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树灾后重建在区域稳定、文化发展、生态保护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玉树灾后文化建设中呈现出宗教形式的多样性、文化变迁的堕距性、文化资源的竞争性、区域利益的博弈性,在客观上形成了国家与乡土社会、文化传承与文化再造、文化重构与发展转型等多重社会矛盾,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剧,关注玉树灾后重建中的文化建设,是构建玉树灾后文化关系和谐有序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民族地区社会重建中国家利益、区域利益、民生利益和谐共生的社会关系基础,是推动玉树灾后民族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2010年9月11日~12日,由国务院扶贫办灾后重建办公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主办,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和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承办的主题为“灾害风险管理与减贫理论方法研究”的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国务院扶贫办灾后重建办领导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项目官员,部分高校及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专家们分别就四个议题展开了讨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暨灾害风险管理计划’综合评估项目”报告;“汶川地震灾后贫困村重建案例经验”;“灾害风险管理与减贫理论方法研究框架”;“汶川地震灾后贫困村恢复重建经验总结及灾害风险管理与减贫理论方法研究行动计划”。“灾害风险管理与减贫理论方法研究”研讨会召  相似文献   

3.
民族学与灾后重建——震灾中的羌族:简况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编者按: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掀起抗震救灾热潮.这次地震灾区,系多民族聚居地方.灾后重建,引起举国关注.如何保护传承各民族文化习俗,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台湾著名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王明珂先生过去十多年曾在汶川、茂县、北川等地羌族村寨作田野研究,(本刊上期曾刊出对王明珂先生的著作<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的专题书评)震后他非常关心当地羌民安危,迅速制作了当地地图放在网上,供救援参考.http://www.sina.com.cn<21世纪经济报道>于2008年6月7日刊出王明珂先生特约稿<震灾中的羌族:简况与建议>,介绍羌族的历史文化特性,并对灾后重建提出个人建议.我们征得作者同意,特转载于我刊"特约稿"专栏,以飨读者,以表本刊彰显人类学家声音的宗旨.  相似文献   

4.
汶川大地震两周年之际,"三年灾后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这一承诺在慢慢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5.
周大鸣  詹虚致 《民族学刊》2015,6(2):26-33,95-98
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四川省平武县南坝镇重建依赖于国家政府的规划和指导,原本的乡镇在重建后呈现出明显的都市特征,然而政府构想中的都市化效应与地方的实际表达产生了差别,"政府的都市化"不等同于"人的都市化"。地方群众面对"灾变"后既熟悉又陌生的家乡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重建后的数年间,当地人在逐渐适应"政府都市化"的同时也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形塑着"人的都市化"。南坝镇经历"灾变"后的都市化表现,当地人对灾后重建的适应和改造,表明了人的能动性在从"政府的都市化"到"人的都市化"的变迁过程中所起到的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2008,(6):35-40
灾后重建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来指导我们的重建行为。一位灾区的副县长在谈到震后重建问题时呼吁说,汶川大地震后,山川、河谷、地貌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当地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更是遭到前所未有的毁坏,原有的公共管理机构也严重受损。因此,灾后重建愈加显得艰难。为此,我们不能为了赶时间而匆忙上阵,应科学谋划、全盘考虑。各方专家甚至包含国外专家,如地质专家、地震专家、建筑专家、规划专家、社科专家。应对灾区的地质状况、重建模式等方面进行多学科系统研讨,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唯如此,灾后重建才能让人民放心,才对得起这片土地上劫后余生的各民族同胞,也才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本刊特对部分专家学者就此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7.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大地震发生后,北京第一时间参与玉树灾后重建,随即成立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工作领导小组青海玉树指挥部,开启了迄今为止长达10年的北京援青之路。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过去10年,是京玉两地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10年,也是不断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10年。  相似文献   

8.
青海玉树州经济贫困,但资源富足,特别是其藏族传统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十足的魅力。地震灾害给玉树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灾后重建则要十分关注物质文化重建及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这种重建要在解决面临的现实的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把传统文化保护置于宏观的经济发展中予以考虑,要重新考量旅游业和畜牧业在地区发展、生态平衡、文化保护这些目标中应有的位置,在灾后重建中特别突出二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7月中旬的玉树,美如仙境、清凉宜人。在全国人民努力追寻中国梦的新形势下,值玉树灾后重建决战收官之际,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来到玉树,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活动期间,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为玉树人民精心准备了一场包括戏剧、音乐、曲艺、书画、摄影等门类的文化盛宴。全团成员还专门参观了玉树震后重建的禅古新村,向部分家  相似文献   

10.
一年前,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里氏8.0级的汶川大地震震撼了中国,震撼了世界,这一刻,地动山摇,飞沙走石,顷刻间房屋倒塌,无数鲜活的生命被无情的夺去。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不仅给四川各族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也给四川的文化遗产和文化事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一年来,四川广大文化工作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力拼搏、超常工作、攻坚克难,秉承着"灾后恢复重建文化不能缺位、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不能掉队、扩大内需保增长文化要有所作为"的职责理念,一手抓灾后恢复重建,保障灾区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一手抓文化强省建设,不断夯实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文化基础,使文化工作在特殊时期发挥了独特功能,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充分体现了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有效实施文化重建工作的能力。目前,全省文化工作依然呈现出加快发展、全面提速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11.
这里是万山之宗、三江之源,长江、黄河、澜沧江源远流长;这里是唐蕃古道、康藏通衢,汉藏文化在这里交流交融;这里是歌舞之乡、灵秀之地,感恩、自强、包容、创新、和美的"新玉树精神"生机勃发……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在7.1级强烈地震中遭受重创。转瞬10年。玉树凤凰涅槃,迎来发展新时代。一个绿色、幸福、和谐的现代化高原新城,矗立在三江源头,见证着灾后重建的奇迹。  相似文献   

12.
居住空间重建是震后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灾害情境下村落边界的开放与多元主体的介入,使得居住空间成为国家、社会组织以及村庄等多元主体共同的干预对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居住空间生产表现出重建主体的外部化、重建目标的公共化以及重建主导知识去地方化的特征,国家叙事征用个人空间,生成了整齐划一的震后居住景观.而重建空间作为新的空间文本,又进一步表征着当下的国家式应灾文化.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工程管理思路下,政府积极主导、全面规划的灾后重建在操作过程中成为一项追求高大全的竞赛,加速了原有社区正常发展节奏.全面介入还是彻底悬置?基于非正式过程的嵌入式发展、作为外生性发展依托与补充的内生性发展和渐进式发展才是最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类学在重建后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仿佛依然"孤悬"在国际人类学界之外,未能真正"与国际接轨".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没有抓住西方人类学的核心问题,对其认识不足、把握不透所至."自我"和"他者"问题作为人类学发展的灵魂,激励了一代代西方人类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探索和反思,将该学科一步步地向前推进.采用"自我"和"他者"的视角重新认识和把握西方人类学发展史,有利于更好的理解该学科的本质,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为中国人类学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萝卜寨群居着人类最古老的羌族,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灾后重建工作在不断地推进着,村庄环境景观的重建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的环境景观建设进行田野调查,就萝卜寨的环境现状、村庄景观特征、现代农业景观特征等进行分析,反思当下民族区域村庄环境景观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6.
萝卜寨群居着人类最古老的羌族,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灾后重建工作在不断地推进着,村庄环境景观的重建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的环境景观建设进行田野调查,就萝卜寨的环境现状、村庄景观特征、现代农业景观特征等进行分析,反思当下民族区域村庄环境景观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7.
何文海 《民族学刊》2011,2(2):82-82
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川音绵阳艺术学院、四川省羌学学会和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局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灾后重建研讨会”,于2010年11月2日在四川绵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顺利召开。与会专家围绕如下主题作了精彩的发言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乡村社会转型时期民族村寨在灾害应对过程中的脆弱性和韧性并存。龙胜县金竹壮寨在火灾后的重建中注重整合传统与现代治理资源,打造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模式,营造灾后韧性社区和韧性社会关系;尤其注重发挥传统自组织寨委制的内源治理作用,提升灾后重建效率和内生抗风险能力。内外结合的韧性治理机制是当下民族地区乡村有效应对风险灾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尝试,也是乡村振兴中内生动力与外在驱力共生发展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199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特别是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和百年不遇特大洪水的严重影响,但是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上下一心,顽强拼搏,取得了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实现了“三个确保”的目标,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也取得阶段性的重大成果。过去的一...  相似文献   

20.
间断熵在文化领域被定义为一种永久的衰退,是人类文化系统对环境适应灵活性的永久萎缩,它预测并解释了灾后人类系统不能重建的原因。1989年发生于埃克森·瓦尔迪兹的石油泄漏事故是一次技术性灾难,对威廉王子湾地区的商业性捕鱼和建立在生存资料基础上的社区生活模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在其随后的灾后重建中表现出明显的间断熵过程。究其原因在于:(1)自然资源基础受到严重损坏,影响了原有的生计方式;(2)外来援助的方向性错误或有所保留,致使当地居民的精神创伤加剧;(3)灾后地区政治生态妨碍人类与环境互动传统模式的恢复。威廉王子湾地区作为自然资源社区,代表了一种文化上适合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那么他们应该被竭力保护,而不是被排斥或消除。对此,人类学家应该致力于研究如何对抗间断熵,为预防、应对和缓解灾难创造出文化上适宜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