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以社会个体生成论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论视角为基础,我们有可能从生成论的角度出发,以生成论的基本框架突破和扬弃美学传统思维方式所坚持的主客二分的预成论基本框架,探讨社会个体的审美维度究竟在什么意义上不同于其认识维度和社会实践维度,它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是什么,以及我们应当如何根据这些方面确定我们进行相关学术研究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审美泛化"几乎遍及日常生活每一个方面的情况下,美学研究必须立足于明确"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从对这种活动的严格的学术定位入手,通过概括阐述进行这种学术定位的原因、方式和结果,根据"社会个体生成论"的基本立场、研究模式和方法论视角,强调必须从严格的学术批判反思精神出发,通过既把审美活动与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严格区别开来、又有机统一起来,真正确定审美活动在日常生活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今天仍然能够存在并健康发展的美学研究,奠定坚实可靠的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娜 《北方论丛》2011,(6):119-121
个体是文化的个体,文化是个体的存在方式。文化与个体的相互统一和协调是文化个体生成的逻辑起点。文化的个体生成,主要指在人与自然关系系统中,作为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之统一的文化在个体身上的生成,这是一种文化的再现过程,是已有文化在每个个体中的生成。文化的个体生成包括重复性生成和创造性生成。文化自觉是文化的个体生成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4.
要想恰当地探讨宗教的现代社会角色,研究者既不应当单纯地探讨某一种宗教,也不能仅仅凭借经验性社会学调查,而且还需要着眼于更加深刻的层次,即充分重视宗教意识和作为其基础的终极关注;因为单纯地着眼于一种宗教,往往会只关注一点而不及其余,而完全诉诸经验性社会学调查则很可能流于"形式合理性"而使研究结论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解释力大打折扣;而探讨和研究以基于社会分层的现实社会个体的宗教意识和作为其基础的、各种各样的终极关注,则完全有可能弥补这两个方面研究的不足,从而使我们的研究真正能够得出预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社会关系的存在是道德发生的客观前提 ,个体社会关系与其道德发生之间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个体社会关系决定着其道德发生的过程和道德的性质 ,个体道德发生过程和道德性质也必然反映、折射着其社会关系的特征。独生子女社会关系的不足 ,直接影响着其道德的生成 ,只有不断丰富、完善独生子女的社会关系 ,才能从客观上促使其道德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民族思维特质和表现形式的民族文化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蕴含许多精华的思想,在不同的社会时期这些思想应被赋予不同的历史探讨和思考,从而实现其所承担的不同历史作用。当前,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影响日益增大,我们再也不能按照“企业非道德论”的思想来理解其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此,我们努力从哲学的角度来吸取传统文化中有助于当前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智慧,寻求一种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构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历史生成论视角阐释语言、思维、文化的相互依存关系,强调在当今跨文化交际时代,我们不仅要正确理解各民族的语言表象,更要主动去理解语言表现所代表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或避免各种各样的文化冲突,变文化冲突为文化融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同。  相似文献   

8.
赵全宇 《学术探索》2013,(9):136-14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是历史的进步,也是伦理道德的进步。人本德育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契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新的德育模式的诉求,即在德育目标的设定上向公民道德转向,道德价值的衡量上向多元一体的集体主义道德转换,道德社会化途径上向交互隐性转轨,这为人本德育的生成奠定了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9.
社会文化以来自实践的时代精神为核心内容,以传统文化为表达形式。时代精神作为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的主观反映,一旦通过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表达出来,便具有塑造社会经济制度,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乃是精神化了的社会物质力量,是社会生产力对经济制度的决定作用的体现。以此来解释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并且得出关于人类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新范式。  相似文献   

10.
11.
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关注农村养老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传统孝道的道德内涵,如养亲、敬亲等规定,是传统孝道文化中的道德精华;传统孝道的推广手段,如宣传教化、榜样引导、以法助孝、以政保孝是行之有效的道德教化手段。在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时,应该继承和借鉴传统孝道文化中的优秀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12.
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的灵魂所在,它铸造中华民族的国民性以及中华儿女的民族魂,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还缺乏经常化、制度化,缺乏有意识的系统的引导。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具有着迫切性与无可回避的重要性。包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谋生精神;强烈的群体意识;重视人格理想和追求人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网络先进文化是是基于网络的、具有大学特点的先进文化,是大学文化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网络文化形态.必须全面、深入地认识大学网络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明确其建设任务和主要思路,努力发展我国大学网络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由森林之王发展到草原英雄,有横跨欧亚的辉煌历史。蒙古族在现代社会中的信仰转换、文化转换、性格转换、心态转换、语言转换五个方面再现了他们的文雅特性,从蒙古族由大武到大文,由魄力到魅力的转型中,可看出蒙古族主动把自己的草原文明与汉族的农耕文明有机结合的过程,从而融入中华大文化,这是对中华民族和谐与凝聚力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黄东东 《河北学刊》2003,23(1):198-200
以德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不是对法治的限制,而是一条中国特色的法治现代化道路。法治文化的中国化是以德治国的主要目标之一,法德并举是当代中国实现法治社会宪法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是我国思想文化建设领域的重要课题。在社会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以及意识形态建设不断加强的新形势下,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关系自觉意识。在社会思想文化建设中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必须走出传统与现代、激进与保守的对立局面。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言必须在把马克思主义转化成为人民群众自觉追求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而又超越传统文化,进而引导人们投身于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而言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更新自身发展,进而成为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和谐社会特定的法理内涵入手,可以看出,在现代和谐社会中,法治既是其首要内容,也是其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法治社会。从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构建和谐社会都需要法治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18.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命题的提出,为二十一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这是对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继承和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要坚持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蕴含了唯物史观的三个重大命题:实现社会基本矛盾的和谐运动;实现人们物质利益关系的和谐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界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关系。由于这三大命题都与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赵琳 《河南社会科学》2003,11(4):103-105
文化价值观指导、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判断、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文化因素在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是特定时文化价值观促进了发达国家的崛起。今日英、美为首的西北欧和北美广大地区的一些国家能够成为发达国家,不是偶然所致,追根溯源,它们主要得益于其文化价值观的独特滋养。二是文化价值观影响发展中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进程。三是亚洲经济社会的兴衰与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密切相关,中国要顺利实现现代化,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必须用先进文化价值观来塑造和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