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 我们正在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搞好经济体制的改革,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才能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具体状况适应起来,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怎样才能搞好经济体制的改革呢?正确认识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不断丰富着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和发展了社会新阶层群体.如何看待社会新阶层及其作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发展.我们应当坚持与时俱进新观念,正确对待社会新阶层.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动力是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执政党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确定社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重要依据.毛泽东深刻地总结了中国和共产国际的历史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概念,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这一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重大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成功实践,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充分的理论、经验和物质基础;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沃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的结果.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解决好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结构问题、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民生问题,以及影响国家前途与命运的腐败问题等,确保社会民生权利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急剧转型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的培育与发展,我国的整个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生活关系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社会现实向人们昭示出:发展市场经济和社会道德建设之间是否存在“二律背反”现象?在世界上,也确有相当多的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都面临着社会道德水准下降的问题,中国将怎样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谈到未来社会发展阶段问题时曾作出过大致的设想和初步的探索.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苏联和东欧以及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较长时期内普遍发生了重大失误.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总结国内外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面对当前世界政治风云的变化,有些人不加分析,产生疑惑:提出中国为什么不象西方国家那样,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而发达起来?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中国生产力发展,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中国生产力发展?显然,这些思想疑惑不澄清,就不可能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而要解决这些疑惑问题,需要分析中国特殊社会历史条件下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认清走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含义、原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中国特色发展的有机结合问题 ,始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基本实际问题。新世纪我国以发展为主题。这是主线。那么 ,如何发展 ?发展什么 ?确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的问题 ,即中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理论是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下逐步形成的。事实证明 ,邓小平对我国目前国情的科学论断不仅使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有了新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为…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新的、更高级的社会建设目标是什么?这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发展逻辑视角提出新的社会建设目标和社会发展内涵.将建设"幸福社会"作为新时代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新目标,并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未来发展逻辑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建设"幸福社会"的必要性、可能性与现实性,这不仅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需要,同时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特色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视角,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必须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必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必须着眼于解决中国社会发展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时期社会转型,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全过程及其基本状态,是对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一种新的理解,也是分析中国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过程、方向、目标的性质、特点的新视角.回顾和反思新时期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显而易见: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是中国新时期社会转型的首要的时代性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性是中国新时期社会转型的主题性属性;执政党和政府的社会发展战略决策性是中国新时期社会转型的战略目标性属性;人民性(以人为本)是中国新时期社会转型的价值性属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走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萌芽于鸦片战争,成于新中国建立,盛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它是一个渐进演化的历史进程,既有系统完整的历史发展连贯性,又有明显特征的历史发展阶段性。我国社会转型的原点和后续点(亦称新原点)将我国走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过程较完整地串联起来,承前启后,由此及彼,绘就了一幅惟妙惟肖的中国社会转型完整而系统的历史演进图。  相似文献   

13.
新型职业化社会工作是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与原有的职业社会工作在社区参与者的广泛性、科层组织发展及其科层化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我国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转型期,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推进新型职业化社会工作,培养更多的新型职业化社会工作者,对促进社会文明与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作了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新论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创新与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这一科学论断产生的依据、科学内涵以及重大意义,对正确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跨越式发展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是后发国家或地区利用“后发优势”,在较短时间内跨越社会发展的某一个或几个阶段从而向更高级社会形态的迈进。跨越式发展思想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的,并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中得到深化和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要实现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走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之路,这就是“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社会组织快速发展是现代社会结构分化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相继展开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全面转型,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土壤,中国社会组织得以迅速发展,并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新的活力。活跃在民族地区的各类社会组织,正在以它们独有的方式推动着当地的生态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五个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需要重新建构我国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以实现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并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渐走上迅速恢复和改革发展的道路。至今,以社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已经基本确立。本文论述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现存的问题、解决的路径及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学幸福观是新型的社会意识形态,是顺应社会各方面发展进程产生的,也必然引起社会政治的新发展。科学幸福观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新的要求,它不仅对当前经济分配机制提出新要求,而且对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矛盾进行有序的调节,从而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解决社会问题,促使社会各结构合理运行、规范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的前景问题,每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工作者都必须予以认真的思考。就“社会建构论”的视角来说,社会工作与公民社会、社会工作与整个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都是一个互相建构的过程。改革以来,一个“政府(国家)——市场——社会”功能分化的新的社会结构形态正在呈现,用公民社会理论的分析架构(理想类型)剖析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已经具备了有利于公民社会发育的主要环境因素,由此逐渐构筑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协商民主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转折开始,又随着改革开放推动经济体制转轨而发展,进一步随着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换而走向成熟。由此推进了我国社会协商民主形态实现了三次重要转变,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政策制定为重心的自上而下开展的社会协商民主形态的开端、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自下而上推动的社会协商民主形态的发展,以及21世纪以来以公共治理为重心的政府与社会上下合力推进的社会协商民主形态的成熟。我国社会协商民主历史形态的三次演变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从实际出发的自觉选择和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展开和中国化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而且为世界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中国经验和中国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