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以来中国家庭结构变动表现为:核心家庭比例明显下降,单人户显著上升,直系家庭没有降低反而略有增加。城乡家庭结构变动有别:城市核心家庭构成缩小,单人户明显增加,直系家庭稍有降低;农村核心家庭构成降幅较大,单人户提高,直系家庭上升。城乡二级家庭结构变动也不尽相同。人口流动、子女数量、人口老龄化、婚姻和住房情况对家庭结构及其变动有显著影响。在家庭结构小型化为主导的时代,政府及社会组织应加强以家庭为目标的公共服务建设;改进户籍制度,减少劳动者与其家庭成员的地域分割;为增进和改善家庭代际关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城乡一体化问题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戈 《学习与探索》2005,(4):188-190
城乡一体化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必然结果。城乡一体化的灵魂在于城乡的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了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要实现城乡空间布局的高度融合、功能结构的高度互补、生态环境高度协调、基础设施高度共享、人口流动的高度畅通、政治文化的平等和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必须搞好城乡一体化规划,发挥城乡两个优势,优化环境,加快相关配套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发展经济学人口流动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流动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盛行一时,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10年间,有关人口流动的研究文献寥寥无几,但80年代末以来人口流动理论再度趋热.重新成为热点的人口流动理论不仅改进了原有的模型,而且探讨了早期人口流动理论尚未涉足的一些新的领域,如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人口流动、不平等与社会福利、人口流动与人力资本积累、人口流动的迁徙动机和汇款动机、人口流动与劳动力市场政策等等.本文旨在概述这一理论的新进展并作出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城乡人口流动是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2000-2019年中国县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乡人口流动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而言,中国的城乡人口流动显著促进了乡村振兴,但2010年后二者呈现倒“U”型关系;分地区看,东中部地区城乡人口流动能显著促进乡村振兴,西部地区二者呈现倒“U”型关系;东北地区二者表现为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从乡村振兴的五大指标来看,城乡人口流动对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乡风文明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治理有效存在不显著的负向作用。中国城乡间的单向人口流动已呈现稳定态势,应分区域制定差异化的人口流动政策,特别是积极推动城乡间的双向人口流动,使之成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深度融合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李中秋  王朝明 《创新》2015,(4):108-113
通过考察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人口年龄结构、养老负担等的影响,并对农民工流动带来的8个指标的变动进行估算,发现农民工流动使得农村的人口更加老化、养老负担更沉重,农村老年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比都因此而增大,变动幅度也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而城镇老年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比的变动则刚好相反。最后,建议从发展社区互助式养老等方面缓解农村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地区间人口流动分析孟建军,直夫译一、前言通常,一国的劳动力人口动向,是地区规划及地区经济活动的前提及其结果。中国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人口流动呈激增趋势。据1990年的人口普查.跨越行政区划向其他省、市、具、村流动的人口一年约达3000万人。...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项研究以劳动年龄人口变动为出发点,以出生人口规模变动的影响为落脚点,研究影响北京劳动年龄人口变动的主要因素,为今后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北京劳动力资源、完善人口迁移流动政策、完善劳动就业政策、完善生育政策以及探讨北京今后劳动力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会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进程。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产业结构的变动将朝着缩小其与一般模式的偏差的方向发展;需求结构变动方面,最终消费率将会有明显上升的过程,资本形成率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所有制结构将继续向多元化、合理化方向发展,最终形成国有经济为主导,混合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而城乡结构变动的基本特征是,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二元经济结构状况明显改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程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动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跃生 《社会》2006,26(3):118-136
 世纪," 年代末城乡核心家庭虽相对减少,然而,城乡家庭结构的简化趋势并没有改变。在城市,其标志是单人家庭上升,核心家庭中夫妇核心家庭上升,直系家庭中三代直系家庭下降。乡村三代直系家庭增加,约占乡村家庭总数的!"- 以上,达到近!" 年的最高水平;单人家庭和夫妇核心家庭则处于增长状态。当代城乡家庭结构的变动特征与二十余年来计划生育政策推行之下“少生”和“独生”环境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经济转型中人口迁移流动加速也促使家庭类型变化。在这一背景之下,家庭养老资源进一步萎缩,这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工作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城乡户籍壁垒是指我国限制人口的自然流动、迁移的户籍管制措施。经济降温以后,城镇就业问题又趋紧张。来自农业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在城乡间游离,使全社会的就业矛盾越加复杂。由于种种原因使政府的行为偏重于城市的稳定,所以有关部门在决策时,难免要进一步加固业已存在的城乡户籍壁垒。这样虽然可以一时保持城市人口相对稳定,却使背负越来越重。本文撇开思维定势,试以实现城乡户籍壁垒的能量转换为思路,对有关人口发展的几个问题发表点浅陋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人口经济学与人口发展的经济效益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本文仅就人口变动的社会经济效益问题谈点一己之见。所谓人口变动主要包括人口的自然变动;人口的机械变动;人口的社会变动。而人口变动的社会经济效益就是这三种人口变动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后果的大小、强弱和好坏程度。先看人口自然变动的社会经济效益。人口的自然变动,即人口的出生与死亡。出生是人口自然变动的主要方面。根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所知,全国人口总数已突破10亿大关,达到1,031,882,511人(不包括台湾省)。1949年全国解放时,我国人口为5.4亿多一点。  相似文献   

12.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交易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功能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农村宅基地的主要功能.随着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动.宅基地保障性功能逐步弱化,资产性的交易功能和增值功能已经成为重要的制度需求.宅基地交易的制度缺失致使交易双方交易成本和合约成本增加.通过进一步深化农村地权体制改革和构建城乡统筹的土地交易市场,不仅能高效集约利用稀缺土地资源,而且有助于调整城乡财富的利益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3.
论上海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孙常敏,芮政先本文从邓小平同志关于人口与发展的理论出发,运用社会学的宏观理论,深入剖析了上海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与未来问题。作者着重就当前上海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趋向、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流动人口激增,以及人口分布、文...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然结果,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现象。受流出地推力和流入地拉力的双重影响,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并为城市发展带来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一研究人口迁移具有重要意义。人口迁移同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一样,同属于支配人口变动的基本因素之一。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人口迁移能构成人口变动的主要因素。它广泛、深刻地支配着人口再分布的过程和改变着人口构成的状况,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人类自身的变动是由两方面构成的:一为人类在生育问题上的自然变动,二为人类在地域空间上的机械变动。作为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的两种人口变动形态,共存于一个相互制约的体系中。当自然变动部分由于采取节制生育等措施而得到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机械变动中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作用则会日益显得突出和重要。特别是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前提下,人口迁移将有助于生产力的台理布局,促进新开发地区的建设;有助于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有助于充分合理利用劳动  相似文献   

16.
国际人口迁移理论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世界性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口在国家间的迁移和流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然而,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国际人口迁移理论,对一些国际迁移的分析分散在其他一些理论和学派的论述之中。本文试图通过对新古典经济学。新迁移经济学、劳动力市场分层理论。世界体系理论、移民网络理论、国际迁移的累积因果关系理论等学科和学派的国际人口迁移假设的分析,检验这些假设在不同时期和地区的有效性,并对这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国际人口迁移理论假设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人口结构变化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上海人口变动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变动而不是原先的数量性变动。文章分析了上海人口结构变化的特点,包括年龄结构的高龄化和老龄化,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代际结构趋于下降,以及市郊农村人口数量和比例迅速下降、外来流动人口的数量和比例的迅速上升等。由于不同人口结构具有不同的需求特点,为此,企业应根据市场细分的要求,重新进行市场定位,以适应变化了的市场。  相似文献   

18.
一社会学把社会成员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的变动称作“社会流动”。根据不同的标准,社会流动可分为“垂直流动”(一个人从地位较低的阶级或阶层转进到地位较高的阶级或阶层,或者相反)和“水平流动”(在同一地位的人由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横向流动)、“一生中的流动”(一个人一生中的职业地位的变化)和“代际流动”(两代人之间的流动)、以及“结构性流动”(由于生产技术方面或社会方面的革命、变革引起的阶级阶层结构或人口地区分  相似文献   

19.
陆学艺指中,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过去我们注重经济建设,现在提出要重视社会建设.社会结构包括阶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组织6个结构。社会结构要与经济结构相一致。我们的经济结构已经处于工业化的中期,而较低的城市化率和分割的城乡结构显然与其不一致。和谐社会还应该是一个社会阶层利益关系协调的社会。比如贫富关系、劳资关系、基层干部和农民的关系。应该各尽所能、各得其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市郊区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纷纷脱离土地转向农业中的其它部门和非农业部门,这已成为京郊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面对这一浪潮似的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如何因势利导,实现其合理的配置与流动,以适应首都城市功能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当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一、劳动力结构变动趋向传统农村经济是单一的农业经济,劳动力结构的基本特征是:种植业劳动在农村总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