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光齐 《民族论坛》2003,(12):63-63
中国湖南花垣排碧“金钉子”剖面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南地古研所)彭善池博士率地质科研人员历经20多年在湘西地区精心从事寒武纪地层研究,在生物地层学、化学地层学、年代地层学、沉积学等学科取得的一项显著的科研成果。何谓“金钉子”?故名思义,“金”表示珍贵,“钉子”表示将某种物体在某个地方固定下来。它是国际标准地层单位。“金钉子”钉在湘西花垣排碧,充分体现了其极高的地学科研价值。中科院南地古研所通过对花垣排碧晚寒武世地层和中一上寒武统全球界线层型研究,已将上寒武统命名为“芙蓉统”,并将…  相似文献   

2.
“政教合一制”是一种特有的政治制度,然而在对这一制度的判断标准上学界却有不同的意见,文章通过西藏地方和中世纪西欧“政教合一制”形成的比较,提出作者自己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秦朝为实现君主专制和王朝的大一统,在文化上实行了以“焚书坑儒”为代表的文化专制政策,从而开启了封建专制主义文化的先河。秦朝的文化专制政策巩固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统治,并帮助实现了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然而,这种专制性的文化政策也为秦朝的统治增添了一些专制和暴力的色彩,成为秦朝最终暴政而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焚书坑儒”这种秦王朝的文化专制政策为契机,分析中国古代专制制度拥有长久生命力以及朝代更迭必然发生的原因,从而深刻理解中国古代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中国绘画色彩历史的研究,梳理历代花鸟画色彩的发展变化,立足于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的标准上,探讨现当代工笔花鸟绘画在“随类赋彩”这一古代中国画艺术理念中的实践与发展层面上,与传统美学观点和现代艺术观点相结合,由“随类赋彩”衍生了“随意赋彩”理念,为的是让今天的艺术实践者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扩大色彩运用的空间,而又不背离中国画的美学特征,更好地表现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感受,体现这个时代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产生、发展与完善取决于我国的历史传承与现实国情,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问题研究“去政治化”、第二代民族政策等观点的实质就是质疑乃至否定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信,就是要坚持“三是”、“两必须”、“三不容”的原则,从而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增强各民族的国家认同,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民族论坛》2005,(1):10-11
时下国人出国,最感自豪的事情是,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标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字样的商品。你从国外买回一台向往已久的数码相机,说不定它就是产于你家门口。无可否认,中国的制造业在最近的十几年里异乎寻常的发展起来,地球上凡是有人的地方肯定都有中国的商品。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的家电、医药、电子、钢铁、化肥、建材、电讯设备行业中,有80种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首位,由此可见,“中国制造”这标签,已经贴到全球每一个角落。在美国市场上,中国制造的产品市场占有率相当于亚洲“四小龙”的总和;而在日本市场上,中国制造的产品市场占有率更超过亚洲“四小龙”的总和。全球500强的公司,已有近400家在中国投资了2千个项目,世界上主要的电脑、电子产品、电讯设备、石油化工等,已将生产网络扩至中国。例如微软、摩托罗拉、通用电汽、德国西门子等,都已在中国设立一百多个研发中心和生产制造基地。从货品出口量来说,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已是不争的事实。愈来愈多的中国平民用上以前可望不可及的进口名牌,赚了钱的老板更是乐不可支,美、日媒体亦借机将“世界工厂”与“中国威胁论”相提并论。然而,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称,中国虽被称为“世界工厂”,却有别于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日本。当年的英、美?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化实力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国文化密切交融,受时代潮流影响又饱含中国特色的“新国风”文化逐渐呈现在世界舞台,向全世界输出着东方之美。中国本土品牌也在文化浪潮中更新换代,大众深刻地感受到国货彩妆品牌的奋力崛起,领略璀璨夺目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市场调研对“新国风”文化和当前彩妆产品包装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了解彩妆产品包装的市场需求,从文化、经济方面阐述“新国风”元素在彩妆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货彩妆品牌,从色彩、图形、造型三个角度探究“新国风”元素在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希望在新时代大众可以通过更多新技术、新形式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我国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国庆前夕,循化撒拉族第二届艺术节举办。这次艺术节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把“可持续发展”列入了节日内容。所谓“可持续发展”其含义为‘呵持续开发”、“持续不断发展的可能性”。它自1987年“国际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以来,在世界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循化作为一个黄河上游、海拔却较低的民族自治地区,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涌现出一大批农业种植能手和私营企业家。私人企业发展迅速,1998年实现利税2466万元,占全县财政的62%。其中牛绒加工生产,享有“世界牛绒看中国,中国牛绒看青海,青海牛绒看循…  相似文献   

9.
“彩陶文化”并非从西方传入中国中国的“彩陶文化”不是从西方传入的,它由东向西迁移,在新疆西部与中亚一带与西方文化碰撞。北京大学李水城根据考古发现指出,中国在距今七千年前就出现了彩陶,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彩陶的地区之一。西北黄土高原彩陶尤为发达,特别是甘肃...  相似文献   

10.
京族是一个跨国而居的民族群体,我国的京族主要聚居在北部湾西南沿岸地区,世代以捕鱼为生。近现代以来,京族的语言使用经历了从母语“京族话”、粤语“白话”到普通话的拓展。伴随着语言使用习惯的改变,京族自我认同的内涵不断丰富,逐渐从“落后的少数民族”成长为“有文化的中国人”。京族的语言使用及其自我认同的演进,既是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也体现了当地人在现代国家语境下重新建构自我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这个在中国地图上要用放大镜才找得着的小点,一度因为贫穷、落后、闭塞被湖北省政府明确为比照享受“国贫县”扶持政策的特困县。近几年来,随着采花茶叶进入钓鱼台国宾馆和被授予“湖北省旅游强县”,其知名度大大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008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逼近3000元。发展之快,变化之大,让这里的干部和群众无不感恩“616”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泰国瑶族的“招郎入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瑶族有“招郎入赘”的婚俗。瑶族从中国迁入泰国后,也将这一婚俗带入泰国。迄今为止,在泰国瑶族社会中,“招郎入赘”仍是一种缔结婚姻的主要方式。本文仅就笔者在泰国北部的清莱府、清迈府、帕夭府、难府的调查所得作一介绍。一、“招郎入赘”的主要方式泰国瑶...  相似文献   

13.
洪湖古潭睹“怪”记李和金地处云梦古泽的湖北省洪湖市龙口镇境内,有一古潭,叫双潭。自1969年以来,该潭20多次出现“怪物”。据史料记载:双潭,又名黑沙潭,700年前,由长江官堤溃口而成,是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内陆潭,与任何湖泊河流都不通连。面积百余亩,...  相似文献   

14.
授鱼不如授渔———“中民信”、社科院联手培养民族地区高级金融人才中国民族信托投资公司自1991年成立以来,由于经营有方,资本增加迅速。“中民信”积极参与扶贫大业,他们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联合培养民族地区金融干部,出资赞助来自12个省区的民委系统金...  相似文献   

15.
2015年10月19日,“一带一路”国家统计发展会议在陕西西安召开。“一带一路”意图与沿线国进一步加强政府统计交流与合作,努力为各国可持续发展提供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其目的将推动不同国家政府间的合作和交流,为互利共赢提供决策依据和支撑。实际上,这是一场现代意义上的“丝绸之路”。它借鉴了古代强大文明互利共赢的伟大历程,是当代世界发展的新探索和新机遇。在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因为在这个道路上曾经运输了古代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丝绸之路因此而得名。这条道路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含义成为了东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象征。从文化艺术的角度来讲,“一带一路”给予了中国美术发展一个极好的契机和图景。本文在结合考察中国文明的特性基础以及中国在古代丝绸之路时期的美术发展上,意图探究“一带一路”政策下中国美术发展的机遇,以及学术界在这个方向上所可能的深入发展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张中奎 《民族学刊》2023,14(4):53-59, 140
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说,中国历代中央王朝持续不断地建构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有历史经验可循。尤其是清朝,前期的帝王对内自行建构起一套自身为“天下共主”的民族观。在这一新民族观的主导下,康熙、雍正、乾隆在“苗疆再造”过程中,对待苗民的态度采用“帝王赤子”(“君主”与“臣民”)来消解“华夏蛮夷”(“文明”与“野蛮”)的叙事。雍正、乾隆打破传统中国“夷夏之辨”把南方各少数民族视为“蛮夷”的偏见,认为“苗、瑶、倮、僮”等皆属“赤子”,都可以通过教化“共敦善俗,永息刁风”。雍正、乾隆把清王朝境内的诸多族群都视为一视同仁地当作“赤子”,把自身建构为“天下共主”,具有积极的文化意义,强化了各族人民的向心力与国家认同。值得注意的是,18世纪末乾隆在面对英国要求扩大通商事宜上却继续套用“夷夏之辨”的理论武器,对抗工业革命后迅速崛起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相似文献   

17.
“部族”论者在依据斯大林对人类语言发展阶段的分期划分民族共同体的发展阶段时,认定俄文народность一词的含义是“部族”,把民族共同体分为氏族、部落、部族和民族“四种类型和四个发展阶段”。他们用“部族”指称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的人们共同体,从而抹煞了人类早期民族与国家同时形成于部落制瓦解之时,资本主义时期的民族与国家是奴隶制、封建制时期的民族与国家的继续和发展这一基本事实。народность一词的含义是“民族”,汉文“部族”是部落和氏族的简称,二者不可等同。  相似文献   

18.
从“两个共同”到“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理念深化,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目标衔接,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向“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融入勾勒了时代背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所以能够嵌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乃是因为其已经实现了属性“聚合”,集政策属性、制度属性与规范属性于一体,演化出独特的法治新功能。鉴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内含着立法现代化、司法现代化和执法现代化三个主要环节,面向未来,需要分别通过“技术在场”“方法在场”和“价值在场”三重变革,延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密切合作机制,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张开 《中国藏学》2023,(4):30-39+211
“赤水”一词屡现于吐谷浑史迹中,学界一度将“赤水”与“赤水城”“赤水戍”混谈,直至目前,将“赤水”固化地视为河流或城池的观点仍然存在。文章分别对吐谷浑政权发展过程中“赤水”“赤水戍”“赤水城”的地望和内涵进行梳理,发现“赤水”地望在吐谷浑、吐蕃政权时期的内涵和指代均不相同。“赤水”在吐谷浑政权初期实为洮河流域地区“赤水羌”所居地,北魏至北周期间,吐谷浑一直视该区域为旧土并不断有“还旧土”的尝试。经历不断西迁之后,“赤水”在吐谷浑史中开始以“戍”或“城”的形式出现,符合吐谷浑诸部走向建城定居的发展趋势,其地望在黄河以西、青海湖以南地区。进入隋初,原先的“赤水城”可能因为战争一度被吐谷浑政权放弃。唐代史籍中,“赤水”专指河流而非城池,疑为沙珠玉河以北地区某条河流的名称。该河流或发源于赤岭,向西南方向流入“赤海”(苦拔海)。吐蕃灭吐谷浑后所求的“赤水地”实为唐代出入青藏高原军事和交通要道的咽喉位置。“赤水”在汉文史籍中以“旧土”的代称、区域概称、城池名、河流名的形式出现并逐渐模糊化。明晰“赤水”在史料中的模糊记载能丰富吐谷浑史、吐蕃史的研究内容,也可以为历史上各民族交流交融提供鲜活的史实和可...  相似文献   

20.
对契丹、辽的名称探源,至今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看法。我认为,对契丹、辽名称探源,应以当时命名的本俗为依据和标准进行研究,至于本名的语义或孳生出的观念,不能成为其名称起源的第一位依据。这不是说命名的义不能研究,而是要与命名结合起来,以求对问题的全面解决。从东北地区看,古时带有普遍性的命名习俗,是依水、依山或依地理方位而命名,东胡系各族也多是如此。一、契丹名称源于西拉木伦河对契丹、辽名称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镔铁”、“刀剑”、“切断”、“奇首之领地”。“部首名”、“寒冷”或释为“大中国”、“东方太阳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