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龙亚莉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48-51
视觉文化与文学的关系问题是当前文艺学研究的前沿问题。随着电子媒介技术的高速发展,文学由文字叙事逐步转变为图像化叙事和视觉化叙事,以文学为主要的审美方式也逐步转变为以视像为主要的审美方式,作为阅读对象的文学文本在这样的背景下面临着生存的困境与危机,分析当下文学的生存状况,探讨在视觉文化冲击下的文学发展策略对当下文学生存状态的改变以及文学的未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舒小军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6):142-144
图书是高校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学生阅读图书的质量、广度等都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特别是文学类图书,是学生课余娱乐的主要方式.本文列举大量数据,分析高校学生的阅读倾向及形成这些倾向的原因,分析影响学生阅读的心理因素等. 相似文献
3.
张乃茜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Z1)
高校资料室一般是指系(所)资料室。它是高校图书情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职能机构。其主要任务是搜集、整理、开发和研究与系(所)相关专业的文献情报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爆炸,期刊激增,一方面极大地繁荣了我国的经济文化事业,另一方面却对利用文献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何有效地管理期刊,使其情报价 相似文献
4.
蒋书丽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101-105
文学的审美性长久以来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而文学的功利性却缺乏更深层的学理上的探讨.文学的功利性自然有其负面的影响,但也不应忽视其对文学的积极影响.从文学创作方面来说,作为一种文学实践,功利性是其本质属性,这种属性有个人性和社会性之分;从文学作品来说,功利性也是其作为一种产品的内在属性,即一种“被阅读”的诉求;从文学阅读来说,选择的目的性也决定了其功利性.对文学的功利性进行深入探讨并正确认识,是促进文学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5.
赵义山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20世纪散曲文献整理研究的重要成果,集中出现在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散曲文学研究也恰在这两个时期较为繁荣,由此可见,散曲文学研究的进展是以散曲文献的整理研究为重要前提的.要开创散曲研究的新领域和新境界,就必须继续重视和加强对散曲文献的整理研究,包括对<全元散曲>、<全明散曲>和<全清散曲>的补遗,以及对曲家别集和重要散曲选集的整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羊涵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0,(4)
信息科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它已广泛地运用于各行各业、各部门和各系统。信息也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中。有信息,就必须有信息反馈,没有反馈的系统是盲目的系统,或者说是不健全的系统。图书馆的管理者必须根据反馈的信息来判断其管理效果,从而进一步确定管理策略。没有信息反馈,管理者则心中无数,也难以拟定正确的管理策略。 众听周知,期刊是最新动态的信息载体,而期刊工作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地位又是举足轻重的。笔者认为,期刊管理工作的信息反馈,可分三步进行:一、反馈信息的搜集;二、反馈信息的研究;三、反馈信息的处理。反馈信息的搜集是研究反馈信息的先决条件,反馈信息的研究又是为了更好地处理反馈信息,而反馈信息的处理则是搜集和研究信息反馈的目的,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7.
杨梓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2):57-60
西夏文学是西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以党项为主 ,兼有汉族、回鹘、吐蕃等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 ,是西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更是中国文学园林中的一朵奇葩。从文学比较学的角度来看 ,西夏文学虽然深受汉语言文学的影响 ,但十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贯穿始终的民族精神 ,是西夏文学的灵魂 ,是西夏文学特色中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王春晖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44-46
曲艺文学是文学创作的一种体裁,泛指曲艺的脚本创作。要弄清曲艺文学的特性,首先应该明了什么是曲艺。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基本有三种说法:一是以陶盾。沈彭年先生为代表的传统的“说咱故事说”,一是以武宏森、任聘先生为代表的“口头语言说”,一是以刘样任先生为代表的“当今百戏说”。我比较倾向于刘样住的说法:“实际上,曲艺就是今天的百戏,不过:第一,它是剔除体育、杂技、音乐、舞蹈、戏剧等专门体系以后的百戏;第二,它保留着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的某些分子,在外延上,与这些艺术门类相互交叉;第三,说唱故事的诸种艺术… 相似文献
9.
陈钢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6):112-114
通过回顾文学人类学在20世纪兴起的必然性,剖析了文学人类学的几大理论流派及各自观点,进一步对文学视野中的文学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作了基本概括。 相似文献
10.
11.
肖四新!中文系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2)
透过政治、经济的表层,可以发现,潜在于西方文学中的一股巨大的暗流就是基督教精神。本文试图通过基督教观念在西方文学中的演变来观照西方文学,认为自中世纪以来,西方文学在其发展中走过了一条对基督教顶礼膜拜、反思与反叛、回归与超越的变迁之路。 相似文献
12.
孙苏平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105-107,110
介绍了夏目漱石青少年时期接受汉学教育情况;结合他一生的创作来探讨中国文学对夏目漱石文学创作的影响;指出贯穿夏目漱石作品的是一种入世的、重实际的、侧重于道德与伦理的文学观,这种经世济民、劝善惩恶的文学观与中国文学的思想根源——儒家思想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学是夏目漱石文学创作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彭福荣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9)
随着土司问题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土司文学逐渐被纳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土司文学是历史上各族土司及其家族成员创作的文学,具有作者家族性、题材封闭性、体裁失衡性、技巧成熟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邱酬恩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99,(4):107-109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及期刊管理与服务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同时也为期刊管理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促进了高校图书馆及期刊管理与服务发生深刻的变化。一、适时更新观念面对新的信息技术对于图书馆及其期刊管理的挑战,首先须更新观念。社会对情报信息需求日益增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切实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大力加强主动传播信息方面的工作。主动把信息发送到读者和用户手中,由以往“等读者上门”式的静态服务变为动态式服务,把单一的封闭的被动… 相似文献
15.
魏晋六朝社会政治环境之动荡及原有价值观念体系的崩溃,“男性美”逐渐开始为人们所关注。“好男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流行,得到统治者和社会上层文人的提倡,使历来处于被压抑状态的“同性恋情结”浮出水面,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恋文学”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关学基础上产生,并有显著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于丽萍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3):72-75
文学翻译,既是翻译,又是文学。二者浑然一体,如同花卉与色彩,并无轻重之别、主次之分。忽视这两个特征的任何一方,都谈不上文学翻译。从文学翻译毕竟是翻译这一角度来看,必须研究两种文字的形体构造及其表现方法的异同,从文学翻译毕竟是文学这一角度来看,译者要熟悉、探讨两种文学的一切特征。 相似文献
17.
翻译所涉及的心理活动是错综复杂的,它既包含有意识的,也牵涉无意识隐性的。就有意识方面而言,译者往往会受到外部因素(出版商、原作者、译文读者)的影响和内部因素(如翻译注意力)的制约;但从潜意识上看,这种影响和制约作用则显得较模糊。本文从文学翻译角度探讨了译者潜意识因素对于译文忠实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进而探讨了译者在译文表达上某些偏差成因。 相似文献
18.
廖思湄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6(12)
文学信息传播中的语言文化变异研究,主要是强调在信息传播中,不仅要关注译者原文所体现的目的语言文化价值取向,还要密切关注译者的文化背景以及他在译文中体现的文学信息和实质性感悟,以便较为准确地把握译者在传播信息时所起到的真实的媒介作用。这表明,文学信息传播作为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由于语言、时间、空间、文化等发生的较大差异,其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会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形、扭曲、变异,甚至误读。可以说,这种变异完全体现出文学信息传播中的创造性心理和创造性策略,它使得译文发生较为严重的文化改变和文化扭曲,这样的译文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原文的风貌。 相似文献
19.
杨水平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4):40-44
爱默生文学《圣经》中“自我、诗人和哲理”暗合了《圣经》中耶稣“神、神迹和神谕”三大主题。《圣经》千百年积淀的主题塑造了爱默生的文学和思想,既从无意识的层面给他烙下了《圣经》的印记,又从文化意识层面赋予他文学创作中无穷的灵感。对于常常被诟为缺乏系统性的爱默生思想,可以从《圣经》主题角度概括:“自我、诗人和哲理”是其思想体系中一个相对稳定的三元结构,是贯穿爱默生文学的“罗格斯”。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