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小说创作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通常解释为:"环境是人物展开交往和活动的具体场所。"但在以著名历史人物为原型的小说中,人物与环境出现了复杂的情形,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并不只是人物展开交往和活动的场所,还是人物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著名历史人物对社会环境的改变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斯巴达克思》和《上尉的女儿》就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作家阎连科敬重文学、热爱艺术,也关心民瘼、胸怀苍生。他常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既孜孜探索和创新小说艺术,又不断反思历史、批判现实、探索人性的奥秘。多年来,他致力思考和探寻应对当前社会问题的方法,他的创作道路清晰展现了他的思想历程。他在《桃园春醒》这部意蕴丰富而蕴藉的中篇小说中,展现了人性沦落、功利主义泛滥、情感飘忽支离等当前社会问题。当然,他借创作这篇小说,形象地表达了他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态度,生动地揭示了人们应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梅娘小说聚焦描写东北沦陷区的广大民众到上层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生活及心理世界入手,分析梅娘小说创作致力于开掘民族奴性心理和悲剧命运形成因由的特质,指出梅娘小说承载着深厚而丰富的现实主义内涵,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牛天赐传》是老舍先生一九三四年开始动笔创作的长篇小说,一九三六年人间书屋初版印行。小说问世以后,也许是因为老舍先生自己谈过“匆匆赶出,无一是处”(《我怎样写<牛天赐传>》)的缘故,研究与评论者寥寥。但它毕竟是老舍先生整个小说创作中的一部作品,并有其美学价值和社会影响,因此对这部作品作微观分析,分析作品的意蕴,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得失成败,应该说是很有意义的。尤其对老舍小说创作的宏观研究以及  相似文献   

5.
长篇小说《蟠虺》是刘醒龙在小说创作领域中的又一次大胆的尝试与开拓,小说以青铜器为题材,以现代都市知识分子为主体,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大胆整合推理、悬疑、奇幻、盗墓等因子,是继《圣天门口》和《天行者》之后的又一力作,表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是作家面对新媒体时代对长篇小说生存及创作做出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6.
程光炜: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一些在当代乡土题材小说创作和研究上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作家、批评家来参加这个会."乡土文学创作与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是一个关涉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话题,已经有很多讨论和研究.但是,在我的理解中,这个话题在今天实际有一个如何"语境化"的问题,即怎样认识当前的乡土小说创作与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之间的关系,文学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创作本身所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社会剖析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茅盾、吴组缃、沙丁、艾芜等人是其代表作家。 “社会剖析派”在创作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形成了独特统一的艺术风格。其作品主题具有时代性和重大性,结构布 局宏大繁复,注重塑造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社会剖析派”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 响。文章将结合“社会刹析派”具体作家作品和相关史料对其艺术成就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散文化小说创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坛达到了高峰,九十年代大量曾经创作散文化小说的作家自主寻求创作的转向,部分作家则坚守在散文化小说的阵地上继续创作,将散文化小说带入新世纪文坛,但是总体上而言,九十年代的散文化小说创作成就并未超越八十年代。散文化小说的流变是九十年代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小说自身发展的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作家寻求自身创作出新的结果。无论是转向还是坚守,都是作家创作自主的选择,体现了我国文学发展宽松的环境和多元化的格局,符合文学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的高徒汪曾祺,其小说创作传承了沈从文小说的诸多风范,并在传承中有所创新与突破,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风格.从沈从文的视角,探究汪曾祺小说创作在小说结构体式、社会批判力、小说语言等方面存在的缺失,深化对汪曾祺小说创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九十年代小说创作大致分以下几种类型:家世小说、叙述往事的小说、历史小说、传奇志怪小说、新写实小说、商战小说、文化关怀小说等。从总体上看非现实题材的小说创作优于现实题材的小说创作。作家们之所以要逃避现实与社会变改和个人的价值取舍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三十年代“左联”主张文学为无产阶级劳苦大众的解放斗争服务,要求作家深入革命的实际,与战斗的实际生活接触,到工厂到农村到战线到社会的底下层中去关心工农大众的生活,去描写他们的生活。因此,左翼作家小说创作描写工农大众生活的题材从数量上来说是最多的,而各种工人、农民的形象则成为作品中人物的主体,显现出一种与五四小说创作不同的主题与题材取向。  相似文献   

12.
楚荷《落地为兄弟》《老莫》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说,所展示出来的内容不是那种琐碎细微的针对社会生活的个体感性经验,而是揭示出了一种被社会锻造着的国民心态,其创作表征出新时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不断深化和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季宇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坚持着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他以中国近现代和当代社会历史生活为题材,将中国传统小说的传奇叙事与新历史主义叙事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具有鲜明现代主义风格的现实主义的社会历史传奇.季宇的小说善于运用心理分析,发掘探究曲折隐晦的社会历史传奇背后的人性动因,将宏大的历史进行了个体化的叙述.季宇的小说叙事冷静,既有极强的故事性,又有着人性的深度.  相似文献   

14.
德莱赛是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小说创作倾向主要是作家内心冲突与客观社会现实结合的产物。他的小说打破了19世纪末期传统的小说观,开创了一种大胆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的小说形式,为美国小说创作开辟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5.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埃米莉的玫瑰》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在社会变革时期的家族与个人的人生沉浮的描写 ,反映了美国社会群体以及整个人类社会涉及“人类内心冲突的种种问题”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16.
在鲁迅的小说里,《阿Q正传》是最杰出的一篇。这不仅是鲁迅在小说创作上没有给我们留下宏篇巨制,唯有这《阿Q正传》是比较长的了的缘故,主要是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非常深刻。鲁迅塑造的阿Q形象,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阿Q的时代虽然早已过去了,但直到今天,阿Q形象的社会意义仍未消失。“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只要碰到那种拒绝批评和自我批评、而且用一些可耻笑的想法和说法来掩饰他的缺点和错误的人,不管他的想法和说法和那老阿Q是多么不同,我们仍然不能不叫他作阿Q。”本文试就‘阿Q’形象的社会意义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7.
《人到中年》《减去十岁》《懒得离婚》三部小说,呈现出谌容对“文学如何反映社会问题”的不断探索和变化,是20世纪8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当下性写作”。与同时代作家创作相比,谌容的小说是一种基于社会集体心理的“当下中国”叙事,其聚焦“当下中国”的社会集体心理、作为抓手和桥梁的人物“切片”、没有固定模式的表现手法等“独特”之处,是谌容以小说介入生活、吸引读者的秘密所在,也是谌容小说在文学史叙述中遭遇尴尬的主要原因。在心理现实主义小说流脉中,谌容开创了社会心理“微电影”这一写作路径,是当代文坛一种独特且对社会和文学发展都颇具意义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神魔小说是在明代独特的宗教、文化氛围中兴盛起来的,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文化背景。神魔小说满足了那个时代旺盛的创作需求、阅读需求,在明代异军突起并在创作上达到高峰。同时,作品在当时的广泛流传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梁晓声30多年的创作历程中,他的长篇小说创作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20世纪80年代的知青小说到90年代的社会问题小说再到新世纪以来的情感小说,创作题材与主题随时代而新变,在这不断变化的背后是他始终不变的创作追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学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彩虹》集中体现了劳伦斯的创作倾向和社会批判思想,劳伦斯在小说中成功地再现了巨变时期的英国社会。他不仅开创了探讨现代西方文明精神世界“荒原”的先河,而且为我们研究现代西方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