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火把节与"火把节文化圈"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把节起源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先民祭祀火神的“火节”,通过民族的迁徙与分化、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战争等因素,逐步扩展成我国西南地区诸多民族的一个共同的综合性节日;火把节也由一种单一的文化现象,逐渐演变成为了一定地域的共同文化节日,这正是各民族长期相融、相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民族迁徙的特点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民族迁徙的特点及影响·伍晓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在经过秦汉400多年统一之后出现的又一次动荡、战乱和分裂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社会人口大量频繁地迁徙,而迁徙的主要和基本的形式是民族迁徙。与历史上其他时期的民族迁徙相比,这一时期的民族迁...  相似文献   

3.
唐代吐谷浑和吐蕃的民族迁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吐谷浑和吐蕃的民族迁徙吴松弟唐代是我国边疆民族进行较大规模迁徙的重要历史时期,由于中原地区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边疆民族迁徙的主要方向是中原及附近地区。通过迁徙,一些边疆民族的生活空间得以扩大并接近中原地区,另一些则直接迁入中原成为当地的新居民。原...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成为全球第四大移民输出国的同时也迎来越来越多回流的新移民。新移民的回流呈现出有别于国内跨区域流动和普通跨境外迁的特点。在跨境移动和迁徙的空间化和趋于全球化的今天,回流有可能只是整个迁徙计划的一部分。迁移的行为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而不同个体迁移行为的趋同性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经济环境及政策等外部因素在迁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需要国家在态度上的重视、制度上的照拂和环境上的兼容,以及国内应对策略的跟进,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新移民的高效回流。  相似文献   

5.
鸟类迁徙是自然界中最引人注意的生物学现象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斯多德的著作中和我国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中都有对鸟类迁徙现象的记载,但是好几个世纪以来,很多问题使人们感到困惑。自从鸟类环志方法的创立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鸟类迁徒现象的研究取得了意想不到和令人兴奋的结果。1、鸟类迁徒的多样性鸟类的迁徙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每年在夏天的栖息地和冬天的越冬地之间作定期的往返飞行只是鸟类迁徙的一种类型。我们根据鸟类迁徙活动的特点,把鸟类分为留鸟和候鸟。留鸟终年留居在出生地(繁殖区).不发生迁徙,如麻…  相似文献   

6.
于涌  曹胜高 《兰州学刊》2011,(7):124-130
建安士人频繁的迁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表现形态也因人而并。建安文学中的清怨文风与骨鲠之气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士人迁徙的影响。士人在迁徙过程中的交流,促进了地域文学的交融,同时也深化了文学理论的自觉与人物品评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立 《河北学刊》2008,28(3):107-112
从西晋到清代的典籍中,有许多关于航天飞行器的载录,这些航天飞行器有可能从天外而来。古代文献对外星人怪异相貌的记载,首先是怪异的面貌和形体;其次是色如蓝靛,遍体有毛;其三是透明体貌的外星人描述;其四是生活在陆地或海中的类似人类的高级动物。佛经文献中相关故事的启发,也是审视中国古人有关天外来客载录时应予注意的。  相似文献   

8.
大约距今将近200万年前,直立人从非洲来到欧洲与亚洲,将石器文化传到了欧亚大陆。在此基础上,东西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中亚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打制石器应该是这些直立人创造的。中亚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有可能是尼安德特人创造的,也有可能是晚期智人创造的。中亚旧石器晚期以后的文化都是晚期智人创造的。以后,中亚青铜时代文化和铁器文化在本地石器文化的基础上,都加入了从黑海和里海北岸迁徙来的印欧种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魏书·序纪》所反映的拓跋鲜卑早期迁徙活动,对认识汉唐时期北方诸游牧部族、部落早期迁徙活动问题,进而了解古代北方游牧部族、部落早期迁徙活动一般特点,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族南迁巴地考论李炳海周族早期曾经多次迁徙,《白虎通义·封公候篇》有“周家五迁”之说,谭戒甫先生《先周族与周族的迁徙及其社会发展》[1]认为有九次迁徙,考辨论证详实,可参看。古今学者在探求周族迁徙的地域时,通常都把目光局限在今陕西境内渭水以北的武功、...  相似文献   

11.
迁徙对锡伯族历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徙对锡伯族历史发展的影响张雷军锡伯族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共有172847人,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新疆、北京和全国其它一些省市。锡伯族如此分散的分布状况,是由历史上四次大迁徙所造成的,迁徙,是锡伯族历史中一个突出的现象。“锡伯”是锡伯人...  相似文献   

12.
鲜卑族是我国古老的游牧部落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一带,追逐水草,居无定所,“以穹庐为舍”,“亦以捕鱼为生”。鲜卑族的迁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在此就鲜卑族的迁徙及其分布做一个简单的概述。  相似文献   

13.
迁徙自由是国际人权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国际间迁徙自由是迁徙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1966年<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国际间迁徙自由作出了最全面、最权威的规定,但有关国际间迁徙自由的理论目前尚不完善,实践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国际间迁徙自由的权利内容和保障程序亟待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相似文献   

14.
论北宋对西夏的羁縻政策姚兆余酉更是党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党项族是我国西北地区一支古老的民族,早在公元七世纪,党项族因不堪忍受吐蕃的欺压和掠夺,从今甘育川边界地区迁徙到静边(今甘肃庆阳县)等州。八世纪中期,在唐政府干预下,党项族再度迁徙到银州(今陕...  相似文献   

15.
现行宪法颁布已有20多年,宪法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宪法学者对宪法实施中的经验、教训及其运行机制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宪法适用问题及宪法典公民基本权利问题的研究,成为研究的主要热点。自由迁徙权是否是人应该拥有的基本权利?迁徙自由写进我国宪法距离我们还有多远?本文试图探讨迁徙自由实现的障碍问题,以求教于同仁。迁徙自由也称迁徙权,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说,是指公民在本国境内享有离开原居住地移居异地的自由。有的学者认为,根据国际人权公约的规定,迁徙自由包括国内迁徙自由、国际迁徙自由、居住自由和外侨免受任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宪法应恢复迁徙自由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国1954 年宪法曾明确规定公民的迁徙自由,但由于各种原因,后来的三部宪法均未再规定迁徙自由。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宪法恢复迁徙自由势在必行。作者认为,确认和保障迁徙自由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既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别,同时对维护社会稳定也是利大于弊。所以,我国宪法应尽早恢复迁徙自由,并以此为指导思想改革现行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17.
略论宋王朝对瑶族的政策李默岭南瑶族的来源是复杂的。而一些学者认为是“宋至元代,湖南瑶族大量向两广边境迁徙”①而来。造成大量迁徙的原因是“宋王朝对瑶民的压迫和经济剥削的加深②”。张介文同志作了具体的阐述,一是“封建统治阶级不断地对瑶族的征剿,如‘宋庆历...  相似文献   

18.
北朝赵郡李氏的迁徙分布及其与李唐先世之关系高诗敏赵郡李氏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士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宗族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不断以赵郡平棘为基地,向周边各地迁徙,从而促进了徙居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对其分布地域的考察,也有助于对它与李唐关系进...  相似文献   

19.
原始崇拜体系与中国文化精神的起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新 《东岳论丛》2005,26(1):68-74
原始崇拜体系的形成是人类精神世界形成的标志。在中国原始崇拜体系的形成中,自然崇拜、灵魂崇拜以及祖先崇拜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文明的进展,又演化为天、地、祖先崇拜。这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宪法恢复确认迁徙自由权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迁徙自由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但首先从宪法上确认迁徙自由权是我国发展经济、保障人权、深入改革及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我国目前各方面的发展来看,宪法恢复确认迁徙自由权的条件已具备,实现迁徙自由权的条件正在进一步成熟,而且也有充分的理论根据和迫切的实践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