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创作中的生死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欧美小说发展史上一名重要的开拓者,她关注社会,关注灵魂,从精神的高度重复远古时代人类“生与死”的主题。其小说创作中对生死问题的思考颇具特色、发人深省。她的主要小说《达洛维太太》和《海浪》表征了她独特的生死观———向死而生,超越死亡。  相似文献   

2.
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生死观也显示出不同的内蕴。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和道家的生死观颇具代表性,儒家主要从生的角度看待生命,是一种入世的生死观;道家强调顺其自然,是自然之道生死观。而西方文化中的生死观主要是从终极(即死亡)的角度看待生命的,故而不同的路向便折射出中西方生死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面对新的社会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生死观需要有新的内容,建构现阶段科学的 生死观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现阶段科学的生死观是"以人为本"、"以人为贵" 的生死观,是赋予死亡以生命意义的生死观,是"生死两安"的生死观,是科学的生命观和科学的死亡观的统一,贯穿着对真理和信念的坚定追求.  相似文献   

4.
彭鸿雁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2):26-28,31
从中国传统的生死观的探析中,比较和分析理性主义生死观与非理性主义生死观、享乐主义生死观与重视精神价值追求的儒、墨俩家生死观的异同,挖掘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生死观的传统生死观资源,促进大学生热爱生命,显示生命意义,提升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5.
伍尔夫文学对女性话语权的嫁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先驱。本文分析了伍尔夫如何在生活和文学中争取更多的女性话语权,以及伍尔夫以小说为代表所进行的女性话语权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6.
儒家生死哲学对于中华民族的大众心理和民族性格曾产生深刻影响,毛泽东也深受这种传统文化熏陶。本文从生死观的本体论基础,生死观的现实表现,生死观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对儒家生死哲学与毛泽东的生死观之间的历史渊源关系进行了论述,说明了毛泽东的生死观是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批判地继承儒家生死哲学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生死观贯穿《庄子》全书,是其核心理论之一.身死心不死、齐万物与等生死、天人合一与县解、人间世与不枉死是构成《庄子》生死观的四个有机命题.这四个命题不仅澄清了《庄子》生死观的内在理路,也显示了《庄子》生死观的社会成因.  相似文献   

8.
《飞蛾之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关于生命主题的散文名篇。文中,伍尔夫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生动而细腻地刻画了一只微不足道的飞蛾在与死神的奋力抗争中所演绎出的强烈生命意识,折射出伍尔夫高超的语言运用技巧和独特的主题表达方式。伍尔夫及其作品,一直深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然而迄今为止,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尚显单薄。本文试图对散文《飞蛾之死》中丰富的修辞手法进行解析,以进一步挖掘作品的主题思想以及伍尔夫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9.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女性主义先驱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开创者,为西方女性主义诗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天使”一词本源于宗教范畴,然而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发生了变异,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劣势地位,为此伍尔夫首倡“杀死天使”,并于小说中多次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分析伍尔夫“杀死天使”背后的原因及意图,有益于进一步探讨天使在伍尔夫手中得以重塑和复归的历程,从而揭示伍尔夫两性伦理观的独特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0.
生死观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司马迁和《史记》更是无以回避。探讨分析了司马迁之生死观在《史记》中的体现及内涵,并略论了司马迁生死观对儒道两家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勿庸质疑,"房间"是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中的重要意象。她作品中的房间有丰富的内涵,因此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该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致力于挖掘伍尔夫作品中"房间"隐喻的深层蕴涵,试图从另一视角丰富伍尔夫的"房间"隐喻——悖论性。  相似文献   

12.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开山鼻祖。她的女性文论影响并启发了其后各个时代和流派的女性主义者。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同样具有开创性的价值,与她的女性主义文论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该文通过对女权主义运动和伍尔夫的女性主义的考察和分析,论述了其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源起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致力于意识流小说的写作手法的探索。论文主要围绕伍尔夫小说的叙事策略进行分析。作者从伍尔夫小说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的不一致性,叙述视角的多变性,以及心理与现实的完美结合这三个方面入手,总结出伍尔夫小说有代表性的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14.
《新装》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著名短篇小说。她通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美宝表现了她的女性主义观点。伍尔夫想以此展示女性在社会上无助、依赖、未接受教育的状况并试图找到改善这种状况的途径。小说中伍尔夫采用了大量的象征技巧以表现主题。  相似文献   

15.
弗吉尼亚.伍尔夫经常被一些评论家简单地贴上现代主义的标签,但是现代主义写作必然和以前的写作传统有一定的联系。本文将从伍尔夫的早期小说,她的现代主义写作技巧以及她的小说理论三个方面加以分析,来寻找伍尔夫的现实主义因素。这一点通常是被评论家忽略掉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进行女性主义的文本解读,阐明《到灯塔去》是小说家伍尔夫在文学创作中对女性主义的有意识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在二十世纪的文学世界中,意识流小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了当时非常风靡的小说题材之一。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典型代表人物,也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推动了意识流小说的不断发展,使得意识流小说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色,能够给作者提供更广阔的创造空间,从而能够使得更多的读者了解伍尔夫,了解其意识流小说的艺术特点,从而使得伍尔夫的小说更好地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学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雌雄同体"概念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提出的文学观点,它既是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中的重点概念,也是西方女性主义的重要内容。文章探讨了学术界关于"雌雄同体"概念的研究与争议、"雌雄同体"观在伍尔夫整个创作过程中的运用、她常用的"雌雄同体"文学意象以及该观点对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9.
回族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斯兰哲学生死观与回族传统丧葬文化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伊斯兰学者以<古兰经>哲学生死观为基础,充分吸收中国儒家思想注重现世以及中国佛教注重来世的哲学思想从而构筑了独具特色的两世兼顾、两世吉庆的生死观,对回族传统丧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回族传统丧葬文化中体现出的平等观念、丧葬模式、回族群众对待死亡的态度等都深深地打上了伊斯兰哲学生死观的烙印.深入探讨伊斯兰哲学生死观与回族传统丧葬文化的关系对弘扬回族伊斯兰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弘一法师是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的传奇人物,在律学、诗词、书画领域贡献至鉅.他直探佛教本源将信仰落实于实践,表现在生死观方面,他了悟佛教生死观的本质,突破明清以来追求死后世界的已经变异的世俗化的佛教生死观,以"了生脱死"为旨归,直指生命的超越;他外依于律学,精研行持,内归心于净土,以净土修行为证道途径;最终由安然离世实证了自己的生死观,成为后人的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