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客观叙述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基本思想入手,力求就理论界对这一学说的某些误解作出澄清。文章认为,就皮亚杰理论的基本倾向来看,它既不是康德哲学的变种,更不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因为皮亚杰明确指出,外在客体为人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认识图式是一种在起源上与主体物质性活动相联系的无限发展的动态模式;认识的目的在于不断趋近客观性。文章还认为,尽管皮亚杰学说探讨了认识发展的辩证性质,然而它却明显地片面夸大了主体的能动性,并带有浓重的生物主义倾向,因此它没有也不可能超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相似文献   

2.
皮亚杰道德发展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亚杰是世界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他在深涉生物学、心理学、认识论、数理逻辑、控制论领域中得益非浅,用以对儿童智慧的研究,创立了发生认识论,并在此基础上扩展为对人类行为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道德发展思想。皮亚杰道德发展思想的“主知说”倾向非常明显,他反复强调“智慧就是适应”,他认为,机体不仅要在生理水平上适应环境,而且要在心理的和认识的水平上适应环境,而这种适应,是主体在认识发展中不断重建与客体相应的认识结构的过程。皮亚杰肯定认知发展是情感发展的必要条件,理智成熟是道德成熟的标志。他说:“一切行为事先都要有活动的工具和技术:动作和智力。但是一切行为也要先有动机和最后的价值目标:情趣。因此情感和智力乃是不可分开的,它们构成了人类行为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处于不同认知水平的儿童对同一个道德规则或原则,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作出  相似文献   

3.
"认识是人对自然界的反映.……在这里的确客观上是三项:(1)自然界;(2)人的认识=人脑(就是那同一个自然界的最高产物);(3)自然界在人的认识中的反映形式,这种形式就是概念、规律、范畴等等."(《哲学笔记》第194页)列宁的这一论述不仅是关于认识的定义,而且也大致回答了什么是客体和主体的问题.本文着重讨论主体问题.所谓主体就是人.作为现实的主体的人包含有两个要素:一是人脑(还应包括与人脑活动相联系的各种感觉反映器官);二是概念等反映形式(按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这些反映形式不外是人类的社会的经验和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根据列  相似文献   

4.
本文评介了皮亚杰主体认识结构思想的主要内容。皮亚杰认为主体认识结构的形成是主体活动协调的产物,包括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环节。本文并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认识结构和皮亚杰的主体认识结构的关系,一方面,皮亚杰主体认识结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这一问题的肯定提供了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依据;另一方面,他们二者之间又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在认识活动中,认识主体不是机械地、被动地映现对象,而是主动地把自身的能动因素作用于对象,从而使产生的认识具有鲜明的主体烙印。在这些能动因素中,经验——知识因素,亦称背景知识起着重大的作用。什么是背景知识?我们首先从主体的认识活动开始考察。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在认识活动中,认识对象并不是自动移入人的大脑的,而是在主体有意识、有目的地变革客体的实践过程中,在人的头脑中得到升华的反映。因此,无论在认识过程中还是认识结果,  相似文献   

6.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是知识重建的过程。知识不是被动的从环境中吸收的,而是儿童通过他的心理结构与他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的,即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或是发展已有的认知结构以容纳新的知识。知识是一个过程,是个人操作活动的所有组成部分。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如何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特点,把课本中静止、凝固的前人知识成果再创造转化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化静为动,是儿童构建认知,培养创新的有效途径。化静为动可以表现为动手操作构建、知识求联构建、沟通生活构建、克服定势思维、开放情境创新等。下面结合教学工作体会,谈谈个人的几点思考。一、动手操作,操作构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识是从具体操作实物开始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提供学生操作的机会,主动获取知识。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动手操作曾经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人的手可以做到几十亿种动作,它是意识的伟大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在人的大脑里,有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把抽象思维跟双手的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笔者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就是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发现、构建...  相似文献   

7.
皮亚杰关于主客体问题的认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亚杰从个体发生的角度表述主客体的关系,阐明认识始于主客体的分化,“活动”在主客体分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客体是由主体建构成的,主体对客体的建构是一个无限的发展过程,揭示出个体认识发生以及主体能动性的微观机制和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童话幻想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把童话幻想的起源问题提到研究日程上来,就意味着试图从发生学的角度,试图通过童话幻想的最初心理发生过程去认识童话幻想。自从皮亚杰创立“认识发生论”以后,已经没有人怀疑“有必要研究认识的起源”了,普遍相信“对认识的心理发生的研究是进行认识论分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问题”。他的学说给予我以方法论的启示:只有懂得起源才能认识本质,对于认识童话幻想来说也是如此。一代又一代的人类学家经过对一些未开化的土著部族的实地考察,确定童话出现在原始社会。马林诺夫  相似文献   

9.
在现行的哲学教科书中大都把“能动地反映世界”视为意识的能动性,即认为“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笔者不同意这一观点,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一把“能动地反映世界”视为意识的能动性,这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何为“能动性”?对此毛泽东曾明确地指出:“自觉的能动性,说的是自觉的活动和努力,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这里讲了两层意思:一是能动性是一种自觉的活动;二是这种自觉的活动是只有人才具有的,人是这种自觉活动的主体,其他任何物都不具有自觉能动性。据此可以看  相似文献   

10.
皮亚杰建构论在哲学界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尤其是他的同化与适应理论被心理学界、哲学界充分肯定。建构论的核心思想是把人的认识当成建构的过程,人在活动的基础上,以原有的图式去同化或顺应新事物,以达到认识上的平衡,认识的过程就是同化与顺应不断达到平衡的过程;人的认识取决于主体对客体变革的程度,客体具有永远不能达到的极限性质。作者认为皮亚杰的这一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记者:目前理论界主张产权制度改革的人不少,但我发现大家在使用“产权”这一概念时,却各有各的理解。您怎样认识“产权”的含义? 刘诗白:我认为,产权即财产权,英文可译为Property right。它是主体的财产所有权或财产经营权。产权制度是社会采取的经济组织经营方式,活动交换中主体的财产权力(支配程度、范围)、益、责的某种安排,产权制度把财产的占有权(支配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在当事主体之间进行划分,以巩固某种经济活动秩序,和实现某种财产所有权。  相似文献   

12.
从平衡化的起源开始 ,分析了平衡的性质、种类及其在发生认识论中的作用和意义 ;平衡化的核心是自动调节 ,运演是自动调节的高级形式 ;平衡化概念包含许多合理之处 ,但由于发生认识论的起点是“活动”而不是“实践” ,因而使皮亚杰无法真正了解认识中平衡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学,如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对人类(主要是儿童)的认识发生问题,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肯定认识的选择性就是其中的重要成果。但是,有的同志据此主张要用认识的选择性代替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为“认识的本质属性不是反映,而是选择”。(见“哲学研究”1986年第4期《认识定义新探》一文。以下简称《新探》)有的同志在反驳这种观点时,认为反映论与认识的选择性均有合理性与片面性,主张认识的本质是反映与选择的统一。我们认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认识的选择性并非与其相对立,相平行而是包含在能动的反映论之中,它不能取代或否定能动的反映论。我们的任务不是要用认识的选择性替代唯物主义反映论,而是通过对认识选择性的研究,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原理。  相似文献   

14.
“哲学不能为我们提供真正的知识”,“就知识而研究知识”不对。皮亚杰的这些观点被不少人视作皮氏在哲学上的几个误区而遭受非议。本文认为,皮亚杰由此遭非议是不公平的。因为非议本身不是对皮氏理论的误解,就是对皮氏学说的蓄意歪曲。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皮亚杰的反映抽象范畴的含义、基础和运行模式进行分析,指出发生认识论的实质在于探讨认识结构及其演进的内在微观机制。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学说,分析评价了皮亚杰关于动作基础上反映抽象机制演进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6.
人的认识是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主体反映客体的一种观念活动,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由多种活动和功能集合起来,并产生一定结果的动态系统。人类认识活动客观上存在着“认识主体——认识中介——认识客体”的三者统一结构。近年来,在认识论领域,对主体、客体及其关系问题研究较多,而对认识中介问题却较少论及。认识中介应该是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对象。列宁曾明确指出:“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后期学术界在认识论这一领域出现了所谓的“超前认识”的提法。自此,超前认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但在笔者看来,超前认识没能区分这种认识是否是对未来实践的正确反映,因而不能有效指导实践。本文尝试用前瞻性认识这个定义来弥补这个缺欠,并提出前瞻性认识的定义及其意义。一、超前认识存在的缺欠近几年,学术界关于超前认识的内涵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1、以刘泽民为代表的:“它是以人们认识未来、把握未来、创造未来的实践为认识对象与任务的,要求我们不但要把客体未来运动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与规律(客体事实)纳入认识论的视野之内,而且要把未来主体改造世界、创造未来的实践(主体事实)也纳入认识论的视野之内,同时还要把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也纳入认识论的视野之内……亦即超前认识论。”2、“超前认识是人的思维依据生活实践的需要对未来活动过程和结果以及人们活动所牵涉到的环境的未来变化过程和结果的提前反映和设计。”3、“超前认识是指主体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立足并超越当前现实状况而对于尚未出现或发生的自然事件或社会事件以及人们未来实践活动过程、结果及其效应等的一种前瞻性认识。”4、“所谓超前认识...  相似文献   

18.
冯契认为毛泽东的主体能动性思想集中体现在“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两个‘决定作用’”中 ;冯契从三个方面发展了毛泽东的主体能动性思想 :一是认为主体的能动性表现为文化的创造 ;二是认为主体的能动性表现为认识的辩证运动 ;三是认为主体的能动性体现为精神在造就自我的过程中认识自我。  相似文献   

19.
早在本世纪50年代初,皮亚杰就提出了“心理逻辑学”。“心理逻辑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科学?其学术价值如何?几十年来,因其“跨学科性”特点,问津者甚少,至于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更属寥寥。笔者不揣谫陋,试作评述。 1 众所周知,皮亚杰是因其创造了屠名的发生认识论而饮誉世界的。而创立发生认识论的目的是要解决人类知识(包括逻辑数学知识)的起源和形成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由复旦大学哲学系、湘潭大学自然辩证法教研室、桂林医专自然辩证法教研室等单位发起的“现代自然科学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讨论会,于六月二日到六月十日在桂林举行。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八十一位哲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围绕着以下问题进行了讨论: 一、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重点讨论了皮亚杰学说中活动、运算(包括四元转换群)、认识结构、两种经验等思想;皮亚杰的学说和爱因斯坦、玻姆、惠勒、普利高津、莫诺等学说的关系;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性质及其历史地位。有些同志认为,加强对发生认识论的研究,可以丰富并推进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理论。二、主客体关系问题讨论主要围绕下述问题展开:本体论范围内的主客体和认识论范围内的主客体的区别和联系;主客体各自的涵义及它们之间的多层次关系;主客体发展的历史形态(结合发生认识论、科学论、科学史和哲学史);科学认识中个人主体的社会性等。与会者认为,主客体关系问题是认识论的中心课题,有必要深入加以探讨。三、现代自然科学提出的认识论问题主要讨论了现代数学(如牛顿的求流数法和非欧几何的来源问题)、物理(如相对论的时空观、物质观,量子力学中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和玻尔的互补原理等)、生物学(如奠诺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控制论(反馈调节)、系统论(结构功能、综合)等提出的认识论课题;讨论了应该把哪些范畴和规律纳入认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