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义是人类社会恒久而常新的话题,是人类对理想社会追求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马克思十分关注正义问题,他认为正义是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社会政治制度有密切的联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剥削制度、非正义的制度,终究要被消灭。马克思主义者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全人类彻底解放的正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非正义性和共产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内在缺陷时,明显地诉之于一个理想的正义标准:基于每一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原则。一切社会形态及其生产方式的正义性都能够按照它们接近这一标准的程度而得到评判。按照这一理想的正义标准,在人类历史的第一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从形式上来看是非正义的,而且从实质上来看也是非正义的;在人类历史的第二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从形式上来看是正义的,但从实质上来看却是非正义;在人类历史的第三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尽管从形式上来看是非正义的,但从实质上来看却是正义的。  相似文献   

3.
正义是人类社会的至高目标,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正义目标。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实现共同富裕是人民创造历史的目标指向,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的。共同富裕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价值问题。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格局的重构,而且是社会正义的追求,彰显着唯物史观视域中的生产正义、分配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正义等社会价值。其中,生产正义是共同富裕内蕴的正义基底价值,分配正义是共同富裕内蕴的正义核心价值,人的全面发展正义是共同富裕内蕴的正义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义是理解生态伦理内涵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是生态伦理走向实践的桥梁。生态正义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人与自然的正义;种间正义;人际正义。人与自然的正义是指人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正当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做到享用与关怀的统一。种间正义是指每一个物种都有其存在的权利,人类应当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物种。人际正义是指不同群体的人在生态实践中权利与义务的平等、贡献与索取的对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择罗尔斯的公共理性观念来解读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理论建构,公共理性是公民的理性,是那些共享平等公民身份的人的理性.公共理性是民主社会的生命力所在,也是秩序良好社会中的公民的普遍理性,<政治自由主义>对<正义论>的一个伟大超越就是其对公共理性的表述.在<政治自由主义>中,政治概念既是自由的概念又是自我限定的概念,而不是一种完备性论说的概念,<政治自由主义>的目的是试图将"公平正义论"阐发为一种"政治正义论"并力图为多元化的当代西方社会寻找一种政治正义的"重叠共识".在寻找政治正义的共识中,罗尔斯的公共理性理论建构的努力正是试图为人类找到一条通向秩序良好生活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亮 《理论界》2009,(8):127-129
柏拉图的正义论是其伦理和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这一理论所关注的问题是人的本质和人的生活本身的问题.柏拉图引导人们超越感性的现实生活,来认识事物本身的真实性和实在性,通过对正义本身的理性探讨,为人类社会生活塑造了一个理想的样板,人们可以根据这个样板所体现的标准来评判自己生活的状况.正义论强调人的灵魂和社会生活的和谐一致性,认为正义是人的最大的美德,正义的国家是至善的,正义的生活是真正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辩证哲学是揭示阶级社会本质的科学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发展成果.全球正义作为对人类整体的未来政治解放的理论展望,既是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诸种非正义现实的拷问,也是对人类历史进步可能性的探讨.实质性的全球正义是新时期关于人类自由解放事业的必然内容,也是发展和实践毛泽东哲学的必然理论关涉.追问全球正义的实质内容,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于正义论题的遮蔽,必然呼唤对矛盾论、实践论和第三世界理论的再发明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非正义及其产生的根源,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状态下人的全面异化是资本主义的先天缺陷.这个先天缺陷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框架下是无法解决的.在政治哲学思想发展史中,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批判和超越了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继承了人类创造的优秀政治文化,第一次提出了实质正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既是形式正义和程序正义,更是实质正义和结果正义,这是区别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实质正义反映和代表了人类共同的利益,是人类普遍的正义,是最好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9.
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追求和理想状态,更是社会或国家治理的合理性基础。西方世界的政治价值赋予了社会正义自由和平等的基本内涵,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社会正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社会正义不仅是一种理论、一种观念,更是一种实践,它塑造着人类社会生活的秩序,驱动着民主政治的进步。在实践中,社会正义实现的途径是制度正义,包括经济制度的正义、政治制度的正义和法律制度的正义等。社会正义伴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当今世界人类要立足现实,回溯历史,思考未来,科学和合理建构社会正义的实现机制,而在我国就是要建立彰显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环境正义体现的是“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下的人类关系,环境正义的伦理倾向与类正义相契合.类正义是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的正义模型,它以全面、整体、发展的视角思考正义问题,以人、自然、社会的本质统一的人的存在方式为根本依据确立正义规则.类正义可以从思想求、人性、现实三方面予以分析,而这就为环境正义作为类正义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可能性、价值应然性和实践必要性三重根据.  相似文献   

11.
社会正义何以可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那么,社会正义实现的现实条件又是什么呢?中西方有不同的社会传统。中国人特殊主义的正义观、漠视规则和重视人情的习惯,制约了社会正义共识的达成和“法治”秩序的构建,唯有从培育公民意识、强化程序正义观念、促进公民社会成长和增进社会资本入手,社会正义在中国的实现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2.
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正义理论,大都可从差异性正义原则与同一性正义原则两个方面进行归纳和理解,这两种正义原则之间的张力成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差异性正义原则与同一性正义原则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由于人类历史既是自然发展的历史,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且自然发展原则主要体现差异性原则,社会文化发展原则主要体现同一性原则,因此,差异性正义原则与同一性正义原则的生成与统一,本质上是自然与社会文化相互、共同作用基础上的生成与统一,这决定了差异性正义原则与同一性正义原则发展的三个显著特征:从相互竞替到协同并存、从浑然综合到相对分工、从自在运动到意识参与。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义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意义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基本行为准则 ,人类对正义的追寻过程就是人类社会由落后到发达 ,由不合理到合理的无限发展过程。马克思认为 :劳动和正义是人类社会创造财富的手段 ,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剥削制度、非正义的制度 ,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而正义应当是人类社会的理想之一 ,在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之上消灭一切非正义的社会现象 ,追求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思想家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论述表明,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关于正义问题的讨论通过批判"国民经济学"完成,其立论前提是消灭私有制,这由他的理论任务所规定。不是用公平、正义的政治法律概念解释分配关系,而是用生产关系来解释分配关系,用生产劳动解释生产关系,这是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基本逻辑。只有从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出发,才最能切中应得正义论的要害和现代正义问题的实质。自由主义等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正义概念是一个低阶概念,而马克思的正义概念则是一个含义更广的高阶概念。马克思的高阶正义概念从"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出发,以"自由人"之间有机的社会合作为基础,刻画出人类社会可能具有的最高正义原则。这一原则是先前人类历史中出现过的各类正义原则在逻辑上和在历史上自我扬弃的结果。在当代中国正义理论的建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仅仅充当批判者的角色,而是担负着为现实生活提供规范的理论责任。  相似文献   

16.
如果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对自然、对他人、对自身不造成侵害,那么这种消费行为就是正义消费。消费正义包括消费的自然正义、消费的社会正义和消费的人本正义三个方面,而反观当今现实,非正义消费严重侵害自然、侵害社会甚至侵害人类自身。在代议制下,政府必须维护正义,而消费正义是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政府促进消费正义义不容辞。政府促进消费正义的重点是促进生态消费,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公平消费,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促进精神消费,维护人自身的身心和谐。当今中国正处于消费社会的"入口",这正是改进消费模式、促进消费正义的历史机遇期。  相似文献   

17.
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是正义的两面,即差异性正义与同一性正义,它们之问的关系是相互依存而不是对立.效率既是公平的前提,也是提高社会公平水平的保障,是人类社会迈向平等的动力.同时,效率具有一定的限度,效率的实现要以公平作为制度性条件,要受到公平的制约,要以人民福祉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政治哲学史上,休谟和马克思都曾致力于正义问题,从思想史的角度探讨二者在正义问题上的异同对把握马克思正义理论的根本特质具有重要启示。休谟与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分属两个根本异质的理论范式,它们在正义的环境、基础、目的、性质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总体而言,休谟的正义理论是奠基于市民社会的补救性正义理论,通过构建财产权的正义规则弥补市民社会的内在缺陷,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马克思的正义理论是奠基于人类社会的超越性正义理论,其目的是致力于每一个人的自我实现。马克思的超越性正义理论既批判又涵盖了休谟的补救性正义理论,但它不是要越过后者,而是在后者合理性基础上的一种根本推进。  相似文献   

19.
骆徽 《兰州学刊》2006,2(5):109-111
和谐社会少不了公平正义。无论是从经济学、政治学、法学、还是从社会学、伦理学角度看,公平正义都是衡量社会和谐与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也是人类追求的社会理想之一。但是无论在全球范围还是某个地域范围,社会正义都尚未达到或者远未达到理想状态,而在今日中国,甚至可以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这一问题若不解决,将会带来严重后果。因而在当前提出、研究并切实解决社会正义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20.
社会正义的实现,归根结底是作为目的自身的人的全面发展.而以往的历史哲学,包括中国传统德性思维的人本理想,以及西方近代以来的制度理性思维,大凡都以抽象人性论的先验预设为前提,表面上把某些个人及其思想、动机和目的抬高到历史本体的地位,但实质上却造成现实具体的人的历史空场.所以,每每是见神不见人、见物不见人、见钱不见人.只有扬弃关于人的一切异化,让人真正回归现实生活的此在,社会正义理想的最终价值目的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