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庄永琼 《科学咨询》2009,(18):52-52
新课程标准规定学生习作:"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相似文献   

2.
朱光德 《科学咨询》2009,(10):42-42
语文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作文课不好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初一时,我对全班学生就作文心理进行了一次调查,不喜欢作文的学生竟有三分之二以上.问之,答日:"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而阅读是吸收,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输出,是阅读的运用.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得从阅读教学入手.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将写作教学融入在阅读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语文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作文课不好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初一时,我对全班学生就作文心理进行了一次调查,不喜欢作文的学生竟有三分之二以上。问之,  相似文献   

5.
作文最能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存在着三个弊端:一是作文缺乏科学的训练体系,存在盲目性与随意性;二是作文教学不得法,阅读与写作严重脱节,学生认为作文是老虎,畏虎而退;三是作文要求不明确,训练不到位,  相似文献   

6.
湛玉林 《科学咨询》2008,(22):40-40
作文最能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存在着三个弊端:一是作文缺乏科学的训练体系,存在盲目性与随意性;二是作文教学不得法,阅读与写作严重脱节,学生认为作文是"老虎",畏"虎"而退;三是作文要求不明确,训练不到位,效果不明显,普遍存在着"少、慢,差"等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高职医学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日常教育培养衔接缺乏可持续性、党员教育内容缺乏精准性和实效性、党建工作队伍缺乏稳定性等问题,探索“一主线二机制三队伍四融合”的党建工作模式,力求提升学生党建工作质量,为党的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9.
现在初中学生的口语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操练英语口语的机会,缺乏操练英语口语的语言环境,缺乏操练英语口语的时间和空间,老师对英语口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对英语口语缺乏信心。这些都是中学生口语薄弱的症结所在,现笔  相似文献   

10.
三分法与管理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东川 《管理学报》2009,6(7):861-866
三分法包含两个侧面:一分为三,三合为一.三分法是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哲学.世界上许多事物都具有三要素结构,人类具有一种"三要素思维定势":对于各种事物往往进行"三要素划分",处理问题实行"三兼顾原则"和"三结合原则".三分法在管理工作中很有用处,应当加以研究和宣传.三分法与两分法相结合,可能会成为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正人从感知世界伊始,面对的一切都是新:新的人、新的事物、新的思维观念。这些是已存在的,只需正确的去接受。而当人成为独立于社会的个体后,不但要面对无数新的事物,而且必须创新出新的东西来。拥有很强创新能力的人应该极易适应这种要求的。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犹为重要和必要。这样才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为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新人。何谓"创新",应该理解成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是新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的教师体罚学生的原因在于:一是教师的封建残余教育思想严重;二是教师的法制观念淡薄;三是有些教师缺乏良好师德;四是"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五是教育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六是学生的不良个性和表现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很大的进步,但却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的小学生唯我独尊、缺乏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弱、社会适应能力差等心理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和谐发展."三生"德育关注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三者的有机整合,为我们如何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提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从事美术教育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对学生而言等待美术高考成绩的日子何其难熬,焦虑感一直伴随到成绩揭晓.分析学生焦虑感形成的原因及其表现,积极引导学生用科学方法认识事物,消除焦虑感.  相似文献   

15.
廖中华 《科学咨询》2008,(16):77-77
兴趣是学生力求接触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关键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是这一事物最易诱发大脑皮层的兴奋,且使兴奋持续,而这种兴奋则是大脑对该事物认识、理解记忆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一、基本情况
  小徐(化名)是三年级十班学生,他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学生们打交道。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坐在座位上总是佝偻着身子。一副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的样子,导致自信心的缺乏。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学生力求接触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关键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是这一事物最易诱发大脑皮层的兴奋,且使兴奋持续,而这种兴奋则是大脑对该事物认识、理解记忆的最佳状态。如果学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的研究认为 ,人的情感与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紧密联系的 ,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的发生。教育教学实践证明 ,一旦师生展开愉悦的心理沟通交流 ,建立起友好的情感 ,学科的学习兴趣就浓厚 ,注意力就集中 ,记忆力就越好 ,教师就教得愉快而尽力 ,学生就学得轻松而带劲。所以教学要高度重视 ,师生之间的心理适应 ,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反之 ,若教师缺乏对学生心理的研究 ,缺乏对学生的爱及人格的尊重 ,只是枯燥无味地讲述或训斥埋怨 ,就会造成师生间心理隔阂与对立 ,其结果是教师吃力不讨好 ,学生学习被动而消极。因此 ,在英语课堂上 ,教…  相似文献   

19.
钱桂莲 《经营管理者》2009,(15):300-300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新课标指出:“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而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常常是建立在说话的基础上,即先产生口头语言,再由口头语言转变成书面语言。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写话能力,必须与说话训练相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语感,下面是我在培养学生说话写话能力方面的一点个人心得。一、激发兴趣,提高说写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探求、获取知识,产生奇思异想不竭的原动力,激发儿童写话的兴趣,离不开以下几点:1.丰富生活,感受生活。生活是知识的大课堂。因此,鼓励学生去多观察,多体  相似文献   

20.
唐丹 《科学咨询》2008,(10):71-72
现在初中学生的口语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操练英语口语的机会,缺乏操练英语口语的语言环境,缺乏操练英语口语的时间和空间,老师对英语口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对英语口语缺乏信心.这些都是中学生口语薄弱的症结所在,现笔者谈谈就自己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供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