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中期的代表作《雪国》是其高峰之作。作家以一种虚无的笔调,通过描述岛村与艺妓驹子和少女叶子的感情纠葛,表达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意识——虚无思想。作品中的虚无美源于作者本人的虚无思想,正是作者的这种虚无思想成就了《雪国》非凡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雪国》是川端康成最为成功的作品 ,它标志着川端康成的创作已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川端康成的作品始终笼罩着一种感伤与悲哀的情调 ,把悲与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川端康成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徒劳 ,他一方面追求人性的美 ,一方面又对其失去信心。因而他不可能让《雪国》中的驹子得到她所向往的幸福生活。可以说 ,《雪国》中的驹子的悲剧是有其必然性的 ,体现了日本文学的传统特点 :余情美  相似文献   

3.
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川端康成在多部文学小说创作中都极力渲染禅宗美学,这让小说作品在保留原有文学故事性的基础上,也彰显出很强的禅宗哲学韵味。为此,本文首先从哲学观、自然观和人生观三方面探讨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禅宗美学观的形成过程,而后重点从川端康成作品《雪国》的创作背景、禅宗美学与《雪国》自然美的融入、禅宗美学交映下《雪国》的镜像呈现研究了川端康成作品《雪国》中的禅宗美学思想,最后从禅宗美学与虚无、禅宗美学与徒劳、禅宗美学与命运三大方面诠释了《雪国》中禅宗美学观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川端康成《雪国》中,除了显现于文本表层的岛村和驹子之间的爱情邂逅故事之外,还有一个潜故事,那就是驹子和行男之间的爱情悲剧。这个潜故事同文本表层故事直接矛盾,不仅揭露了文本表层的主观性叙事是"不可靠叙事",还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审美意象、话语意义和主题结构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雪国》是川端康成最为成功的作品,它标志着川端康成的创作已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川端康成的作品始终笼罩着一种感伤与非衰的情调,把悲与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川端康成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徒劳,他一方面追求人性的美,一方面又地其失云信心。  相似文献   

6.
一《雪国》是川端康成获得 1 96 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一部重要作品。当我们沿着故事进入雪国这个现实存在的社会的时候 ,我们会发现雪国是个独立而又独特的存在 ,它与世间社会有一种天然的隔膜 ,它就象一个无人管辖的区域 ,外界的一切都激不起雪国人的兴趣 ,他们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首先我们从川端康成对雪国的景物描写上就能感受到雪国有别于现世社会的特别的风情和气氛 :那是一派严寒的景色 ,冰封雪冻 ,簌簌如有声 ,仿佛来自地底。没有月亮。抬头望去 ,繁星多得出奇 ,灿然悬在天际 ,好似正以一种虚幻的快速纷纷地坠落。群星渐渐逼近 ,天空…  相似文献   

7.
雪国》是川端康成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代表作,自问世以来,毁誉不一。为此,从日本文学 传统与西方现代派技巧结合的角度切入),力求揭示《雪国》整体上呈现出的忧郁、哀伤、抒情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陈为人 《社会科学论坛》2012,(12):128-152,169
一、弦断有谁听中国的读者对川端康成并不陌生。他所创作的《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千只鹤》《温泉旅馆》等作品,以哀婉凄丽的笔法,描绘了日本底层  相似文献   

9.
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的文学家,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雪国>是川端成的代表作,它从多方面体现了作者的特色和艺术成就,特别是它抒情文学和旅行文学的特质以及它所体现的日本传统美学思想和女性文学特点,形成日本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10.
中篇小说《雪国》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1968年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之一。在表现手法、美学风格、叙事艺术上较充分地体现了川端文学的特色。川端文学融会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创作技巧和风格,但其创作核心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灵魂,川端正是在东西方文化的调和中找到了一条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1.
川端康成《雪国》与詹姆斯·乔伊斯《死者》分别折射着东西方死亡观。从死亡本质、意义、态度三个维度分析,东西方均认为死亡有助于个体审视生命,探寻生命价值。东方死亡观认为生死平等,死亡是一种新的存在状态,而西方死亡观认为死亡是原有生命的延续,强调逝者对生者的影响;东方死亡观认为死亡是唯美的,对死亡的态度混杂着伤感与释然,而西方死亡观认为死亡是阴郁的、可惧的。理解其异同有助于我们直面死亡,积极规划人生。  相似文献   

12.
生意眼光     
“吃亏”赢得财富日本有个叫岛村的人.不名一文.却梦想发财,想来想去,想出一个办法。他选择了本钱很少的麻绳生意。他先在麻的产地按0.5元一条买进麻绳.又照原价卖给客户。很快岛村的名声出去了,如此傻帽的经营方式,使得订单雪片般飞来。  相似文献   

13.
邓桂英 《船山学刊》2009,(4):223-226
川端康成执着于女性特别是少女形象的表现和塑造。对其笔下的女性表现出特有的迷恋和执着,对她们倾注了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寄寓了人生的理想和追求。川端康成的《山音》即表现出女性崇拜这一主题。女性崇拜代表着对一种纯真的自然的情感、一种真诚的爱的渴望,一种对生命的幢憬,是一种对人的精神的救赎,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意识。这种女性崇拜源于川端康成的孤儿根性,也是川端康成对自己孤儿根性的一种解脱和拯救。  相似文献   

14.
刘毅 《北方论丛》2004,(4):58-60
川端康成文学是日本传统文化底蕴与西方现代文化的有机交融,<伊豆的舞女>则是他告别新感觉派、打造独特的文学之路的最初尝试,堪称川端康成文学之花的蓓蕾.在清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背后,含蓄地体现了这部作品的潜在主题.  相似文献   

15.
川端康成执着于女性特剐是少女形象的表现和塑造,对其笔下的女性表现出特有的迷恋和执着,对她们倾注了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寄寓了人生的理想和追求.川端康成的<山音>即表现出女性崇拜这一主题.女性崇拜代表着对一种纯真的自然的情感、一种真诚的爱的渴望,一种对生命的憧憬,是一种时人的精神的救赎,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意识.这种女性崇拜源于川端康成的孤儿根性,也是川端康成对自己孤儿根性的一种解脱和拯救.  相似文献   

16.
川端康成(1899-1972)是继泰戈尔后,第二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是日本丈学史上新感觉泥运动的发起者。他在大约50年的创作生涯中一共写作了130多篇小说。除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古都》、《雪国》、《千只鹤》外,主要作品还有《伊豆的舞女》、《名人》、《水月》等。《母亲的初恋》是他发表于1940年的一部短篇小说。这篇小说成功地描写了养女雪子和养父母之间胜似亲生的真挚美好的感情,并十分含蓄地点出了雪子对养父住山——母亲民子初恋时的情人——所产生的纯真而克制的初恋之情。小说看似平淡,却构思精巧,韵味无穷…  相似文献   

17.
施蛰存作为新感觉派代表作家,他更多地依恋于传统,其创作表现出传统美的特色.其创作风格的独特性以及相对于新感觉派所表现出的游离性,还有他不承认自己是新感觉派作家等等,都表现出他与日本新感觉派"异端"分子川端康成的类同,且其创作明显受到川端康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屠茂芹 《东岳论丛》2003,24(2):132-134
1968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文学院对他的评价是,在战后全盘美化的浪潮中,川端康成的创作维护和继承了日本古典传统,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深刻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9.
东方的"忧郁":川端康成与20世纪中国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端康成及其创作与20世纪中国文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影响性关系,而川端康成式忧悒或东方化忧郁是理解这种关系的重要构成点.川端康成式忧悒与20世纪中国忧悒类文学的相容性首先体现在审美"虚化"上."虚化"之一是追忆与怀旧叙写,它足以使创作成为对落魄现实的诗意慰藉,并由此而重建生命的意义;之二是情调化抒写,它能将寂寞与忧伤的情致、人性和生命意义的诉求以及文字蕴涵的韵味、妙趣融合一体.其次,相容性的另一表现是"物哀化"叙事.这是一种中国传统美学的"物感说"与日本传统艺术的"物哀美"兼容互洽的结晶.在川端康成的作品和2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中,"物哀化"创作表达的是传统的诗意或不合时宜的美好在渐行渐远中所透露出的失乐园意味和挽歌风貌.正是在东方语境中,20世纪中国文学的忧悒类创作既有川端康成式色调,更有其本土化的生成特性.  相似文献   

20.
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精神活动的理论是心理学上的重大发现。根据这种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 ,艺术是原欲的升华。川端康成的作品清楚地表明 ,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补偿手段 ,艺术家从事创作就是去寻找满足他内在欲望的代替物。在艺术上 ,川端康成重视自由联想 ,运用意识流的手法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