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科学史中存在着许多科学革命与科学还原共存的真实案例,这与大众观点所强调的二者在科学理论观和科学问题观上的对立性和互不相容性正好背道而驰。历史上,主要存在两种驳斥革命与还原对立说的主张:一种是Shap-in的"无革命说",另一种是Schaffner的"革命、还原同一说"。其中,前者否认科学革命的本体存在,而后者否认科学革命的相对独立性,即否认革命在认识论上的可区分性,这两种驳斥对立说的主张都过于极端。事实上,为了辩护革命与还原之间的共存,可以直接诘难库恩早期的那种革命观:首先,库恩的"范式"概念是模糊的;其次,"革命"在本质上存在着不彻底性;最后,彻底的相对主义是不存在的。此外,革命与还原的共存还可以从"还原所具有的革命性"得到验证。还原的革命性体现在还原理论与被还原理论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尤其是体现在二者的术语在意义上的变化性。  相似文献   

2.
牛顿-史密斯写作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护一种科学的“合理模型”,也就是要说明科学的目标及其方法论,或确定一套原则,用以比较相竞争的各种理论孰优孰劣。在这一辩解过程中,作者涉及了一系列重大论题(科学术语的意义、观察-理论差别、科学方法的性质、合理解释的性质及其与社会学解释的关系等等……)以及论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库恩视科学为科学家厨体从事的活动,仅仅从主体方面去理解科学发现争科学革命的逻辑和历史,科学的发展被看作完全靠信仰推动的过程,过分夸大了科学共同体的直觉和心理因素的作用,否认了经验和理性的基础作用。而走向直觉主义的科学本质观;以科学理论的可错性否定存在评价理论的客观标准,走向约定主义的标准观;撇开科学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科学历史的考察仅仅从社会学、解释学上去理解,没有结合认识论的分析,致使将科学家的行为与科学家的认识混淆起采,以此否认科学理论是时现实世界的反映,否认科学是朝向真理的累积进步事业,走向了实用主义的科学进步观。  相似文献   

4.
电影《罗生门》隐喻了一个被多重建构的事件。科学观或者说科学的社会形象,也是类似的建构产物。科学观是多样且变化的,其中有三种是深具代表性的,即传统的科学观、"还俗"的科学观,以及公众的混杂的和个人化的科学观。在高度科学技术化的现时代,科学的形象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而这三种科学观之间的张力,可以成为民主社会中的一种健康的力量,即在竞争性的解读中达到对科学的更加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正《科学与社会》(季刊)是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兼有思想性、学术性和专业性的期刊。本刊热诚欢迎作者不吝赐稿。本刊只接受未公开发表的稿件。作者应保证所投稿件符合学术诚信规范。论坛、观点:该版块为科学技术领域和人文社会领域的专家学者自由讨论科学和社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科学不发达,引进西方科学是中国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对西方科学,需将其知识合理地运用到中国本土社会中,将其文化有机地整合到中国本土文化中,从而使西方科学转变成一种积极自觉地促进中国科学发展的力量。这一过程就是科学的本土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小学<科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从小认识科学、了解科学.作者根据<科学>新课程标准,恰当运用电脑课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兴趣、实验材料、实际操作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等方面,阐述了电脑课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我校哲学系讲师乔瑞金撰写的《科学进步论》一书最近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7章,18.5万字。《科学进步论》是一部从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观和文化学等角度入手,基于科学的历史和现实,探索科学进步奥秘,阐述科学进步实质的书。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绪论;2、科学进步过程及其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9.
资产阶级历史科学的危机,首先应理解为理论认识基础的危机。这特别表现为,否认历史是一门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表现为旧的世界历史过程观破产了,资产阶级历史主义发生了危机。但还要考虑到两种重要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了隐喻和科学思维之间的关系,并以现代科学理论中的隐喻现象为例,说明隐喻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人类构建科学模式,探索未知世界。作者希望这种思维方式能被广泛地运用到科学发现之中,进一步促进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科学与社会》(季刊)是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兼有思想性、学术性和专业性的期刊。本刊热诚欢迎作者不吝赐稿。本刊只接受未公开发表的稿件。作者应保证所投稿件符合学术诚信规范。论坛:该版块为我国科技界和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自由讨论科学和社会问题的园区,着力突出文章内容的思想性,提倡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争鸣。  相似文献   

12.
<正>《科学与社会》(季刊)是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兼有思想性、学术性和专业性的期刊。本刊热诚欢迎作者不吝赐稿。本刊只接受未公开发表的稿件。作者应保证所投稿件符合学术诚信规范。论坛、观点:该版块为科学技术领域和人文社会领域的专家学者自由讨论科学和社会问题的园区,着力突出文章的思想性,提倡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争鸣。着重讨论与科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是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两个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两刊都是1950年创刊的。《中国科学》主要发表基础科学和应用研究方面代表我国科学水平的重要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该刊现有中、英文两种版本,为月刊,分A、B两辑。A辑包括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和技术科学等内容;B辑包括化学、生物学、农学、医学和地学等内容。《科学通报》则以研究简报和研究通讯的形式扼要报道上述各个学科领  相似文献   

14.
《美国历史评论》杂志(1961年1月号)介绍说, 本书是根据作者在普林斯登大学的讲稿写成的一部雄伟而大胆的作品。本书的目的,不在于“重述整个科学史纲,而在于以叙述的形式来说明古典科学史的结构”。按照作者的看法,在科学发展的每一阶段中,都可以找到一定程度的客观性,而本书正是描述  相似文献   

15.
<正>《科学与社会》(季刊)是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兼有思想性、学术性和专业性的期刊。本刊热诚欢迎作者不吝赐稿。本刊只接受未公开发表的稿件。作者应保证所投稿件符合学术诚信规范。论坛:该版块为我国科技界和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自由讨论科学和社会问题的园区,着力突出文章内容的思想性,提倡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争鸣。着重讨论与科技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科学哲学》是山西大学郭贵春教授的最新力作 ,是作者多年来持续地研究西方科学哲学和科学实在论的又一成果 ,该书除序言外共有六章。第一章 :后现代趋向的本质 ;第二章 :后现代理论的演变 ;第三章 :后现代性与科学实在论 ;第四章 :后现代性与测量 ;第五章 :后现代性与哲学的选择 ;第六章 :后现代性与方法论传统。该书所论述的主要内容是 :1.揭示科学哲学的后现代趋向及其本质 ,这是全书的核心内容和主旨。该书对“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性”做了深刻理解和界定 ,进而创造性地提出“后现代科学哲学”和“后现代科学实在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世界是可知的这条命题可以有两种理解法:(一)世界上的客体是可知的;或(二)世界作为有的整体是可知的。雅斯柏斯同意第一条,而否认第二条。雅斯柏斯否认科学能给世界提供一张完整的图象或者体系;他的中心论点是,实证论关于科学统一性的想法是无法实现的。在这方面他提出四个特殊论证:(甲)科学思想是知识的一种形态,因而就避免不了主客体的分化;(乙)科学知识并不仅仅是一种纯方法论;(丙)由于客体的几个领域互相合并不了,所以那些适合于研究各个领域的方法也就一定有内在的不可合并的歧异;(丁)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也是两类不同的科学,把任何科学观点绝对化的做法站不住脚。哲学和科学有区别,但又互相倚靠;哲学对科学的最大贡献是弄清楚科学的结构、限制及其和哲学工作的区别,同时哲学思想又必须利用科学范畴和科学方法的最高发展形式。雅斯柏斯认为,既然科学不能给世界的存在提供一个整个体系,这就等于警告人不要把客体存在和真正存在等同起来。雅斯柏斯和自然主义者对科学知识的叙述不同,他的说法和牛顿的物理学、康德的科学哲学都很相合,但对根据晚近物理学发展的真实科学观则注意不够。当代托马斯主义者将会认为雅斯柏斯给科学与哲学的区别很有启发;他的这种区别和马里坦区别经验逻辑性分析自然与本体论分析自然,有些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8.
科学知识本性问题是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所讨论的问题,布尔迪厄在《科学之科学与反观性》一书中对此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在“清点”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布尔迪厄凭借场域理论分析了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指出科学是一种让某种发现面世的构建。这种建构主义的视角并不新颖,但其独特的分析方法让人耳目一新。针对其中的社会科学亚场,作者认为,只有用反观性这个武器才能增强其自律性,从而维护其合理地位。  相似文献   

19.
该书汇集了作者们在多年的人口科学理论教学、培训和研究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并广泛汲取了中外人口科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就  相似文献   

20.
科学联想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相关事物的思维活动。按照科学联想的性质和特点的不同,科学联想可分为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类比联想和因果联想四种类型。科学联想是一种重要的科技创新思维,加强联想能力的训练是提高联想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