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农民素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本文从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社会心理素质四方面阐述了我国农民素质的现状 ,分析了我国农民素质综合水平不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并为此提出了如何提高我国农民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提高农民素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素质的高低,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从科技进步为先导的轨道上来,提高劳动者素质,具有极其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视阈下的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乐杰  沈蕾 《西北人口》2014,(3):90-95,101
新型城镇化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相互依存,互相促进。自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颁布以来,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他们应具备什么素质,目前仍未形成一致观点。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城镇化视阈下的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模型,包含四个维度:基本素质、经营能力、职业认同和生态素质。结果表明,职业认同的权重最高。该模型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和培育政策以及农民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也为后续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的动态人口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未来城乡人口进行科学详细的预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依据。文章以浙江省为例,简要介绍了以人口普查资料和抽样调查资料为基本依据,考虑城市化进程和城乡、省际人口机械变动参数动态变化的城乡人口预测的方法。并以浙江省为例,说明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人口预测结果,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立剑  刘佳 《西北人口》2009,30(3):24-28,34
探索分城乡、分年龄的人口预测方法对于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规避未来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风险具有基础理论意义.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定性描述了统筹城乡的人口预测思路,据此对人口发展方程进行了改进,构建了考虑人口城乡迁移和人口区域流动因素的人口分年龄预测模型;运用陕西省的人口数据进行了参数设定,对2008-2050年陕西省城乡分年龄人口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陕西省总人口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人口高峰年为2037年;城镇人口数总体上升,农村人口数总体下降.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加速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影响城镇化进程。在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交织影响下,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其老龄化水平远高于城镇,这将给我国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挑战。应该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积极推进适应人口老龄化的新型城镇化,培育新型农业发展方式,推进以城支农的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就业以改善农村老年人从事经济活动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曾祥旭  陈卓 《西北人口》2010,31(3):22-26
认真研究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人口政策问题对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人口政策研究涉及到了统筹解决城乡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的协调发展问题.包括了人口与计划生育、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社会保障、就业与劳动保障等方面的内容。目前较多成果集中在人口政策对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性、意义、作用路径与方式等方面。未来还需要在对人口政策体系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文章最后提出了系统研究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人口政策内容。  相似文献   

8.
农民养老方式与可行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的养老方式选择与他们实际具备的可行能力密不可分。这种可行能力取决于农村的经济状况、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制度环境。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农民生存状况的描述,通过农民对自己经历、体验讲述的分析,表明他们在处理参保问题上的行为逻辑与他人贴上的理性小农的标签完全不同。土地养老、子女养老并不是农民自愿选择的养老方式,而是迫不得已应对的结果。可行能力的缺乏使农民只能牺牲自己的长远利益而维持目前的生活状态。尽管对于农民不办理养老保险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本文认为从可行能力解释农民的养老选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视角。可行能力不仅包含着个人的能力而且与他们所处的社会位置密切有关。本文认为,国家长期以来的发展政策和社会政策与它的标的群体-农民之间的过大差距,最终形成了农村养老保政策运行低效及对农民养老选择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罗小锋 《人口研究》2012,(3):104-112
基于6个省1586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次序Logit模型,探讨农村计划生育、农村卫生事业、区域环境特征、农民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对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计划生育的两个因素中只有是否享受奖扶政策对农民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是否受过超生惩罚对农民生活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农村卫生事业的两个因素,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后看病是否改善和医疗支出负担对农民生活满意度都有显著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在今后的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中,政府应渐进增加农村公共事业支出比重,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适当提高奖励扶助标准,加大对农村超生家庭的处罚力度,使惩罚标准与收入及财产相对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根据《新疆统计年鉴》和2000年新疆维吾儿自治区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选用了11个人口和社会发展的指标建立了人口现代化指标体系。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三个主成分,分别用以反映各地州市人口现代化发展水平在人口社会结构与生活质量、教育水平模式与人口身体素质等三个方面的差异,最后,经过聚类分析,将全疆各地州市人口现代化水平分为五种类型,并分析了五个类型各自的特征与差别,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进城农民工过渡性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目前关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与发展的主要观点“回归说”、“吸入说”、“综合说”,提出专门建立面向农民工的过渡性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即“过渡说”,并从这一制度构建的公平性、过渡性、可持续性等方面初步给予论证。认为,该制度的建立是破解农民工教育、就业以及社会保障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将有利于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统一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建立我国就业质量量化评价体系的步骤与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就业质量是就业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并取得报酬或收入的具体状况的优劣程度。对就业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并不断提升就业质量是当前就业领域一项突出而紧迫的任务。本文认为,建立我国就业质量量化评价体系包括三项重要内容:设计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就业质量评价标准、制定就业质量评分表。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分表,就可以对就业质量进行规范的评价测量。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西北四省936位新生代农民工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单位性质、对居住条件的满意程度、对城市青年的态度和户籍制度对新生代农民工定居城市的意愿有显著影响,此外,婚姻状况、月储蓄、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和原住地经济水平也对新生代农民工迁移城市的意愿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因子分析法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度量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在能够保持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更加关注精神方面的需求。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进行度量,找出居民生活质量综合得分排名前五的城市进行逐一分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多年来,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一直在农村。而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不仅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为全国人口控制目标的实现作出了积极贡献,而且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对农村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随着外部环境和工作任务、要求的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城市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大大加快,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开始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加快改革与创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统筹战略指导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克源  谢瑞 《西北人口》2009,30(3):125-128,F0003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以保障全体公民基本生存权利为目标的社会救助制度。针对我国目前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基于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思路,城镇和农村实施的是内容和标准完全不同、甚至是城镇低保制度优于农村低保制度的不公平的现状。如何有效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是一个值得深思和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以城乡统筹的战略发展思路,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城乡统一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条解决城乡贫困问题的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廖庆  蔡婷玉 《西北人口》2010,31(1):13-16
本文对中国人口(素质)逆淘汰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认为不能简单的以城乡生育率的差异去考量人口的整体素质变化。人口的整体素质变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以静态的、封闭的人口观点去看待人口素质问题必然得出与事实不相符合的结论。把城镇、农村人口当作两个封闭的群体。同时忽视农村人口素质快速提升的的现实,得出的中国人口逆淘汰的结论必然是一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18.
论收入差距对中国乡城迁移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数据 ,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对中国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以及收入差距的来源。结果表明 :(1)收入差距在迁移决策中起着显著作用。 (2 )在消除了样本选择性偏差的影响后 ,女性的城乡收入差距要高于男性。 (3)在男性的收入差距中 ,迁移者和非迁移者在素质上的差异占主导地位 ;而女性的收入差距主要决定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差别。  相似文献   

19.
王英豪  高和荣  周琪 《西北人口》2010,31(6):99-102
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实施以来,杭州试图让农民和城镇非从业人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医疗保险项目、定点医院,并逐步提高筹资水平,报销和补偿水平。通过分析杭州新农合实施过程、运作逻辑,从制度供给的公平性、可及性和合理性出发,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以实现有差别统一的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20.
探索新型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我国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模式也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由上世纪70、80年代的部门和户籍地管理为主阶段,发展到90年代的"以块为主"和单位负责阶段。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全面建设小康进程的展开,一种新的"以社区为主"的管理模式开始显现。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体现了"依法管理、居民自治;以人为本、优质服务;工作融合、资源整合;共同参与、综合治理"的原则,这种居民自治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是今后一段时期城市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比较理想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