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讲解音乐节奏,音乐听力训练;分解舞步结构,配合有节奏的口令及音乐伴奏步 伐练习,帮助男同学在体育舞蹈课学习中、掌握节奏并建立节奏感。  相似文献   

2.
节奏单元的命名、建构和使用,一直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争论不休的话题。我们认为,节奏单元既包括一定的组成内容,也带有边界特征,这个边界既可表现为一定的“无声段”(即语音停止),也可表现为声音的延续,“停延”就成为边界标识。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单元依次可分为音节(汉字)<音步<诗行(诗句)<诗节<诗篇等层级。从音节层面来看,“声、韵、调”是利用音节的某一部分或整体的有规律重复来实现节奏运动的,形成特有的声韵节奏(包含平仄节奏)。汉语诗歌的“音步”类型与音节数目息息相关,现代诗歌受欧化的影响,基本音步的组合已经满足不了诗歌建行的需要,就产生了衍生音步,由此带来新的节奏感觉。现代诗歌史上有两种比较有影响的建行策略:一是利用“音数”或“拍数”来建构诗行;一是利用“半逗律”或“吟诵调”来建构典型诗行。诗节是现代诗歌中最具典型意义的节奏范型,在常态的形体模式之外,诗节(篇)因“默行”和“跨行”的使用而为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带来了变式。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探讨了语言节奏周期的三种模式(即往复型、回环型和对立型),并分析了汉语节奏的三大层次(音步节奏层<基本节奏层<节奏群层)之后,发现了汉语语音链上存在着节奏的套叠现象.套叠包括相叠、相套两种形式.相叠,就是在同一周期中存在着不同的节奏形式.相套,就是在大周期中包含着小周期.比如大节奏群层中套小节奏群,小节奏群层内又套基本节奏单元,基本节奏层内又套音步节奏单元.这便产生了汉语语音链上各种节奏形式层层相套叠的现象.正是语音链上这种多成素、多层次、多形式的节奏套叠现象赋予了汉语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4.
艺术体操是一项节奏强、变化大、速度快,富有舞蹈色彩的运动项目。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心理训练共同构成了艺术体操教学的完整体系。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是掌握运动技能的物质基础,但如果没有心理训练,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的效果就难以提高,学生在考核时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艺术体操专项选修教学中的心理训练,旨在通过训练,使学生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加强和提高艺术体操训练必备的心理品质,在比赛和考核中正常或超常发挥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学习视唱练耳的学生做到事半功倍,用非调性的音程构唱法解决音准的控制力;用节奏的简便记写法速记节奏;利用声波的传播特点分步骤训练学生的和声音程与和弦的听记能力,为学生最终能解决多声音乐的欣赏和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避免少年、特别是少年乙组举重运动员训练中出现过度疲劳,出现伤病现象,提出和研究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安排的新颖性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一、提出问题的根据   1.《举重教学训练大纲》中的举重训练基本原理指出:“举重运动员的整个训练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由 (对训练刺激 )不适应一适应— (对新的训练刺激 )再不适应一再适应……循环往复过程。而每一次由不适应到适应的循环过程的完成,也就标志着训练水平又提高了一步。当然,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总是有限度的,运动量也不可能无限制地一味增加下去,因此,就要靠节奏来进行调…  相似文献   

7.
奥尔夫的教学方法是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的,而他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也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视唱练耳的教学方法对音乐中的节奏进行分析和探讨,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强调的是节奏训练,它是以全面性和创造性为训练目标和训练宗旨,意在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协调发展,在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历史中,奥尔夫音乐教育法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地位.  相似文献   

8.
视唱练耳课作为一门高师音乐理论的基础学科,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从听觉训练中的音阶、音程、和弦、节奏、旋律和视唱训练入手,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一些训练方法,使大家能够了解视唱练耳这门课程,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把音乐理论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9.
英语是一种典型以重音计时的语言,节奏是英语话语的显著特征之一。英语的词重音、语句重音与英语话语节奏密切相关,重音模式影响话语的交际效果。文章分析了英语词重音、句重音模式及话语节奏,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语音的效率,同时也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音乐欣赏课程作为大学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学上应注重两项基本功训练:一是听辨能力的训练,要循序渐进地对耳朵进行捕捉音乐要素的训练,包括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二是音乐理解能力的训练,将认知音乐背景和音乐联想相结合,其中要强调的是联想,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把音乐欣赏作为综合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1.
在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音知识与听力水平相辅相成,两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语音知识对提高听力水平有重要作用。通过单音训练、节奏训练、语调训练、语感训练,可以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语语音教学中,我们时常看到大部分中国学生不能理解普通话和英语节奏之间的明显差别,或不能分辨具体差别在什么地方。其主要表现为:重音平均,弱读形式少;连读困难;调值把握不准确。解决这些问题应主要加强三个方面的训练:一是加强音节轻、重音训练;二是加强连续缩读训练;三是加强调值调型训练。  相似文献   

13.
言语交际训练是掌握听、说能力的充分必要条件。坚持"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英语教学中实行"交际型"英语教学模式,从而确立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新体系,强化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是英语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从语觉论入手进一步讨论此理论对交际型英语教学模式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强调只有坚持"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贯彻"交际型"的英语教学模式才可能真正在英语教学改革中迈出实质一步,实现高效的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的查询,运用实验对照和调查等方法,分析音乐与篮球训练的关系,将它们结合运用到平时的训练中。研究发现通过音乐旋律的变化和节奏节拍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觉性与积极性,消除疲劳。进而使学生在训练中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并提高其对动作技能的深刻理解,让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气氛中学会技能,享受训练中的快乐。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快乐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因此为主题音乐设计符合乐曲的节奏模式,是我们对音乐产生共鸣最简单的方式。例如在欣赏《船工号子》时,让学生设计出前两句的节奏:在每小节的后两拍击掌,并喊出“嗬嘿”,既突出了劳动号子紧密有力的节奏和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很快领悟了中国民歌中劳动号子的基本特点。再如民族器乐曲《瑶族舞曲》。这是一首朝鲜族音乐,  相似文献   

16.
汉语语音与诗的节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诗歌是有鲜明整齐的节奏的。但这节奏究竟是什么,在诗歌理论界却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一般的汉语语音学著作和语言学著作,对此也没有提出较明确的看法。但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以下简称黄编《现代汉语》)一书,对汉语诗歌节奏的见解却较明确,也富启发性。它说“诗歌的节奏主要表现在‘音步’上”,“音步一般用停顿表示。也有用轻微的拖腔表示的”。书中并以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中的一段为例来说明这种节奏,这里我们摘引出前四行:  相似文献   

17.
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领域中,视唱练耳是一门重要的音乐基础技能理论课。视唱是本课程内容中的一项重要技能训练环节。本文从节奏、音高、情感的培养等方面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视唱技能进行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8.
节奏,被称之为音乐中最为古老的要素,是音乐的脉搏、骨架,是乐音序列运动的生命。要讨论节拍器可否在钢琴教学中使用,首先应从音乐的节奏谈起。没有节奏,音乐当然也就不复存在。从根本上来讲,节拍器是帮助学习者找到律动的感觉,从而帮助习琴者准确掌握节奏,但过分地依赖节拍器又会束缚学习者正常的才艺发挥。笔者主要从节奏及节拍器在节奏训练中的利弊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节拍器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在节奏训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璐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0):85-88
古诗词艺术歌曲强调吐字、韵律等艺术特征,教学中让学生直接接触它,学生不能把握其节奏、韵律,也不能表现歌词的形象和情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声乐教学中,要让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接触、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挖掘其内涵,把握其节奏、韵律;同时,还可以选用适当的作品训练学生的呼吸、咬字等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利用古诗词艺术歌曲特有的美学特征,培养学生对声乐审美趣味的理解,提高传统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20.
舞蹈语言分为专业性语言、感觉性语言、形象性语言。舞蹈语言充满节奏感,通过语言启发和引导学生、用节奏和舞蹈风格拓展学生的舞蹈动作、用美感训练去强化学生的舞姿美,有可能使“二度创作”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