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追忆了作者多年前访求安多藏区一些土司家族谱的往事,对《安多藏区土司家族谱辑录研究》一书中几种家族谱的来源、收藏作了介绍,间及一些土司家族兴亡盛衰的追踪。希望这几份少数民族土司家族谱的整理刊布,能为治西北之学的同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长期坚持家族谱牒的修撰,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民间文化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陕西新修族谱的情况日渐增多.本文以陕西省图书馆地方文献区馆藏陕西族谱为例,探讨当代陕西族谱编纂特点及其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族谱编纂看满族的民族认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族谱是民间最常见的传世文献 ,具有追根寻祖、辨别亲疏、敬宗收族等作用。本文指出 ,族谱在民族识别和民族认同方面具有不容低估的现实意义。这里 ,重要的不仅在于甄别史实的真伪 ,而且还在于理解特定社会氛围中族人对于族谱的策略性利用。本文以满族族谱为主要对象 ,将实地调查与文本分析相结合 ,尝试对族谱在民族认同中的功能进行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4.
奇世珍宝:图琳固英族谱文/包大力王晓梅用蒙古文字书写的《图琳固英族谱》经翻译、整理后,初步确定了它的价值。有关专家称:该族谱内容、篇幅宏大,为世界罕见,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蒙古族族谱,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堪称国宝、世界珍品。该族谱长8米...  相似文献   

5.
论广西回族的族谱及其史料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族谱是我国回族家族史的记录 ,是我国回族史学研究的重要史料。本文通过细致的分析 ,对广西回族族谱的收集、整理情况 ,回族族谱的类型、特征及史料价值作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以客家族谱的家规家训为着眼点,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其所反映的客家人的价值观念.族谱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族谱所载的家规家训,是祖先的处事原则和经验教训之总结,是客家人价值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满族谱牒原始形态研究是满族谱牒源流问题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子孙绳的结构及象征意义的探讨和考证,以及对满族人崇柳、祭神杆、祭子孙绳之间关系的揭示,最后得出子孙绳是满族谱牒原始形态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有益的探索──《民族现代化探索》评介刘毅由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竹青撰写、全国人大民委副主任伍精华同志作序、民族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的《民族现代化探索》一书,是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有益探索的专著。本书作者根据...  相似文献   

9.
族谱是书写族群共同记忆的文化实践,湖南桃源回族在其编修的族谱中将英雄祖先的事迹、军事移民的历史、忠孝爱国的价值理念融入族谱的叙事表达中,呈现家族肩负国家使命迁居到湖南军事要地常德的漫长历史,将地域生活实际和家族历史变迁紧密相连,表达家国命运同构的价值取向,弘扬中华民族的忠孝爱国精神。通过守望相助的民族互嵌叙事,体现多民族互嵌地区回族与其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和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生活图景。研究桃源回族族谱的叙事体例、叙事动力和叙事情节,呈现回族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以及通过族谱叙事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叙事逻辑,展现少数民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蒲松龄是我国清代的文学巨匠,他的名字和作品已经走出国界,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对于蒲松龄及其作品的研究也已经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蒲学”。 关于蒲松龄的族别历来众说纷纭,并在学术界出现过论争。本文仅就蒲松龄的族别予以考证。结论是:蒲松龄应是回回人的后裔。 1、蒲松龄在《族谱序》 (路大荒整理的《蒲松龄集》卷3)云:“吾族为般阳土著,祖墓在邑西招村之北,内有谕葬二:一讳鲁浑,二讳居仁,并为元总管。” 《淄川县志》卷四《秩官》亦载录元总管蒲鲁浑、蒲居仁之名。同书卷二下《继冢墓》云:“蒲鲁浑,元般阳路总管,墓在昭村北坊,存,碑仆。”“蒲居仁,同上。”  相似文献   

11.
胡秀彬、杨标、蒲师术三同志的文章以敏锐而深刻的观察力分析了我国农村部分地区民间出现的修谱之风,不仅值得一读,还应该引起有关地区政工、司法、文化等部门的思考。族谱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它通过记录宗族世系繁衍、变迁以维系人们的宗法观念,这有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故历代以来盛行不衰。当然,不少族谱特别是某些豪门望族族谱中记载了一些为正史、方志所未采的材料,故又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这种复杂的情况使我国现存的历史族谱形成为一个单独的文献系列,具有一定研究价值。但是研究历史并不是重演历史。今天,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广大农民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他们拿钱拿物,请几个三家村秀才,把自己的名字列入续修或重修的族谱之中,我们认为这毫无必要而且劳民伤财。不论何种形式、何种内容的族谱,其基本依据是族,是血缘关系,这与今天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毫无共同之处,有觉悟的农民是应该抵制此风的。  相似文献   

12.
自明中叶始,南方少数民族土司大兴编修族谱之风,族谱文本较之此前王朝史官书写的“他者”叙事文本具有鲜明的“自我”叙事特点。本文从叙事理论出发,运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解构文本的内容结构与生成逻辑,认为南方少数民族土司在书写族谱的过程中,通过官私共同书写、创新文本体例、寓国于谱的叙事模式,表达了政治、文化、身份认同等多层次的国家认同观念。在文本生成并流传的过程中,既培育了敬宗收族的传统伦理价值观,又发挥了移风易俗的社会功能,更传递了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因此,土司族谱文本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文化资源,其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正是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厚重历史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3.
修复宗祠和重修族谱等活动,实质上是宗族话语权的表达方式,是宗族意识在较长时间失语后的一种诉求;以湖南荷叶村葛氏建宗祠和修族谱为个案,叙述了建祠修谱的过程,分析了宗族意识复兴的背景和动因;认为建宗祠和修族谱等活动表现为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恢复和再现,是地方民众政治和经济诉求的体现,是国家和民间权力相互调适的结果,是地方性知识和现代技术推动所至;宗族话语权的诉求是当下存在的现实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4.
<正>女书这种奇特的文化现象有太多让人难以解开的秘 密。比如它到底是怎样产生的?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为什么仅在上江圩及其周围方圆不到百里的范围内流传,而且独为妇女所使用?对于这些问题,史志不载,族谱碑文也不述。很多年来,它就象一支遗世独立的幽兰,静静绽放在都庞岭下的潇水两岸,孤独地芬芳着。  相似文献   

15.
在《壮族嘹歌研究》一书即将出版之际,覃乃昌给我来电话,约我为这本书写一篇序,我打心里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我多年来一直进行并关注壮族文化研究,为此我应允了。嘹歌是著名的壮族长篇古歌,是经过长期的口头传诵后,由壮族文人加工和删改,用古壮字记录并在格式上作了适当规范的  相似文献   

16.
族谱与宗族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族谱作为宗族的重要文献,确立并强化了宗族边界,即血缘边界、地理边界和伦理边界.血缘关系是宗族边界的天然基础,地理边界是宗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伦理边界则是宗族团结、一致对外的凝聚力依据.族谱和宗族边界不仅在宗族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社会的安定和团结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以灌阳、道县、江永、江华、富川等县的地图、地名和族谱为史实论证瑶族千家峒在都庞岭地区。  相似文献   

18.
“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书序》正义)这句话说明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语言。但一发即逝的语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于是产生了文字——语言的书写符号。我国清代学者陈澧归纳得好:“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东塾读书记》卷十一)  相似文献   

19.
谢启昆,江西南康人,清乾嘉著名学者,长于史学及小学,曾供职史馆。其任广西巡抚期间,倡修之《广西通志》,为现存广西通志中最完备的一种。是书二百八十卷,体例精当,内容丰富,为研究古代广西历史的重要史书之一。该书卷五十九、六十(职官四十七、四十八),是《土司一、二》,专门记载广西由宋及清的土官世系。此两卷订正了林富、苏濬、金鉷三省志的部分错误,对研究广西土司制度有较大参考价值;然抄袭前志的讹误亦在不少。于此,征诸公私史书、碑刻、族谱,对谢志所载明代土司的年代、人名、世系传袭作了初步的考订。不当之处,望同志们予以教正。  相似文献   

20.
由“委员作家”之誉的回族作家、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劳模)李士杰所著,全国政协研究室主任卞晋平为序的《聚焦政协委员》一书,3月9日在西单图书大厦举行了首发式暨签名售书活动。本次活动因为有书中的部分主人公(全国政协委员)们的参与,而成为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的又一道亮丽风景。这本介绍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和他们丰富多彩生活的图书,引起了众多政协委员和北京读者的关注。一位80岁的老干部看到《北京晚报》刊登的消息,很早就从郊区赶来了……该书重点在“聚焦”二字,即以近千张照片,描述了政协委员们鲜为人知的生活,展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