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对东道国与外资间的利益博弈,构造了满足投资需求的博弈分析理论模型。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假设条件,论证了东道国利用外资最佳点的存在,并通过东道国与外资之间的博弈均衡分析,针对我国外资优惠政策的调整提出建议,以期合理定位我国的外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2.
供应商与制造商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进行着博弈。本文阐述了对供应商与制造商进行博弈分析的必要性,在基本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理论模型,通过对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分析,得出供应商与制造商在动态博弈中需要进行长期合作,以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近来 ,消费市场出现了实质性的变化 ,消费者对商品的质量、功能等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价格不再是消费者唯一关心的因素。本文首先构造了具有差异性的商品市场的需求函数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博弈模型 ,得出了博弈的均衡解 ,最后给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4.
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Partnering模式成功实施的关键要素之一。论文基于Shapley算法,对我国实施Partne-ring模式的建筑企业间的利益分配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一步对该模型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在原始分配模型基础上补充进风险和难度等影响因素,使该利益分配模型更加公平合理。论文还给出算例以证明该模型的科学性,对建筑业的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主要考虑了在高维数据下线性模型的序列相关检验。估计了线性模型的参数,建立了对线性模型随机误差进行序列相关检验的V_(T,P)检验统计量,并得到了原假设下检验统计量的渐近分布。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统计量在有限样本下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基于流体边界层理论,建立了一种描述在低渗透油藏流体非线性渗流特征的新模型,获得了动态启动压力梯 度的连续变化函数。应用考虑动态启动压力梯度的非线性渗流模型,建立了一维单相流体流动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全 隐式方法对离散方程进行了线性化处理;对比研究了线性渗流模型、拟线性和反映动态启动压力梯度的非线性渗流模 型下地层压力的分布特征及流体非线性渗流系数对动边界扩展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受动态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 在近井区域地层压力下降幅度更大,在远井区域的地层压力越高,地层压力下降范围更小;非线性系数数值越小,流体 流动的非线性程度越强,动边界的扩展速度越慢。  相似文献   

7.
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风险机制,以促进金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通过修正的罗宾斯坦恩讨价还价模型对技术创新活动中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关系进行描述,建立了完全信息下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博弈模型,提出了金融机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方法,为实现金融机构与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合作利益的合理分配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8.
针对Machael.R关于动态需求下高峰负荷定价过于理想化假设的问题,建立了新的调控定价模型,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得到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培育和引导了消费市场,由此深化了Machael.R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由于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率远高于使用者对机器的更换频率,给社会各个方面都带来了诸如对计算机配置需求与实际使用情况不符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以人为本的计算机租赁市场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合理地选择租赁参数,以满足各个阶层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改善偏远地区计算机普及程度低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政治领域中政治人的人性假设不仅应成为政治学方法论的基本前提,而且应构成政治学在社会科学诸学科中独树一帜的基本依据。论题在与“经济人”的比较中,挖掘与建构“政治理性人”的人性假设。政治理性人是在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基于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在三元利益的激励下,追求、夺取并运用权力,来实现特定的利益权威性分配以满足特定利益需求,从而实现权力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这一基本逻辑链外在体现为:双重需求激励—追求权力—三元利益互动—运用权力—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11.
引入投资成本和市场需求变量,建立了房地产不对称双头期权博弈模型。并进行均衡策略分析,得出当两开发商的投资成本和市场需求之比差异不显著时,存在序贯、抢先和同时投资均衡;当两开发商的投资成本和市场需求之比差异显著时,存在序贯和同时投资均衡;当两开发商的投资成本和市场需求之比相等时,存在抢先和同时投资均衡。市场需求与项目价值成正比,与投资阈值成反比,投资成本对项目价值影响较小,与投资阈值成正比例变化。  相似文献   

12.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北京会展业竞争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波特的钻石理论解释了一个国家或区域贸易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及竞争优势的产生原因,形成了完整的比较优势理论体系。本文以比较理论为指导,采用将RCA、市场占有率等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北京的会展业竞争优势。研究表明,北京会展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比较突出,在市场格局中具有明显的比较竞争优势,会议产业的竞争优势尤其突出,在整个国际会展业中也逐渐显露头角。利用钻石模型进一步探究了影响北京会展业竞争优势的因素。其中,北京的生产要素优势非常突出,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也有较好的机遇条件;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状况以及政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提出进一步提升北京会展业竞争优势的途径,包括政府层面加强会展业的扶持和重点培育,加快企业的成长和体制改革,发挥会展行业协会作用,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加强区域会展业联动。  相似文献   

13.
产业竞争优势理论可以划分为传统产业竞争优势理论、新产业竞争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三个阶段。传统产业竞争理论认为,劳动生产率、国家的生产要素结构和产品的要素投入结构是产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新产业竞争优势理论指出,规模经济、产品生命周期、代表性需求等因素对产业竞争优势具有显著影响。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强调,钻石体系愈完善,产业愈能确立竞争优势。产业竞争优势理论对于中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动态竞争环境下,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本模式是针对外部环境对自身的资源、能力进行积累和建设,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可持续地获取一系列短暂的竞争优势。通过对传统竞争优势理论总结和比较,发现市场机遇、产品、资源、企业家才能和资源交换是企业在动态环境下获得竞争优势的五个关键要素。据此构建动态竞争优势的转化模型,阐述企业应结合外部市场的动态变化对内部核心资源不断地进行评估和识别,对于缺失的资源可以通过与外界的重新配置来获得,以维持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不同,知识产权竞争优势突出了以技术和品牌为核心的经济优势.知识产权推动要素的继承和创新;创造出潜在的需求,扩张现实的市场需求;保证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环境和创新渠道的畅通,带动提携相关产业群的发展;知识产权在降低企业成本和保持差异化优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将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目标,是形成企业知识产权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现有竞争优势理论和模型进行考察和整合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群竞争优势菱形模型,建立了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分析框架,揭示了产业集群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构成要素、功能结构和作用机理,并依据菱形模型提出培育产业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虾产品出口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产品是我国水产品中最重要的出口产品,在国际水产品中占据重要地位。国际市场对虾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虾产品出口却一度受阻。根据近年来我国虾产品对外贸易的特点、比较优势及竞争优势,认为要扩大我国虾产品出口,必须利用中国虾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从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根据我国虾类产品的出口特点,发挥其价格优势,增加世界市场占有率,巩固中国虾产品在世界虾类产品贸易中的地位,并最终形成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资源型城市选择转型模式应立足比较优势 ;再造竞争优势 ;通过选择适宜的转型模式 ,推动替代产业的良性发展 ;提出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三种主要模式 ,并对影响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 ,针对中国资源型城市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结合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相关理论回顾,就我国是否会成为和是否应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或加工中心这一热点话题进行了探讨,在分析我国国有企也改革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具体国情和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在目前竞争优势还没有超越比较优势的情况下,要想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还仅仅是一个理想化的结果,但有可能成为世界加工中心,与此同时,又不能满足于"加工中心"的角色,而应该大胆鼓励一些地区努力成为某个产业的制造中心,并采取积极发展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在给别人加工过程中的主动创新,来加快国内企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与优化,努力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资源竞争力的科学内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资源竞争力与资源优势不是一个概念,也有别于一般的竞争力涵义,它是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能力。研究资源竞争力有助于揭示广大西部地区"富饶的贫困"现象,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提供决策依据。影响资源竞争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状况、市场需求、成本情况、区位条件、制度因素以及区域环境,等等。文章最后对资源竞争力的评价问题提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