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历史经验与文本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伦理作为社会工作的独特领域,所探究的是社会工作的价值和信仰,以及将之践行出来的一套指南和规范。美国社会工作者伦理守则无疑是全球社会工作界最值得分析和探究的文本之一,文章通过对美国社会工作者伦理守则的历史回顾及相关文本的解读,以期对建构符合中国本土意义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有所启迪。文章建议中国社会工作的伦理追求本土化的路径,在全球社会工作伦理的共同架构下,兼顾中国社会工作伦理的特殊面向。 相似文献
2.
罗肖泉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33-35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有其丰富道德意蕴 :利他主义的专业导向、人道主义的专业传统、促进人际和谐的专业责任感、提升从业者道德水平的专业理想 ;贯穿社会工作实践的伦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困境、伦理抉择和伦理危机处理。伦理和道德的问题渗透到社会工作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并贯穿于这个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汪鸿波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6-31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是政治哲学、道德、伦理学层面的范畴,同时也是社会福利思想范畴,在抨击和批判中成长,并对整个社会影响深刻。社会工作伦理是基于价值观、道德标准和伦理学而提炼出来的有关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并指导社会工作服务。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分析发现,两者的思想基础和在实践中的应用都具有诸多交叉之处。功利主义的诞生比专业社会工作伦理要早得多,且影响大、基础厚,又基于两者的理论交叉,研究认为功利主义能够为我国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提供发展思路和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者具有自身的道德观、价值观、专业性,服务的对象也各不相同,这些复杂因素综合在一起时必然面临困境,这种困境始终贯穿于社会工作过程始终.本文将从伦理困境的内在含义、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产生的原因、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几种主要伦理困境以及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抉择几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5.
赵路淋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2-36
社会工作行政作为社会工作实务方法之一,一直以来都没有像其他社会工作方法一样获得同样的发展与重视,相关研究也少见问世。社会工作行政人员作为社会工作者和机构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及与其对应的双重职业伦理,使其在工作中面临着比一线社工更多、更特殊的伦理难题。效能与效率的优先抉择、服务案主与社会控制的平衡、专业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冲突是三个社会工作行政中表现比较突出的伦理难题,缓解和消除这些伦理难题,需要各方协同配合,是一项长期工作。 相似文献
6.
赵丽宏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30-133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控制着“教”“学”活动。目前社会工作伦理课程的教学目标缺乏统一规范,不利于专业教学。社会工作伦理课程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层次:知识和技能层次、情感和价值观层次、职业特质和品德修养层次。其中,社会工作伦理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处理实务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是最低层次的目标;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认同与内化教育是核心;社会工作职业特质和个人品德修养的提升,培养“高尚的人”是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7.
社会工作专业为了应对实务工作中的千变万化,就必须有一套清晰可循的行为准则,分析和探讨植根于华人文化处境下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是理解和推动大陆社会工作伦理实践的重要基石。本文以我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为研究对象,并从文本结构、价值基础、伦理标准、实施保障四个维度比较了三地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异同。规范社会工作伦理教育标准,设立专门的社会工作伦理委员会,推动证据为本的社会工作伦理研究,更新具有本土导向社工伦理守则等,是大陆社会工作伦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伦理与社会工作价值观——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现实困境谈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左鹏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1-5
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迅猛发展中,"招生难、分配难"的现实困境已经为不少高校所面临。文章通过探讨基督教伦理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沿袭关系,认为在没有基督教伦理作为民族文化底蕴的中国,开展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必须另辟蹊径,走出一条艰难、漫长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9.
彭秀良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1):1-6
中国社会工作有两个源头,一个是近代从西方传入的专业社会工作,另一个是中国本土的社会工作.本土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分别对应着中西方社会的传统特质,即乡土社会与工业文明,这是探讨中国社会工作历史起源问题的两分法.扶贫济困成为政府责任,是社会工作兴起的最基本标志.根据这样的概念界定,可以把本土社会工作的起点前移到宋代,如此就可以进行中西方社会工作历史起源问题的对照、比较,形成一条关于中国社会工作起源和发展的完整线索. 相似文献
10.
双重关系——社会工作中专业关系的伦理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是社会工作中的重要议题。在实务领域中,当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不单是两者之间的专业关系,而产生了朋友、雇主、师生、商业伙伴甚至性伙伴等关系的时候,他就陷入了双重关系的困境。文章从美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历次修订对此的限制入手,完整介绍双重关系的定义与分类,并提出处理双重关系的办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态伦理学的历史演进和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林红梅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1):35-41
生态伦理观念源于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而提出,经过一个世纪的孕育和思想准备,从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中,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区别于传统伦理的道德理论、原则和规范——生态伦理学,将伦理学从人与人关系的领域扩大到人与自然关系的领域。在西方生态伦理学领域,非人类中心主义居于主流。生态伦理学的建构,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是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推行了以"政府-单位"制为主的社会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尽管有利于社会控制和社会动员,但窒息了社会发展的活力.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以"政府-社区"制为主的社会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政府-单位"制的弊端,但由于行政化倾向严重,因此难以改变公民原子化状态,实现有效的社会管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明确了党委、政府、社会、公众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这是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新发展,必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冲突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顾东辉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2):1-4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由对人的看法和对社会的看法构成,社会工作的行为守则则是价值观的操作化。它可以帮助解决许多问题,也可能导致当事人的自由和福利、当事人权利和工作者权利、工作者的普通身份与专业身份、社会工作价值与其他社会体系的道德困境或价值冲突。社会工作者必须进行道德决策,在诸好或诸坏间进行平衡。中国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需要领悟传统文化的特性,整合以人为本和集体主义的理念,以融汇视角把握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引入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提炼传统文化的助人理念并举是中国社会工作良好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专业社会工作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助人的职业。专业社会工作要实现其专业助人的使命,除了要具备一套完善的、成熟的专业方法和专业技巧,还必须形成一个较完备的、可操作的、能督导和考量的伦理价值序列。专业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之优先序列为:第一是"保护生命安全原则",第二是"营造机会平等原则",第三是"最小伤害原则",第四是案主"自主自决原则",第五是"保密原则"。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协商民主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转折开始,又随着改革开放推动经济体制转轨而发展,进一步随着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换而走向成熟。由此推进了我国社会协商民主形态实现了三次重要转变,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政策制定为重心的自上而下开展的社会协商民主形态的开端、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自下而上推动的社会协商民主形态的发展,以及21世纪以来以公共治理为重心的政府与社会上下合力推进的社会协商民主形态的成熟。我国社会协商民主历史形态的三次演变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从实际出发的自觉选择和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展开和中国化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而且为世界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中国经验和中国启示。 相似文献
17.
18.
黄钊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远在原始氏族时代,我们民族就有了社会公德萌芽,进入阶级社会之后,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道德教育的加强,社会公德的内容也日渐丰富,并且寄寓于社会共同道德或曰国民公德之中,通过“礼”“义”“公”“爱”等道德规范或道德概念表现出来。当前,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社会公德教育提上了重要日程。为了推进社会公德建设,我们应当大力发掘我国古代社会公德遗产,以丰富新道德建设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李亚宁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40-45
环境伦理学的逻辑前提是"自然的内在价值".但自然是被社会和技术所中介了的"自然",因此,必须以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理论为指导,才能真正确立"自然的内在价值"这一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