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玉 《领导文萃》2013,(15):37-39
朋友聊天时问我:"三国里的谋略,你最喜欢哪个?"我特别喜欢的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京剧有出戏叫《失空斩》——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说的就是这段故事。这里有一个很棒的领导策略。制严语宽其实诸葛亮跟马谡的关系很不一般:马谡的亲哥哥马良是诸葛亮的老乡兼同学,后来马良在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时候,战死在乱军中,死得很惨。作为马良的至交,诸葛亮从工作到生活对马谡都格外照顾,两个人感情很亲密,而且马谡也很  相似文献   

2.
<正>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蜀国名相诸葛亮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其所动,之后跟随刘备征战南北,屡建奇功。刘备死后,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帮助后主刘禅治理蜀国,殚精竭虑,事必躬亲,以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诸葛亮以他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  相似文献   

3.
观点     
《经理人》2000,(5)
“在战场上,后面大军追赶,你一个出生入死的战友走不动了,把他一个人扔下,他必死;背上他走,两个人一起死,你怎么办?”——新浪网总裁王志东将互联网比喻为战场,每时每刻都会发生上述残酷的故事。“倪像诸葛亮,决断英明,但手下干将却只能听命于其锦囊妙计,他们并没有被赋予锻炼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刘隆有 《领导文萃》2010,(14):48-51
<正>几乎所有历史名人,生前,人们对之总是或褒或贬;死后,随着历史的复杂演进,其所受毁誉也多有变化,甚至全誉全毁,尖锐对立,而又时反时复。唯有诸葛亮,其生也备受赞叹,其死也尽享美誉,一千八百多年来,国人对诸葛亮,一直是有口皆碑,古今共仰。  相似文献   

5.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在这首诗中,大诗人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与惋惜之情跃然纸上. 诸葛亮之败,败在错位.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方面没有掌握好.最后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相似文献   

6.
王者之师     
黄永武 《领导文萃》2013,(16):47-48
大将左宗棠最喜欢听诸葛亮的故事,还以武侯自命,给友人的书札常常自署别号"今亮";诗人杜甫,也最崇敬诸葛亮,也以武侯自命,称赞孔明是"万古云霄一羽毛"。好像中国人不分文武,都奉诸葛亮为心中的偶像。在诸葛亮之前有张良,之后有刘基,这三个人都扮演了同样的历史角色。诸葛亮近申韩法家,张良近黄石公道家,刘基精于天文兵法近乎阴阳家,尽管三人思想  相似文献   

7.
何志毛 《经理人》2003,(8):98-99
惯于纸上谈兵的马谡,与诸葛亮情同父子;常常冲锋陷阵的魏延,却大半辈子被诸葛亮严密提防。诸葛亮识人之眼如何不“亮”?  相似文献   

8.
郭嘉是曹操初期最好的参 谋长,头脑并不亚于诸葛亮,可惜年轻就死了。当时曹操想打垮袁绍很困难,袁绍当时是世家公子,部队也多,等于军政大权都掌握在袁绍手里。曹  相似文献   

9.
正诸葛亮的知人善任一向为诸多王朝统治者所称道,随着学界对诸葛亮研究的深入,论述诸葛亮用人失误的文章越来越多。在此笔者对诸葛亮用人的偏执之失进行一些客观的探讨。一、根本原则——兴复汉室,坚定北伐诸葛亮是一位有志向、不偏安的丞相,曾言"才需学也,学需静也,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志之远"或许是"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出将入相、辅佐君主成就霸业。诸葛亮27岁初出茅庐后的第一件大功是成功劝说孙权、促成孙刘联盟,随后刘备入川是庞统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犯傻     
与友人聊起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时,友人出人意料地冒出一句话:“诸葛亮是傻瓜。” 诸葛亮向来在人们心目中是智慧的化身,怎么竟被友人视为傻瓜呢?真使人大惑不解。然而友人深入浅出的论述,确使人感到诸葛亮对失街亭一事的善后处理真的傻得很。  相似文献   

11.
激怒周瑜     
《三国演义》所表现的是一个鄙视两性关系的英雄时代,但《三国演义》中又不时涌动着原生性爱欲的巨大力量。正如明代另一位杰出的作家汤显祖所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从根本上说,鄙视两性关系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曾舌战群儒,说服东吴联合抗  相似文献   

12.
眭达明 《秘书之友》2007,(12):38-39
魏文帝黄初四年(蜀后主建兴元年,即公元223年)五月,蜀国东曹属典选举杨颙逝世,丞相诸葛亮获悉噩耗后亲临祭奠,十分悲痛,连续哭了三天,双眼都哭肿了。后来,诸葛亮从汉中给留府长史参军张裔和蒋琬写信,提到杨颙和丞相西曹令史赖宏的死时这样写道:“令史失赖宏,掾属丧杨颙,为朝中损益多矣。”  相似文献   

13.
葛伟 《领导文萃》2012,(17):44-47
诸葛亮用人的短板作为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的诸葛亮,在政治、军事领域的成就早已彪炳史册,但是其光辉业绩却难掩其在主政蜀汉政权之时用人策略上的重大失误。诸葛亮在用人上的最大败笔当属其大力扶植起来,又使其北伐大业付诸东流的马谡了。诸葛亮与马谡一家关系非常亲密,他与马谡形同父子。再加上马谡本人的确有才能,还曾在诸葛亮平定南中的时候提出"攻心"之策,为诸葛亮消除了日后北伐中原的后顾之忧,所以,诸葛亮在马谡身上寄予了事业接班人的厚望。对马谡过高的期待,让  相似文献   

14.
诸葛亮的用人管人:对关羽可以恭维,对张飞不能恭维,对赵云要经常表扬。 对人的管理不作出统一的标准,这是诸葛亮的用人智慧。  相似文献   

15.
刘典 《决策》2012,(6):84-85
诸葛亮以用法严峻著称,但奇怪的是,被诸葛亮“严刑峻法”惩罚过的人,却在听说诸葛亮去世时都垂泪涕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作为《三国演义》中重点描述的主角之一,诸葛亮传奇色彩的背后,隐藏着高人一等的处世哲学与治国智慧。史书记载,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后来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安家于南阳郡邓县,在襄阳城西20里,就是诸葛亮高卧的隆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正>说到三国里的人物,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评论者都认为智商最高的当属诸葛亮。在笔者看来,诸葛亮智商确实高人一筹,但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能成为诸葛亮对手的人屈指可数,在这些可数的人里面,司马懿当推第一。但为什么在《三国演义》里面,司马懿的表现不如诸葛亮呢?这里面固然有小说作者艺术加工的成分,但更主要的是司马懿把握的平衡之道,他对此道理解得可谓深入透彻,运用得神乎其神。他完全可以凭借魏国的经济、军事和人才等优势打败诸葛  相似文献   

17.
吾不如也     
周瑜想杀诸葛亮,憋出了一个鬼点子,要他三天之内监造十万支箭。天津人说话"太损了",诸葛亮没有兵工厂,周瑜也不拨军费,垂手之间,就向诸葛亮要十万支箭,换了别人,打开天窗说亮话,你不就是想除了我吗?该怎么着,你下手就是,别玩花的了。  相似文献   

18.
《秘书之友》2010,(10):8-8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生勤政清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虽然身居相位,却廉洁奉公,晚年他曾上表后主刘禅,这便是著名的《自表后主》,其中写道:“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相似文献   

19.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 N S,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有马良,马谡哥俩。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较早。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可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因此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死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既生瑜,何生亮”在《演义》里,周瑜是心胸…  相似文献   

20.
因为自信,才有毛遂自荐的典故传颂;因为自信,才有诸葛亮六擒六纵孟获的战事美谈.是的,人应该拥有自信,这样才有机会像毛遂一样将自己的才华展示出来,像诸葛亮一样将自己的睿智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