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小青 《理论界》2020,(1):83-88
在现代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杨鸿烈的《中国诗学大纲》是很值得重视的一部论著。杨著根本目的是将中国诗学纳入世界文学的演进轨道。他自觉运用现代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诗学进行整理,引入西方的纯文学观及进化论解释中国诗学的演进,站在新文学的立场,对传统诗学予以评判。这些在当时来讲,都是具有开创意义的。然而,"以西释中""以新汰旧"未必合乎中国文学的实际,由此暴露出了不少缺点。研究杨鸿烈的《中国诗学大纲》,可以很好地窥测现代转型过程中中国诗学的实践路径,对当代诗学也有正反两方面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登上诗坛时,正是我国新文学运动艺术上处于相对独立的发展时期。在这一特定的文学背景下,闻一多努力于变革中国的注重直觉感悟与价值判断的诗学传统,使之建立于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体系的现代理论思维的基础上。他所创立的诗学理论体系,突破了单一理论流派的框架,融浪漫主义、古典主义诗论以及现代美学于一炉,成为中国浪漫主义诗派向现代主义诗派过渡的理论桥梁。闻一多的诗学理论,犹如多棱的光镜,呈现出转折期诗论那种内涵丰富的理论色调。他的缜密深沉的理论个性,使他的诗学理论在结构与体系上显示出浓重的思辩色彩,给予我们当代诗学的建构以史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的诗学理论与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其早期诗学理论主要围绕诗歌创作如何创新,从意境、语句、风格三个方面阐述,在导引新风的同时蕴含着理论危机;其后期诗学理论中对审美主体的关注、对情感表现的倡导、对文言白话的比较和对新诗艺术的阐释等方面,均凸显出他对中国新诗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对中国诗学理论的现代转型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刘绍瑾  佀同壮 《文史哲》2003,1(5):124-130
叶维廉的比较诗学在 2 0世纪后期的华人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在着力揭示受道家影响的中国诗学与西方传统诗学美感视域的差异的同时 ,又极力探寻它与西方现代美学的汇通之处。在这一“同异全识”的比较诗学框架中 ,庄子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位置。揭示这一点 ,既有助于去除西方诗学对中国诗学的遮蔽 ,也为中国诗学通于世界、通于当代、实现其现代转换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海外华裔学者中,尤其是比较学界,刘若愚和张隆溪都是很有影响的学者,他们的著作在大陆也很受欢迎。但是他们的研究路向有所不同,对二者比较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比较诗学的研究方向,也有助于了解作为华裔学者在中西诗学的比较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心态和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6.
西方的"诗学"是极宽泛的概念,在中国学界颇有影响,因其与中国传统的观念存在性质的区别,以致近年引起"诗学为何"之争.中国诗学的渊源古老,由于儒家的诗教说而使其在文化系统中居于重要地位,但它摆脱了经学与杂文学观念的束缚,走上自己的发展道路,建立了较完备的体系,出现了系列富于学理性的专著.新文学运动以来因诗体被作为旧形式而否定,以致诗学缺乏学术的支持与投入.近十余年来理论体系的构架、专业集刊的创办和研究基地的建立,推动了诗学学科的建设.中国诗学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分支学科,是以诗体文学研究为基础的高层次的理论研究;它由诗论、诗评、诗史、诗体、诗法和文献研究构成了有机的系统.目前尚需加强理论探讨,在尊重中西方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继承我们的传统并发现其现代价值,以突现中国诗学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7.
范方俊 《江淮论坛》2013,(2):165-170
寻求对话是当代中西比较诗学的一个热门话题和主张。究其根源,一方面是中国传统诗学在西方诗学冲击下凸现出的"现代转型"使然,另一方面是西方比较诗学界对于包括中国传统诗学在内的东方文化视野的吸纳所致。当代中西比较诗学对话的危机,不仅体现对于片面地将"对话"解释为"理解与沟通"的理论解读层面,而且存在于机械地套用西方诗学话语"阐发"中国诗学话语的具体实践层面。而破除中西诗学对话危机的出路在于突出对中西诗学话语的语言性分析,通过对中西诗学话语的分野、融合和转换的揭示、归纳和总结,为中西诗学深层次的理论对话的展开创造必要的条件。中西比较诗学研究将不可避免地告别惯常的文化或哲学比较模式,围绕着中西诗学话语的分野、融合和转换这一主轴,坚定地走向中西诗学的语言阐释之途。  相似文献   

8.
现代中国性别诗学观是晚清民国时期伴随现代中国的形成而逐渐生成的,“民族国家共同体”意识是其独特之处。现代中国性别诗学观的生成与发展同时、同步、同向于民族国家的现代建构,这既是一种时代的选择,也是女性解放的内在要求。“民族国家共同体”意识下的现代中国性别诗学观亟须正本清源,进行价值重估,其不仅是与女性解放的社会历程和文学实践相契合的历史产物,也带有鲜明的传统性别文化印记。女性文学研究中的“‘性别压抑’说”与西方身份政治思维有关,在身份政治愈来愈向激进化、极端化发展的今天,“民族国家共同体”意识下的现代中国性别诗学观愈发显示出不可或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章围绕夏志清学案考察并澄清以下问题:第一,夏志清以艾略特早期诗学建构起《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整体观念框架;第二,艾略特早期"感受性统一"理论的复杂性以及艾略特中晚期诗学所做的修正与补充;第三,夏志清将艾略特早期诗学运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得与失,重点评价这一批评的价值偏颇在大陆学界的"负效应"。旨在凸显近30年中国文学语境中关于优秀文学与伟大文学的诗学级差问题,此为"重写文学史"之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10.
英国浪漫主义和其他西方话语,始终是中国五四时期浪漫主义诗学视野中的主要理论资源,是构成中国诗学由古典走向现代建构的重要知识背景.中国五四浪漫主义诗学在规模上不及英国浪漫主义诗学;在诗学理论上,它是在英国浪漫主义诗学的影响启发下建立起来的;在文学创作上,中国浪漫主义诗学是通过对英国浪漫主义作品的译介并与中国古典诗学理论相结合形成自己特色的.中国五四浪漫主义诗学呈现出同英国浪漫主义诗学的诸多共同或相似的特质和样态,包含着本国传统文化典范的"潜在倾向",事实上制约着对外来文明的解读,进而规定了接受外来文化的重点、范围,也规定了外来文化的影响所能达到的深度.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诗学观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诗歌语言意义研究的先河,其"师承"是西方现代诗学,他所提出的诗学主题对中国现代诗学有着丰富的启示,对于今日诗歌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比喻及其组织,直指现代诗歌旨趣的核心,从瑞恰兹、燕卜逊而来的诗歌意义分析也为中国诗学的现代化作出不可忽视的贡献。然而其诗歌实践与"远取譬"诗学主张,终究未能到达语言本体论上的诗学认知。朱自清对新诗的合法性与独立性的阐述表明,在明了"传统"的内涵以及传统诗与现代诗的根本差异之后,中国诗歌应该踏上现代性的自主发生之途。  相似文献   

12.
"初期象征派诗歌"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第一个初具流派思潮性质的诗歌潮流,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一个开端.它的诗学思想明显渊源于法国前期象征主义,在某些诗学范畴的阐释上带有明显的移植嫁接性.然而,这种"移植"和"嫁接"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方现代主义诗学与中国古典诗学的相通契合性.本文既充分考虑到法国前期象征主义诗歌对于初期象征派诗学思想的渊源性,又面对诗歌的文本现实,勾沉检索诗学理论文献,考查了"契合"、"象征"、"朦胧"、"纯诗"等重要诗学范畴,探源索微,比较异同而总结其中诗学思想"移植"、"嫁接"、演替、嬗变之规律.  相似文献   

13.
郑艳 《东岳论丛》2023,(4):44-53
从比较的角度而言,中国诗学理论与西方诗学理论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别,也有着可以对话并且兼容的成分。在明细化的现代学科建设与平等学术对话的社会背景之下,中西诗学互鉴为重新认识和研究某种文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域。以这一视域为起点,重新发现中国传统民俗志的本土化与多元化特征,进而探索民俗诗概念的生成,是中西诗学互鉴的实验性探索之一,也成为建构民俗志诗学理论的重要切入口,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增添新的理论注脚。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同时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程作知识谱系学的梳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程,与中国现代革命文化的发展进程是一致的.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中,也有人的文学和人民文学两种主要的文学现.如何认识这两者的关系,如何在新时代汲取其理论资源,建设当下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五四新文学运动与1928年以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关系,吸收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两个主要理论与实践的资源中的有益的东西,在科学发展现指导下,解决好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五四"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学运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共同起点,它们之间互为联系、影响、呼应。"五四"观念上的变革、理论上的倡导和现代传媒的推动共同促使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历史出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与近代知识体系、文学体系的建构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深入的交互。"五四"儿童文学从理论、创作到编辑出版,逐步地完成了它在发生期的成长历程,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也与主流的文学话语、机制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意象是中国诗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中国现代诗学继承中国古代意象诗学传统,接受西方现代意象诗学影响.本文阐述了影响中国现代意象诗学发生的中国古代意象诗学源流与西方现代主义意象诗学资源,探讨了中国现代意象诗学的发生期的理论形态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八十年代以来中西诗学比较研究的状况,从目前诗学研究现状出发,提出在不同文化土壤、不同理论体系之间的诗学比较,重要的是要构搭彼此“相遇”的桥梁和寻求对话的“中介”,用一种开放的眼光审视中国传统诗学,以西方文论作为参照,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一方面寻找本民族诗学在世界诗学中的地位,一方面发现本民族诗学和世界上其他民族诗学之间的汇通点,以促进中国诗学的走向世界和世界性诗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西方美学、诗学对中国诗学范畴现代转型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刺激并促使中国传统诗学范畴的现代转化;其二是西方美学、诗学的某些因素或范畴直接进入中国诗学,成为其有机构成部分。梁启超等人以佛学格义西方哲学、美学、诗学,使得中西两种审美诗学在对接与互释中走向新的对话和融合,从而刺激并促进了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晚清佛学复兴在诗学中的表现,一方面是此期诗家引佛语以入诗;另一方面是在这种以佛学与西方美学的对接中产生了中国现代诗学的许多范畴,或者是在某些原有的中国传统诗学范畴中同时渗入了佛学和西方美学(诗学)的某些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学的现代转换”工作在 2 0世纪初与世纪末得到了一种奇妙的响应 ,这一方面说明五四诗学革命中的东西方诗学互动式创造具有合理性 ,另一方面也说明现代诗学发展必须重新找回被丢失了的诗学传统。古典诗学现代转换的根本意义在于 :发掘民族诗学的文化生命价值使之成为现代人的真正价值依托。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中,是早就被人们注意到了的。许多研究者屡屡将五四新文学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甚至在列举它们的若干相似之处后直接称五四新文学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但这种表面类比和简单等同的方法并不能真正科学地说明五四新文学运动和欧洲文艺复兴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受到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巨大影响,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历史客观事实,但是,问题不在于简单地承认这个事实,而在于深入地探究欧洲文艺复兴在哪些方面影响于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而后者又怎样接受了这些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