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灵魂,也是一定的社会系统、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它具有引领性、唯一性、相对稳定性的特征。从主导价值体系、共同价值理想、核心价值精神、基本价值标准这四个方面分析,延安时期我们党已经具有核心价值体系,伟大的延安精神就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了延安精神又发展了延安精神,它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建设过程包括延安时期的成功经验又有新的提升和概括,是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毛泽东民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方面和重要内容。在一个缺乏独立和民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近代中国,如何争得人民民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一个真正的人民共和国,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因而中国的事情必须依靠中国人自己独立探索和解决,需要中国共产党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延安时期毛泽东民主理论关于“各方面的民主”的系统论述,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又有中国经验、中国实践、中国风格的理论创造与话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性创造,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重新认识“延安文艺”的价值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经验中,“延安文艺”是无论如何也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这不仅是因为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文艺”奠定了中国文艺的“新方向”,更重要的问题还在于这种“新方向”在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实践后,却遭遇到空前的质疑和尴尬,“延安文艺”成为了一种逐渐被淡化、被忘却的历史记忆。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延安文艺研究的价值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传播学视角对延安时期戏剧文学的传播环境、传播途径、延安时期戏剧的发展和变革状况进行全景观照,深入分析了延安时期戏剧文学创作、传播活动的历史意义及其与延安文化构建的关系,进一步揭示了延安时期戏剧文学的创作与传播在构建延安和谐社会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作为延安文学传播与和谐社会构建课题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该研究对今天我们重新认识传播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各种文学艺术形式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均具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延安整风的经验与当前的党风建设杨茂椿延安整风运动是我国五四运动以后最大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在全党范围内一次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和党的路线教育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次整风运动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统一了...  相似文献   

6.
延安整风运动和继续解放思想活动同是党建史上的伟大实践。通过对比两者在历史背景、精神任务、重大举措等方面的异同,并吸取延安整风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反思、改进和加强当前的思想建党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延安整风运动50周年。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毛泽东完整的建党学说就是在延安整风中建立起来的。经过延安整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形成了关于整风的系统理论,丰富了党内斗争的学说,阐明了增强党性的重要思想,阐发了党的领导原理。本文根据党的历史文献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的重要论著,对此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延安整风运动50周年。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毛泽东完整的建党学说就是在延安整风中建立起来的。经过延安整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形成了关于整风的系统理论,丰富了党内斗争的学说,阐明了增强党性的重要思想,阐发了党的领导原理。本文根据党的历史文献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的重要论著,对此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我是2001年开始介入延安文学研究的,至今整整十年了,这也是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认为,延安文学研究在这新世纪的十年里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而且,这个十年的延安文学研究,也已经突破了延安文学研究本身的限制,而对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深入认知和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所以,大家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首次对“文化”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和全面阐发的重要时段,标志着毛泽东唯物史观的成熟和完善。延安时期毛泽东“文化”概念有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一是文化具有独立性,作为思想上层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生成发展规律;二是文化内涵丰富,意识形态是其核心内容;三是文化作为社会形态的组成部分,与经济、政治有着重要的辩证关系。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形成确立的“文化”概念有其特定的现实逻辑、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以及中国革命实践的推进和新民主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努力培养和造就干部,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组织基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非党干部问题,并从加强对非党干部的管理、践行“三三制”、开辟党外人员发表言论的场所等实践方面加强非党干部队伍建设。这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局部执政的十三年,是出马列、出政策、出作风、出人才、出经验的特定时期,尤其是在民主宪政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巨大成就,不仅使延安成为当时各革命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模范,也使得延安成为闻名世界的民主圣地.党在延安时期创造地推行普选,在政治上实行"三三制"的政权组织形式,民主建政,整合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为党执政奠定了合法性基础.党在延安13年中宪政建设的成功实践,不仅在军事上、政治上对争取抗战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抗战胜利后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起到了示范作用,更为党在新时期、新阶段,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政道路,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形成了自己的理想人格,并在实践中铸就了一代革命者的伟大人格。延安时期所形成的共产党人的理想人格及其实践,在诸多方面对我们今天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延安文学研究:为什么研究和研究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延安文学的问题往往既是文学问题,也是文化问题,这种复合性特征的唯一解释,就是它们都不单纯地源于和停止在文学层面。对“延安时代”的意义的发掘,将比对它的评价更重要。我们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在以下两个方面取得成果。第一个方面,是与延安文学有关的历史发展的基本情况。第二个方面,是由延安文学形成和提出的几个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键性的问题。我们对延安文学研究这个课题的处理,禀持三个原则首先,必须运用文化研究的整合视角,而不宜把它理解一种封闭的文学对象;其次,无论对于史料还是延安文学的具体作品文本,尽可能细读,唯细读才能从看似寻常的背后挖掘出丰富而新鲜的意味;第三,解读的工具不仅仅是理论,也包括叙事,后者可能更重要,因为叙事对于事物具有复原、重构和发现其各种联系的非常活跃的功能,这是纯粹的理论分析所无法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中开头的一个故事情节是“王教头私走延安府”,写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受权奸高俅迫害,无法生存,被迫携母离家出走,逃往延安府。接着,书中写了王进在逃亡的过程中结识九纹龙史进并且收其为徒。《水浒传》开头有关王进的故事,情节曲折,内涵丰富,非常引人入胜。但可惜的是: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之后,其人其事便杳无踪迹,全书再也没有涉及王进的故事了。读者不禁要问:《水浒传》中的王进哪里去了?这种写法,给人以断尾巴蜻蜓的感觉。王进本是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相似文献   

16.
延安时期中共党史研究在许多方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重大关联,这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上重要日程、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及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起了重要的作用。考察它们之间的联系使我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飞跃的过程也伴随一个集中党史研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党在延安的十三年革命斗争过程中积累了重要历史经验,蕴含着丰富智慧。从党在延安十三年历史中,吸取重要经验、丰富智慧,既是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要求,更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新的赶考路,成就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迫切要求。我们要结合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重要讲话学习,把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历史学深悟透,把延安时期历史经验、丰富智慧与走好第二个百年赶考路的现实结合起来,与新时代共产党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必然能在新时代创造新的伟大业绩!  相似文献   

18.
对延安文学的历史价值和当下价值进行了阐述,认为其文学形态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发挥着特有的价值作用;其历史价值主要表现在承载了更多的政治使命、使精英文化语态更为深刻地转向了大众文化语态两个方面,而延安文学的农民文化、民族性、民间性的特征,正是当今文化所缺失的;延安文化与陕西文化相比较,其精神内核和价值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延安文学对陕西文学及当代文化的建构和反思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廉”、“诚”、“勤”、“俭",是延安时期干部道德的基本特征,认真总结延安时期干部道德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搞好新时期干部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歌声》是吴伯箫同志在一九六一年国庆节那天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借“歌声”为题,通过对延安革命歌声的回想,真实生动地描绘出延安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一个倒面,再现了当时延安的一派朝气蓬勃、团结战斗的动人景象和延安军民的革命精神。正如作者在《就<歌声>答问》一文中所说的:《歌声》是“从精神生活方面写延安,写延安那种‘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的。读着《歌声》中那情感充沛、绘声绘形、优美动听的文句,仿佛在我们面前也“放映”出一幕幕“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