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商业银行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传导机构表现出其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利润的快速增长.我国商业银行业的高盈利状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深入地探究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的根源,从市场结构、市场规模以及商业银行净利差率视角,根据2003-2012年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用混合数据(pool data)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目前还是以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利息收入为主,而盈利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市场规模扩张而非来自垄断.  相似文献   

2.
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结构、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率、盈利能力、信贷结构、利率机制等方面体现出低效率 ,其根源是渐进式改革内生的垄断性国有金融产权。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 ,我国商业银行既面临着发展契机 ,又面临着改革压力。因此 ,就应将强制性因素与诱致性因素相结合 ,从国有银行股份化改造、直接融资发展、民营银行拓展、利率市场化、业务方式转变及央行监管能力提高等方面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银监会基于巴塞尔协议Ⅲ和银行业发展现实而陆续出台的监管新规及资本补充难度的加大,中国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着因全新的制度安排所引起的内外部资本约束,并由此带来规模扩张受限、盈利空间缩小、自生能力提升难度大等诸多问题。因此,从市场范围多元拓展、特色化服务体系建立、客户结构与业务结构优化等入手实施全新的业务转型,实现经营模式由传统的单一依靠资本消耗盈利型向现代市场多元化资本节约盈利型转变,必将成为未来时期中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增强和实现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基于安全性角度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际上较流行的效率测度工具—数据包络方法为工具,利用由CCR模型以及由其衍变而来的VRS及NIRS效率模型,从运营安全性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1997-2005年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报酬区间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安全性角度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值总体偏低,多年来没有提升,而且银行之间差距很大。这说明我国银行业虽然盈利能力逐步提高,但却存在严重的安全性隐患。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忽视了银行资本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竞争力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在银行业全面开放背景下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以部分商业银行为例,以盈利能力、流动性、安全性和成长能力为指标对中资、外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加以比较分析,找到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差距,并从提高资本充足率、提高资产质量和进行金融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利率市场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重背景下,以五大商业银行2007—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金融脱媒对大型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脱媒带来的矫正效应可以抵消资产脱媒和负债脱媒对大型商业银行利润的影响;银行规模对提高盈利能力有正向作用;不良贷款率和脱媒矫正效应的上升会削弱银行盈利能力。因此大型商业银行应从促进传统业务发展、积极发展中间业务、积极融入互联网金融体系等方面增强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高是我国金融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银行业经营风险因此增大,为金融危机的发生留下隐患,影响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因此,认真研究信贷风险的内在规律,分析和审视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对于健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控体系,提高信贷风险监控的效率,保证我国金融体系稳健、高效运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采取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我国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的根源,最后结合我国现状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制度中存在资产评估制度不完善;没有抵押物保障制度;部分信贷人员缺乏基本的系统风险意识等缺陷.深化金融改革,构建真正的商业银行,是解决信贷风险问题的前提条件.在构建商业银行体制的同时,除严格执法外,还要完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动态分析:1993-20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2007年期间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具有不断弱化的趋势.这是适应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国有银行改制与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贷款利率市场化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提高信贷资金配置效率,银行业竞争程度和金融创新水平提高也是导致信贷渠道弱化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10.
随着县域财政压力的加大,县级政府干预金融资源配置导致县域金融市场沦为政府的“第二财政”,对县域金融稳定产生冲击。基于2011-2021年142个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数据及其所在县域的财政数据,运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县域财政压力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在财政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县级政府主要通过干预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信贷投向,实现对县域内金融资源的配置,进而导致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增加,即“金融财政化”增加农村商业银行风险。但进一步研究显示,县域财政压力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产生影响需要一定的前提,当财政赤字率高于3%的国际安全线或当县域金融市场为寡占型市场时,县域财政压力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有显著负面影响,否则影响不显著。此外,由于县级政府作为“看得见的手”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若政府对市场采取激励手段,例如构建县域范围内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或“政银保担”联动机制等,县域财政压力虽然会导致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和房地产贷款占比提升,但农村商业银行风险不升反降,这为乡村振兴背景下财政金融协同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趋势.作为我国金融中心的商业银行,其信贷风险防控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经济新常态为切入点,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的现状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加强信贷风险防控进行了创新思考.本文得出商业银行需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加强信贷风险防控及信贷结构优化和调整,提高信贷配置效率,才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信贷服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结构化融资工具,对于盘活存量信贷资产、提高资产处置效率、完善商业银行融资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市场份额小、流动性不足等问题,基于Probit模型、Logistic模型及Tobit模型构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行为选择模型和规模决策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动因机制及其差异化。结果表明:贷款增长率、不良贷款率及非利息收入占比越高的商业银行,以及资本充足率越低的商业银行,其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可能性越高,且发行规模越大;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内生动力相对不足;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内生动力较为强劲,可有效缓解其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问题。基于研究结果,从银行业务、市场环境、监管三个层面提出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建议,以期促进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绿色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与银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决定了绿色信贷的发展水平。系统地分析了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的驱动因素和经济后果,并基于2005—2018年我国35家商业银行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信贷与银行盈利能力的动态交互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第一,当期和滞后期绿色信贷对当期银行盈利水平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滞后期增加而逐渐减弱;第二,当期银行绩效对当期绿色信贷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主要原因是非利息业务的拓展并不能弥补成本费用增加带来的损失;第三,考虑样本异质性后发现,开展绿色信贷可以显著提高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盈利水平,而对城商行经营绩效具有显著负向作用。这有助于引导商业银行更好地实施绿色信贷政策,逐步完善我国绿色信贷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新型金融机构的不断发展,新型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信贷业务能否良性循环,信贷过程的法律监管至关重要。深入探究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信贷风险以及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信贷监管法律制度的思路,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贷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贷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农村“货币化”程度、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具有重大意义。实现农村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遵循农村信贷资金运动规律 ,增强农村信贷宏观管理的计划性和科学性 ,增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可控性 ,建立信贷风险的分散与转移制度 ,建立不良资产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6.
自1984年以来,我国全社会资金流量中,信贷资金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全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信贷资金配置是否有效率,又直接取决于能否建立有效的竞争性金融体系;竞争性金融体系的建立,又有赖于竞争性商业银行组织形式的形成。我国现有的四家专业银行在分离出政策性金融业务之后,能否转化成为“六自”的商业银行,进而形成有效的信贷市场,首先需要建立竞争性商业银行组织体系。 本文将从国际上各种商业银行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个人住房市场规模的扩大,商业银行住房消费信贷规模急剧膨胀,住房消费信贷风险日益凸显。文章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住房消费信贷的现状着手,对商业银行自身的流动性、个人信用、信贷回收以及社会信用环境进行了分析,从建立多种融资渠道、完善个人信用资信评估、制定严谨房地产企业信贷管理制度、构造良好消费信贷外部环境等几个方面,提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防范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阶段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文献分析和数据分析等方法,以2001-2008年商业银行的数据为样本,对近几年的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国有商业银行近年的盈利能力有了实质性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通过规模扩张积累实力,促进了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发现了目前制约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提高的主要问题,并为下一阶段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基于82家商业银行的历史数据分析,厘清了央行利率政策、商业银行议价空间以及银行利差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机理,测算了央行贷款利率放开对中国银行业以及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贷款利率放开增大了商业银行议价空间,将会直接导致银行业利差定价的缩小,使利用传统利息业务的盈利模式受到冲击,激发银行提供多层次的信贷服务;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增大了优质企业客户在银行贷款时的议价空间并从中受益,有利于实体经济中优胜劣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0月29日,央行宣布放开企业贷款利率上限,这意味着商业银行从此可以根据信贷市场需求确定贷款价格。合理的贷款价格,既可以确保商业银行本身稳定的盈利空间,也可以通过价格信号度量不同企业的信用等级,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因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有必要在西方商业银行经典的贷款定价理论的基础上,构建适合自身贷款定价的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