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日伪在关东军武力保护和政治操控下吞并引领中国东北民族经济的支柱金融机构"四行号"及其他银行,于当年6月设立伪满洲中央银行(文中简称伪满央行).在其存在的14年里,伪满央行经历了奠定基础、扩展活动、走向灭亡的三个阶段,且根据战争的推进和时局的变化,伪满央行的金融侵略活动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点和殖民地性质.日本利用这一御用工具对东北进行疯狂掠夺,其所掠夺的资源用于战争,给中国东北的民族经济和人民造成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2.
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炮制伪满洲国后,为泯灭东北人民反满抗日的思想意识,成立了伪满协和党,开展以伪满“建国精神”、“民族协和”为中心的思想宣传。然而,伪满协和党仅仅存在两个月即被废除,马上又以伪满协和党为基础成立伪满协和会。伪满协和党作为伪满协和会的前身,目前国内关于该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本文将从伪满协和党的筹建、活动及结局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阐述伪满协和党演变成伪满协和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伪满时期,日本以关东军为武力背景,以对伪满政权的支配权、管理权为基础,依靠超经济的政权力量,建立了一整套的水管理机构,通过了一系列水法律法规,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水利法律制度,强制确立了对伪满洲国水利建设的全面控制,以稳定其对东北的殖民社会控制,为其经济掠夺服务.虽然伪满时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北水利法制的近代化,但因抽离了正义这一终极目标,其通过水利法制进行社会控制也就必然地走向了崩溃.  相似文献   

4.
自1931年伪满洲国出笼后,德国政府采取并基本上维持了不承认政策。但是到了1938年2月,德国纳粹政府却背信弃义,不顾中国政府的反对,公开承认伪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承认伪满是希特勒实施对外扩张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粹德国已经完成了承认伪满的组织准备;陶德曼调停失败促使纳粹政府更加重日轻华;狄克逊对于纳粹党决策层有着重要的影响;承认伪满是德国与日本讨价还价的筹码等。  相似文献   

5.
"海耶事件"与希特勒改变德国远东政策的首次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年3月-1935年2月,德国商人海耶在纳粹党领导人的支持下,以开拓远东贸易名义,演出了一场企图承认伪满洲国的闹剧.海耶事件虽然最终以失败收场,但它反映了希特勒企图通过发展和改善德国与伪满的经济贸易关系,促进德国与日本政治上接近的真实目的.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领导阶层所表现出来的亲日倾向,给纳粹德国远东政策的基本特征打上了深刻烙印,并且成为1938年德国最终采取对日一边倒的远东政策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国情的需要,允许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和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服务于国计民生和社会主义事业,是毛泽东思想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一毛泽东关于从国情出发利用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由来已久。早在三十年代初,他在党的土地革命路线中就写上了“保护中小工商业者”这一重要原则。一九三四年,他在《我们的经济政策》一文中,又专门提到苏维埃政府对私人经济的政策。他根据“私人经济不但现时  相似文献   

7.
教育侵略是日本侵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侵略者占领赤峰地区后,通过推行一整套的殖民奴化教育,培养"忠良国民",以此来巩固其殖民统治秩序,这就是伪满洲国教育的实质所在,也是伪满时期赤峰地区教育的实质所在。殖民奴化教育使赤峰地区的教育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与停滞,延缓了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试论伪满政权的地方基层统治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占东北,扶植清废帝建立傀儡政权“满洲国”后,设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殖民统治机构,加强对东北人民的统治。关于伪满政权中央统治机构的设置及改组已见诸不少论著,但就该伪政权的地方基层统治机构的著述还不多见。本文拟将伪满政权基层殖民统治机构的建立、演变及该地方机构在日本殖民统治中国东北其间所起的作用加以阐述。 (一)地方殖民统治体系的确立──日系官员夺取和控制县级政权 日军占领东北后,网罗汉奸,加紧各地诱降活动。1932年3月9日,在日本关东军导演下成立了伪满洲国,溥仪就任“执政”,建立一整套庞大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殖民统治机构,并在关东军提议下任命伪满洲国的官吏,表面上保持其“独立国”的形态,实际上在政府各部门配备以总务厅为中心的行政机构。地方统治机构沿袭了原四省制,即伪奉天、吉林、黑龙江、热河省,另设一区两特别市,省下设县旗。1934年3月,伪满实行帝制,10月公布新的《省官制》,将原东北4省分割划为14省,进一步加强日本对地方统治机构的控制。1937年,日本侵略者  相似文献   

9.
1935年日本宣布在伪满撤销“治外法权’,并与伪满洲国两次签订了有关“条约”和“协定”。日本这一“举动”,欺骗了当时的世界舆论,至今仍有其蒙蔽性。本文以史实为依据,剖析了日本撤销“治外法权”的目的、内容与实质,指出其名为撤销,实为变相保留甚至扩大的一场骗局。  相似文献   

10.
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后,长春作为伪满洲国殖民统治的心脏受害深重。日伪统治对长春人口素质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在粮食供给、经济统制、鸦片细菌毒害、强制劳动、强迫移民上对长春人口身体素质造成危害;另一方面,在摧残教育、奴化政策、强迫普及日语、强化“建国精神”教育、强化军事训练、推行文化专制上对长春人口文化素质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制造的伪满洲国,是此后日本发动一系列扩大侵略战争的桥头堡和发源地,也是众多大规模殖民、奴化政策的实验场,在鸦片政策上也是如此。伪满洲国的财政制度乃至鸦片专卖制,都是在日本大藏省派出官僚的指挥和参与下制定的。整个伪满洲国的制度体系都采用了日本的模式。在统治区内大肆收购民间鸦片甚至强制掠夺,冒险到华北、西北各地以及国外采购走私鸦片,管理日朝侨民贩毒问题以及对上瘾者登录等,都表明在伪满洲国财政体系中,实施鸦片专卖制是极为重要和迫切的政策。该文主要依据日文相关资料对日本当局控制下的伪满洲国贩毒事实进行分析,揭示其实质是日本为满足侵华需要而进行的有组织的规模巨大的国家贩毒。  相似文献   

12.
伪满洲国时期的协和剧,是在异态文化语境中产生的独异的戏剧样式。它生存于日伪文化高压与怀柔政策的夹缝中,是伪满统治者渗透殖民意识的文化工具。在协和剧附逆政局与时局的话语表层背后,潜藏着的是滞留在伪满异质环境下的剧作家复杂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3.
伪满洲国建立之后,日本殖民主义者大肆宣传,日本民族不仅是中国东北的"原有民族",而且是最"优秀的民族"、"天生的指导者",为日本帝国主义操纵和控制伪满洲国制造理论依据。日本为达到控制伪满洲国的目的,由"关东军司令官兼帝国驻满大使"对伪满洲国实施"内部统辖",并且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包括伪皇帝身边都安插着日本人主要官吏,对伪满洲国施行全面统治。同时,日本民族在伪满洲国还享有政治、经济等各种特权,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是伪满洲国的高等民族,"地地道道的满洲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略论日伪对南京的物资统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资统制是日本军国主义掠夺沦陷区财富的重要手段。梳理日伪在南京的物资统制,可以为研究抗战时期殖民地经济提供很好的个案观察。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先是与日本联手统制物资,继而建立了自己的统制体系。日伪的物资统制,以保障日军的战争需求为目的,对中国沦陷区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公开掠夺,给沦陷区经济造成了空前的灾难;日伪联手乃至汪伪独立统制物资的过程,更加清楚地揭示出伪政权的傀儡性质。  相似文献   

15.
"协和会"是早于伪满国家而成立的日本侵华团体。该团体在伴随侵华的不断加深与走向法西斯战争的过程中,先后进行过改组,使其成为严密的思想统制机构。其影响力十分强大,其构造渗透到从中央到地方、从县城到农村屯里的整个满洲地域。"协和会"与伪满政府表里一体,成为宣传伪满建国精神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6.
"伪满"建国思想与日本殖民地奴化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伪满"政权建立伊始,便通过政府行为强化了建国思想的宣传工作.与此同时,又辅以多种手段对建国思想进行细化教育.从"回銮训民诏书"的捧读,到对"建国精神与教育关系"的阐释,以及政府对"文教工作"的要求与期待,无不体现出细化教育的丝丝入扣和日本国家主义的殖民化特征.通过对<满洲教育>、<满洲公论>等杂志刊载的原始文献的解读,可梳理出日本殖民者导演的"伪满"建国思想与教育细化一体的历史实态,从而窥见日本殖民者在"伪满洲国"运营上的奴化构想.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将内蒙古东部地区纳入殖民统治的"新国家",极力策动部分蒙古王公、上层人物和分裂分子,组织反动武装,搞分裂民族的"独立"、"自治"运动。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侵略者对内蒙古地区的管理形式采取了保持以蒙古"王公为中心现有体制"的所谓"民族自治"的利用政策。当伪满洲国各级政权完全控制在日本人手中之后,便开始废除传统的蒙古王公制度,实行"特权奉上"制度,以实现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完全占有。  相似文献   

18.
略论日本侵略者统治东北的主要手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巩固其殖民统治,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以实行政治欺骗,建立殖民地经济以实行经济掠夺,进行军事围剿以镇压抗日活动。日本统治东北14年之久,欠下了中国人民一笔大大的血债。  相似文献   

19.
伪满洲国时期,日本殖民主义者为了稳固殖民统治,对朝鲜族人民采取了语言"国语"(日本语)化、"创氏改名"、"内鲜结婚"的民族同化政策;"尽忠天皇,崇敬皇室,信仰神道"的奴化教育政策;提高经济待遇和政治地位的拉拢利用政策。但广大的朝鲜族人民并没有被日本殖民主义者的阴谋所欺骗和收买,反而更加坚定地同汉、满、蒙等民族团结在一起,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彻底粉碎了日本殖民主义者的民族同化和分裂政策。  相似文献   

20.
1933至1937年,英国在远东推行对日妥协政策,希望缓和由日本侵华引起的中日矛盾和英日矛盾,维持英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均势,维护“9.18”事变后的远东现状。英国一方面企图迫使中国承认伪满洲国,发展英日在华的经济合作;另一方面希望通过与日本妥协,使日本同意延长将于1936年满期的海军军备条约。日本宣布废约后,英国又谋求与日本达成新的海军协定,未成功。1937年夏,英国希望签订一个太子洋条约维护其远东利益。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英国远东政策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