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5年夏,南斯拉夫理论问题期刊《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和《世界马克思主义》提议在南斯拉夫举行一次国际会议,邀请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思想家讨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若干问题.这一倡议得到了热烈响应.同年秋,南斯拉夫马克思主义者在一次会议上组织成立了"世界社会主义国际大会".(又称"察夫塔特圆桌会议".——译注)  相似文献   

2.
书讯     
1984年5月,苏联和波兰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华沙召开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问题》学术会议.该书收录了会议参加者的报告和发言.书中分析了提高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效率、完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形成和发展劳动者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资产阶级论著在"完全的经济解放"观念的范围内广泛谈论着"共同管理"和自治的问题.许多资产阶级政党、工会、企业主同盟、其他社会团体的代表人物今天也在谈劳动者参加管理的问题.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建立了"人的关系"体系、"工人生活质量"的大量方案,其主要意图是为了资本的利益以某种形式吸收劳动者参加生产管理.目前已有四十多种劳动者"共同管理"的模式.西德制订的社会改良主义模式特别引人注目.(1) 它在理论方面包括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参数;(2) 它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3) 它在哥德  相似文献   

4.
"第14届中外管理官产学峰会"于2005年10月29~3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外管理>杂志社、北京中外企业管理培训中心主办.会议的主题为:2006·中国企业的"赢"思维.国内外的企业家和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代表就领导力,海外并购,中国企业如何在发展中与全球实现和谐,如何应对市场突变,何为中国式的企业管理,如何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邹健男 《探求》2006,(Z1):100-10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深刻阐述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来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的发展要求.近年来,增城市认真落实中央提出"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和一系列政策,落实中共增城市委十届五次、六次全会提出的工作目标,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抓住重点,落实责任,努力实现城乡发展的新跨越,在实践中探索和开拓全市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剑 《社科纵横》2008,23(6):36-38
本文探讨了国内外关于社会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的现状及意义,分析了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本思路与对策.本文认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必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政府的责任首要.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7.
林雄辉 《探求》2006,(Z1):45-46
2005年12月2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形势,重点就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会议认为,在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重大政策的落实和影响下,农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承认"当前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需继续进行艰苦努力."为此,会议强调全党应该"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在匈牙利,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基于这种生产的分配占统治地位.但是,作为补充,还有一种独特的生产-分配领域.社会科学称之为"第二经济".近些年,这一概念在公众舆论和政治生活中盛行起来了.毫无疑义,有关"第二经济"的理论涉及到经济、社会以致政治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克服国家当前的经济困难,对今后的经济建设工作和  相似文献   

9.
简讯     
"发展道路与国际合作"世界会议"发展道路与国际合作"世界会议1978年4月9日至13日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举行.来自七十五个国家的一百九十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代表作为观察员出席会议.这是两年来关于发展问题的第二次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976年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的黎波里会议讨论三个主要问题: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问题以及国际经济关系与  相似文献   

10.
1986年7月,《和平与社会主义问题》杂志党的工作经验交流委员会在布拉格召开了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某些迫切问题交流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在该杂志编辑部工作的欧、美、亚、非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和其他进步政党的代表,以及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尤里·克拉辛等苏联著名学者.《和平与社会主义问题》杂志1986年第10期综合报道了这次会议的内容,现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1.
提高管理水平是加速四个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适应现代化生产就应有现代化的管理。要学习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掌握现代化的管理,必须弄清什么是现代化的管理。本文准备对这一问题,讲些看法。希望经过讨论,得到准确的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管理是由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所组成的。社会主义的科学管理是依据生产、技术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客观经济规律对企业进行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1981年5月密特朗当选总统,是第五共和国二十三年来第一次由左翼上台执政.这不仅是法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转折,也是西欧和全世界所关心的一件大事,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应.密特朗提出实行"另一种政策"的口号,博得了法国工人、中间阶层和中、小企业主的广泛共鸣.最近,他们提出要通过"平静的革命"的方式进行改革.法国社会党全国代表大会1980年通过了八十年代党的宪章的"社会主义计划",这个计划提出"自治管理的社会主义"作为基本方针之一.下面是法国社会党及其"自治管理的社会主义"的简介.(一)法国社会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05年.1893年,法国有四个大的社会主义组织.  相似文献   

13.
农业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问题,"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既受不可抗御的自然风险之约,又受土地、经营规模、社会传统的限制,是一个弱势产业。在新社会,依靠农业的积累,为发展工业积累资金。基于农业的特殊地位和一直存在的问题,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时,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4.
赵尉杰 《社科纵横》2008,23(3):143-145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略在高校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当前高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呼唤着依法治校的深入发展.同时依法治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必然选择.本文从理论的高度,阐述了依法治校在建立合理的大学治理结构和完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1980年9月8日-16日,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社会科学国际大学中心主办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国际性讨论会,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第22次会议.将近50名外国代表参加了本届会议.我国今年第二次派代表参加.南斯拉夫主办这种一年一度的学术讨论会,一方面是为了向外国学者系统地宣传和介绍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同时也是为了听取外国学者的意见,了解他们对自治制度的  相似文献   

16.
有关社会主义的理论层出不穷,例如所谓"初期社会主义"、"非正统社会主义"、"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等等.除此之外,围绕着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存在一些争论,例如对于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在编写《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围绕着经济改革产生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等问题.这些理论上的混乱可以说是在社会主义的新尝试中产生的.但重要的问题不仅在于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在理论上不成熟,而且在于这些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缺乏使人振奋和成功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李欣广 《创新》2018,(2):1-10
民生论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遗产,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是新社会的"制度承诺",而"民生主义"也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民生论体现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等专题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进展,以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认识为民生论的理论基石,由此引领民生优先战略,体现了政治经济学学科理论的实践性在增强.民生论从拓展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有利视角、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劳动与财富、体现人的工具性与目的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全面理解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等方面,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农村社会环境中,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和谐新农村,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孝文化在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网络中的特殊纽带作用的考察,并结合部分农村现实情况,探讨了传统孝文化在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值得挖掘与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功效。  相似文献   

19.
刘强 《探求》2006,(Z1):15-16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的新突破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物质产品极度匮乏,人民的物质生活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正是在这种突出矛盾的情况下,邓小平理论在论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着重强调经济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中的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日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社会阶层,主要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看待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尤其是私营企业主,如何看待民间资本,如何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等等,这些都是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大胆突破,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明确提出新的社会基层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明确了新社会阶层的社会地位,有效解决了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问题,从而有利于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20.
编辑部吹风     
1月25日,2022年对台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汪洋主席指出,对台工作牵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和党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坚决粉碎"台独"分裂图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