城市连在了一起。北京奥运村于去年年底竣工,在7月27日正式开放。奥运会后,北京奥运村将作为中高档住宅小区出售,在近些年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里,其建筑设计,乃至商业模式,都与巴塞罗那奥运村最为相似。从巴塞罗那奥运村的建设和发展,也许我们能看到北京奥运村未来的影子。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与文化之都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宽容开放的城市形象使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集群化模式,在空间构架上产生了以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为代表的创意经济园区。其中,奥运创意经济园以奥运场馆、设施和奥运村为主体,具有鲜明的品牌效应。而奥运经济本质是创意经济,其经济影响效果可概括为“科赫曲线效应”与“多米诺骨牌效应”。但在关注奥运“景气效应”的同时,也要了解奥运“泡沫”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孟昭奕 《社区》2008,(29):32-32
老北京人乐意在“煎饼”后边缀上“果子”两个字,我想大概是北京人喜欢讲个儿化韵,“果子”里里外外透着那老北京口音的韵味。煎饼果子摊儿现如今在北京城里的街头巷尾还是能觅到其踪影的,但是很少见到小时候推个玻璃窗作坊车流动叫卖的那种了。  相似文献   

4.
陈贵信 《北京纪事》2009,(11):91-94
上世纪50年代,小学语文《开国大典》一课,一下子点燃了我和同学们对北京的向往。放学回家的路上,一群小伙伴就叽叽喳喳开了——“咱这辈子要是能上北京看一看、住一住,哪怕呆上一两天,天安门前照张相,那该多好啊!”“北京,那是嘛地方?这会子是首都,从前是皇上呆的地方,北京人都住高楼大厦,穿结余罗绸缎,吃大米白面、鸡鸭鱼肉。你有那福啊?嘁!”  相似文献   

5.
赵法生 《社区》2014,(26):64-64
近代史上,西洋传教士初来北京城大吃一惊:因为这个百万人的城市竟然不设警察,夜间也只有几个歪歪斜斜的老人在打更报时而已。他们无法理解一个不设警察的大都市是如何治理的。其实,他们更加难以理解的是中国数千年“皇权不下县”的传统,县以下的广袤国土几乎没有国家权力组织存在,因为那是乡贤的领地。  相似文献   

6.
北京,清华园小路 那个时候去看你,是因为想去看看清华那漂亮的东门吧。或者是军训太累了。你寄给我的那张站在清华园下瘦瘦的照片,校门上那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黑黑的八个大字无比耀眼。我们海大,好像是没有校训的吧。你在电话那头笑起来,有点小样地说,你要来北京,不是因为这个吧?是啊,其实我就是想你了。你看,你真老到。  相似文献   

7.
三皮 《北京纪事》2011,(6):97-99
北京叫“小街”的街道非常多,譬如西直门南小街、东直门南北小街等。住在每条小街附近的居民习惯舍去前缀,亲切地称之为“小街儿”。熟悉小街儿的人们绝不会将此小街儿混淆为彼小街儿,就跟老北京在东城提四牌楼,那一定是东四牌楼,而不是西四牌楼;说单牌楼,那一定是东单牌楼,而不是西单牌楼一样。  相似文献   

8.
纪岚 《北京纪事》2013,(7):75-77
北京城是一天天扩大的,我每天都看着从前周围的荒陌土地被开拓战一条条宽阔的大道。低矮破旧的平房变成了一座座工厂或高楼大厦。北京的地名中有许多都带着“村”“庄”或“店”。那些地名带着乡野空旷的气息。北京有两个八里庄,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我上中学时.我们家搬到城东一带,离东八里庄很近。后来我的工作单位也在那附近,我的许多同事和同学都生活在那里,许多的故事也就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作文》2008,(8):12-13
午夜频出怪声 屋主不知究竟 美国佛罗里达州以阳光、海滩及风景秀丽著称,是著名的旅游胜地。2006年7月,刚刚退休的吉米携妻子珍娜从俄亥俄州搬到了佛罗里达州的戴通那小镇。他们通过房屋中介购买了小镇边缘一栋位于山脚下的老房子“橡木居”。  相似文献   

10.
税语     
李炜光 《市民》2006,(9):58-59
在罗马城法院门前的广场上矗立的著名正义女神石像前,我们满怀崇敬地仰望着她那两千年不变的庄严面容,只见她一手执宝剑,一手持天平,双眼却被布紧紧蒙着。雕像背后,就是那句震撼全世界的古罗马格言:“为了正义,哪怕天崩地裂”。也许是专业的关系,我想起了税收法律,那“天平”,就是税收立法的正义性么?而那“宝剑”,则必然是税法的保证——国家的强制性。对一个社会来说,正义性和强制性的均衡之处。应该就是健全的、良好的税收法治状态。  相似文献   

11.
房晓莉 《华人时刊》2008,(11):18-18
8月13日,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专程来到北京奥运村,代表美国绿色建筑协会为北京奥运村颁发绿色环保金奖"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金奖"。保尔森表示,各种环保节能技术的运用,使北京奥运会成为"最绿色"的一届奥运会。是的,正是有了奥运会,我们才不得不按照最环保、最绿色、最先进的生活理念,为各国运动员提供清新的空气、  相似文献   

12.
易明 《北京纪事》2016,(5):84-86
说2016年的北京春来早,那要听专家或者媒体的,对不对不知道,反正得有根据。《北京晚报》3月27日的《知道》栏目,说到今年北京的春天就比较靠谱:“降温、升温、雾霾、蓝天--在多变的天气中北京迎来了春天。来自气象部门的消息,今年北京早在3月16日就进入了气象意义上的春天,比北京常年入春日期的4月1日提早了16天。”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北京的气象部门自然会搞些活动,这活动跟之前的“3·15消费者维权日”相比少了几分热闹。比临近的3月22日“世界水日”少了几分紧迫,和3月21日的“世界睡眠日”比要轻松,和3月24日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比就没有太多的恐惧了。  相似文献   

13.
申保南  崔明军 《社区》2012,(28):28-28
城市发展的脚步很快,在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的同时,一些老旧小区里,成百上千的老房子越发“老”去——不是漏雨就是墙壁出现裂缝,这让住户寝食难安。  相似文献   

14.
家成 《新少年》2014,(9):10-11
2013年的“六一”,刘俊池是在北京度过的。那不同寻常的经历,深深地印在这个11岁女孩儿的脑海中。“终身难忘”这个词虽早被人们说俗了,可对刘俊池来说,“终身难忘”一词却准确无误、实实在在地道出了她的心声。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走过了十几个春夏秋冬,几经周折,历尽坎坷,我在大兴区黄村镇开了一家烧饼店,店名取为“烧饼青年”。这些年,父亲在京尝过了上百家饺子馆的饺子,但每当他向朋友高谈阔论的时候,便会感慨地说“:在我这一生当中,永远忘不掉的,就是初来京城,我那大儿子为我包的那碗热汤水饺。”  相似文献   

16.
    
我是土生上展的北京人,这辈子也没想到会舆雪南有什磨瓜葛。古人云,人生如浮萍。一个人随波漂荡在一个地方停下来,造是命途的安排。那场“上山下乡”的疾风,把我吹到了滇边,而且一呆3年,造就是缘分。离京前,班里开欢送会,有个同学间,你去的大勐龙是什么样?我支支嗜晤照法窥清。因克在我心里,大动能只是地图上聚靠中缅退境的一们小圆圈,其他一片空白。我们裹夙扶雪踏上那片级土地暗,心就醉了。且不貌烟波浩森的八百里滇池和陡峭的西山能明,也不铁青藤城树罔九曲赠担的山路和痤若白纱一栋的猜雷;且不说央岸深翠奔腾不息的湖滔…  相似文献   

17.
祁建 《中国农村》2007,(12):11-13
近来公众纷纷指出公务员考试成了“中国第一考”,国家公务员网上显示,2007年国家公务员录取仅1.3万人。报考人数却达53万人,报考录取比例约为41:1。为何成千上万的大学生争过公务员报考这“独木桥”?个中折射的原因也不言而明:千方百计踏入“政治道路”,当上吃皇粮、拿固定工资的公务员,而且有机会升迁这长那官。  相似文献   

18.
侃爷小传     
王玉 《北京纪事》2010,(3):47-49
老北京人习惯把一些能说会道的,上至国家机密、下至油盐酱醋,无所不知、无所不谈的人称为“侃爷”。而我高中时代就有这样一位“侃爷”。侃爷人如其名,还真就单名一个“侃”字,他的姓氏在哪朝哪代都绝对属于恶俗的那一类。  相似文献   

19.
小非 《今日南国》2008,(6):78-80
“世界陶王”在电视节目里夸下海口,称自己的作品到现在还是“世界之谜”,如果有人仿造出来,就送他一栋三层2000方米的小楼。河南洛阳小伙子较真儿,果然仿制出作品,可当他兴冲冲与之交涉时,却得到意想不到的答复,小伙子一气之下将其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20.
云卿城 《社区》2012,(27):39-39
“等咱有了钱,一次包两架飞机,一架座机,一架护航,想上欧洲上欧洲,想去美洲去美洲;等咱有了钱,买高级别墅,一次买两栋,我住一栋,养猪一栋;等咱有了钱,天天去按摩,一次雇俩按摩师,一个按摩,一个观摩……”这是非常搞笑版“1+1”生活,没事偷着乐—下'但是,我们的生活离得开“1+1”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