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上任第一天就批准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这一事件引起了全球的瞩目。文章阐述了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含义,以及《京都议定书》实施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日本建设低碳社会示范城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低碳社会,2008年7月,日本政府选定6个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温室效应的城市,作为“环境模范城市”试点  相似文献   

3.
环球博览     
世界环境正受十大威胁 一、大气污染。全球每年释放二氧化碳达220亿吨,世界城市人口中一半(约9亿)呼吸着不健康的空气。 二、温室效应加剧。由于温室效应引起温度和雨量变化,干旱和洪水频繁发生,世界产生1000多万环境难民。 三、地球臭氧层减少。这使紫外线对人类的危害加剧,患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病的人不断增加。 四、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全球每年约有700万公顷的耕地变为不毛之地。  相似文献   

4.
黄敏 《社区》2008,(18):28-30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可真的无法逆转吗?美国《时代》周刊4月2日列举了50项为地球“降温”的措施,其中一些只是举手之劳。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走低碳发展道路自然成了国际社会共同的呼声。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相当大的比重。中国要减少碳的排放量,需调整能源结构,拓宽石油勘探领域,加强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大力开发水电,重视核电的发展,积极开发新能源。  相似文献   

6.
想法之六:地球工程 我将告诉你一件我本不该说的事情:我们可能不能阻止全球变暖。北极地区2007年创纪录的融化速度警告我们,按照现有状况推断,到2013年夏天最后一块冰就会消失。我们要进行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全球温室效应,但是经过《京都协议书》签署后这十几年时间的验证,我们失败了。  相似文献   

7.
"温室效应"已经给地球文明带来了一系列严峻问题.中国西藏自治区拥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广袤的草原和大片湿地,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形成了具有减少二氧化碳的强大生态功能.因此,增加绿色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是减缓温室效应最终的物质方式.西藏森林草原面积广阔,具有削减二氧化碳的强大功能.因此,更新观念,建立西藏碳汇功能区,不仅可以保护与改善本地生态环境,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而且能为人类遏止全球变暖、减少自然灾难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8.
文明的发展水平越高,所耗费的能量就越大。全球石油产量在20年内达到顶点,然后沿休伯特曲线下滑,且化石能源在使用中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能源结构的清洁化转换已成了当代文明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前能源利用新技术的研发正不断取得进展,人类有能力开创文明发展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9.
发展绿色经济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全球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如众所周知的"八大公害"事件、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日益严重、土地荒漠化、酸雨肆虐、森林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温室效应及臭氧层遭破坏等。同时,经济发展也受到空前的打击,如发达国家经济呈现出缓慢增长的势头,某些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0.
刘影 《宿州学院学报》2004,19(3):136-137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20世纪特别是近50年来,化学的发展大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经济和社会活动。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温室效应、臭氧层的被破坏、全球资源短缺、有毒化学物品和危险废弃物的堆积、排放等等,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生存的环境。进入21世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涉及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在新时代引领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从无到有、从地方分散试点到全国集中立法的过程,构成了一个制度变迁过程,制度变迁理论对其是适用的、有解释力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全球碳排放控制制度是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国际制度背景,中国气候外交是将国际碳排放控制制度转化为国内制度的桥梁。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包括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实施特征三个方面。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动力来源于具有客观基础、受到主观影响的相对价格变化,变迁过程符合对主体的行为假定,受到锁入效应和路径依赖的影响。在制定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时,需要考虑有关控制碳排放的国际制度,需要考虑我国在气候外交中能承担的支付能力以及在气候外交中体现出的支付意愿。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国内的相对价格变化、行为假定、锁入效应、路径依赖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转化和使用与碳排放密切相关。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排放CO2、甲烷、 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快速上升,全球气候加速变暖。因此,控制能源系统碳强度、增加非化石能源占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目前,全球约70%的碳排放来自于能源部门,21世纪中叶实现CO2的净零排放首先必须是实现能源系统的净零排放。2022年4月,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WGIII)报告《气候变化2022:减缓气候变化》正式发布。报告指出,2010—2019年全球温室气体年平均排放量处于人类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增长速度已经趋缓。为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2℃和1.5℃温控目标,各行业都需要实施温室气体深度减排,其中,能源系统减排尤其重要和迫切。为实现1.5℃目标,整个能源系统都需要彻底转型和持续变革,包括大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建设由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广泛推行电气化等。在此,基于IPCC AR6第三工作组报告,综述了全球能源转型的特征与趋势,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3.
外资进入对中国碳排放总量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度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探讨外资进入对排放总量的作用机制及影响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拓展Copeland-Taylor的理论模型,引入FDI、研发活动、对先进环保技术的吸收能力这三类技术因素,将外资进入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分解为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予以检验.结果表明:尽管增加外资引进程度总体上提高了全国与高排放区域的碳排放总量,但有利于低排放区域的碳减排;从利用技术溢出效应实现碳减排目标的角度看,中国目前的FDI在规模、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实证结果表明,应加大对中西部省区的环境规制,充分发挥外资对环境积极的技术效应,同时,加快构建以区域协调联动为基础的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推进以排污权交易为核心的跨区域环保合作.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竟无果而终,其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减排的利益难以均摊,导致各国政府的谈判立场和态度大相径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中,有的国家积极推动,有的国家摇摆不定,有的国家袖手旁观,有的国家横加阻拦。由此看来,国际气候变化协议的最终达成,有赖于通过机制创新,改变全球减排的国际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与气候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新证据显示:北方长期大规模排放温室气体所引起的全球变暖正在富国与穷国、富人与穷人之间制造生存不平等和发展不公平。在此情形下,旨在确保国家间平等分享气候惠益并公平分担相关责任的气候正义正式生成。为了促进气候系统的正义之治,有必要创建三大国别性的气候指数,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气候正义的实践模式,以在气候变化时代促进国家间和个人间的发展公平。  相似文献   

16.
吕晓莉  缪金盟 《国际论坛》2011,(6):34-40,78
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自成立以来对推动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发布的许多报告成为国际社会认识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参考资料,对国际气候谈判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直接推动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重要国际气候法律文件的制定。在后京都时代的国际气候谈判任务艰巨的形势下,IPCC需要对自身暴露出的一些局限进行改革,才能在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碳交易市场的监管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的政策催生了碳交易,也诞生了碳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作为一种特殊的新兴市场,兼具环保市场、能源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特点,这些特性导致各国政府需要对该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管,以防止市场滥用、价格操纵、市场欺骗等现象,保障温室气体减排行为和市场行为健康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若干可从事碳交易的交易所,部分省份正在进行碳交易试点,碳交易市场机制及监管机制必须同时建立及完善。碳交易市场的监管体制和制度是综合的,监管主体包括综合经济管理、环保、能源和金融管理等部门。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源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累积产生的温室效应,而森林在生长过程中能起到减少温室气体累积的作用。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森林的吸碳功能越来越吸引人们的青睐和重视。黑龙江省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在低碳经济转型期间,应把握林业对气候变化发展大局的重要影响,努力探索如何发展碳汇林业,将绿色能源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林业带动地区环境、经济及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巴黎协定》明确了"自下而上"型的温室气体贡献目标,因此,应对气候变化更需包括FAO在内的多元主体予以共同治理。事实上,FAO已将援助发展中国家应对粮食安全的传统工作范围延伸至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但客观而言,其仍存在国际合作模式僵化、机构设置与整体目标不匹配、行动能力不强、工作透明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对此,FAO宜在自身改革和治理中更突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地位,加强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体系的互动与衔接,创建发展中国家关于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大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亦应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机制的完善,并创新农业发展战略和碳融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