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妙玉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的出家人。从茶艺显精神、诗才呈禅理、弈棋接众生、修花惜生命中,妙玉真心修行的特点得以显现。然而,因生病而出家,为权势不容而离乡,被贼人劫持而陷污的三重悲剧,又描出了方外的惨痛。  相似文献   

2.
门宦作为伊斯兰苏非神秘主义涵化中国宗法体制的产物,系中国伊斯兰教一种重要的社会存在,嘎德忍耶门宦作为中国四大门宦之一,以其独特的出家人制度及修行方式受到关注。嘎德忍耶出家人制度是将坚忍守贫的苏非戒律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式之一,以前学界将这一制度“佛道化”是有偏颇的。  相似文献   

3.
有四个和尚,为了修行,他们一起参加禅宗的“不说话修练”。四个和尚当中,有三个道行较高,只有一个道行较浅。由于修炼时必须点灯,所以点灯的工作就由道行浅的和尚负责。修炼开始了,四个和尚围绕着那盏灯,盘腿打座。几小时过去了,四个人始终默不作声。这时,油灯中的油愈燃愈少,眼看  相似文献   

4.
[摘要]本文探讨自证分功用、禅观主体与唯识宗的修行。自证分的功用,仅是对见分缘相分事件之当下见证,并无“观照实相”等“慧观”作用。禅观或“慧观”的主体,或者说修行的主体,是慧心所。而能观照真如实相的是根本无分别智,即无漏慧,不但自证分无“观照实相”的作用,即使是凡夫的现量、无分别的识和心所,也无此作用。进而探讨禅观或修行,唯识宗的修行理论和方法是大乘修行的根本之道,般若经等大乘经典与中观宗等的修行理论和方法,虽与唯识宗有若干差异,但根本上是相通的。大乘修行的主要特征是:经三大阿僧祗劫,修诸波罗蜜多(六或十波罗蜜多),通过闻思修等步骤,依自力证道。依此评判禅、净、密等修行,禅宗是特殊法门,只适应上根利器或修行已到火候者。禅宗修行有利有弊。净土宗修行是方便法门,由于此法门较为方便,各宗都将自宗法门与净土法门作为双修法门。密宗是依他法门,此宗强调修行者须依上师方能修行有成,而无论上师是否有成就,都需将上师视作佛,故而适应需依赖他力的修行者。这些法门虽有各自的利益,但以唯识宗修行为代表的大乘佛教修行的根本之道不容否定。  相似文献   

5.
玛久拉仲以独创的一整套宗教理论与修行方法,创立的藏传佛教觉域派,不仅对藏传佛教诸宗派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且对藏族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玛久拉仲化身的空行母不时出现,通过她们,我们可以发现玛久拉仲对藏传佛教及藏族女性的深远影响。觉域派作为藏传佛教的一种支派,既是一种文化,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和通达而完备的哲理学说,且在此丰富的思想体系和哲理学说上建立了自己的信仰,从而使广大的觉域派行者有了自己的信仰和修行目标。  相似文献   

6.
女性出家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生存状态是一般人难以涉足的神秘世界。以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尼庵为考察中心,通过田野调查方法,分析尼庵和女出家人的历史沿革,并从女尼的出家原因,日常生活,经济来源与支出,社会交往等多个方面来呈现当代女尼的生存现状,并对女出家人的生存境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跑马场与近代汉口消闲娱乐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1年汉口开埠通商后,西人纷纷在汉设立租界,酷爱赛马的英国人在汉口首创西商跑马场,给汉口市民带来了全新的消闲娱乐方式,从此传统的消闲娱乐方式开始转型.随后华人模仿学习西人的消闲娱乐方式,创设了华商跑马场,并将赛马逐渐本土化.而中外绅商共同建立的万国跑马场则打造了汉口赛马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8.
净空是台湾知名的当代高僧。他认为佛教是佛陀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真善美慧的教育。释迦四十九所说的一切经,内容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知觉名佛菩萨,不觉名凡夫。修行就是将人们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想法、说法、做法,加以修正。佛教的修行纲领是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并依戒定慧三学,以求达到此目标。修学的基础是三福,待人依六和,处世修六度,遵普贤愿,归心净土。净空的佛教观中的和谐论与孝论对于建设和谐生活与核心家庭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要]在中国文化史上,修行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儒、释、道三家都讲“修行”,但如何修行?修行有什么作用?要达到什么目标?向来有不同的认识。道家与道教遵循“大道”法则,进行身心修行,提升精神境界,这种修行方法与境界的主旨是“自然快乐”。就发生程序来说,自然快乐包含三个步骤:通音化气,感动诸方,动乐有时。修道的自然快乐,有助于修道者保持良好心态、健康长寿,激发生命创造力,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有助于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有助于社会的整体健康和长治久安,也有助于处理好人与宇宙天地的关系,营造美好的生存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0.
正马金凤是国宝级豫剧大师,如今年逾九旬的她依然眼不花耳不聋。谈到长寿之道,马金凤说:"我的实践体会是——人不能闲着。"多想好事,学会排解在马金凤看来,精神上的修炼是第一位的。人生不可能事事顺心,处处如意。遇到不开心的事,该怎么排解?马金凤说:"啥时候你遇见不高兴的事了,你就光  相似文献   

11.
林青霞 《社区》2010,(2):53-53
台湾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2009年2月3日下午在台北圆寂,享年79岁。 大约是8年前,我发觉我这个人太计较,总以为别人应该理所当然地对我好,而经常让自己很不开心。也影响别人的情绪。所以我决定去修行。我想要有包容心,也想让自己肚子能撑船。我回台寻找大师,很幸运的,在因缘际会之下,我有幸见到圣严法师。  相似文献   

12.
纵观苏辙一生,以儒为宗,兼融释老,晚年作《老子解》,道家思想对其有深刻影响,这主要表现在苏辙与道教的因缘、人生观、政治观、修炼道术等四个方面。苏辙其人生于崇道重镇蜀地,且天性近道,仕宦生涯中以不为外物所役、自然无为的道家思想作为人生观。在政治上,苏辙将道家思想视作儒家思想的补充,认为其同样有治世之功用。在实践上,苏辙修行道教内丹术以强身健体。  相似文献   

13.
对于大师,我不知道标准是什么,只要有人封号我就认为是大师了,好像选举,有一群人提名就得了。仔细回味,发现做大师难,难得有人称之为大师,难得成为了大师还要代表一大群人说话。更难的是,被称为大师之后,还当众被发一个大师工作室红匾,接过红匾之后申明不想当大师而继续干着成就大师事业的大师。  相似文献   

14.
青海地区诸部首领史 本书分南北两部记述,由于层次关系,先谈北部青海地区诸部首领的历史。《菩萨本生鬉论》中云: “此处兰似宝石光, 恰若日光熔兰天, 举目四眺无边际, 潜入无底深洋中。” 大海深沉博大、湛兰夺目,这美丽的颂词同样也适用于青海湖。青海湖俗称“赤雪甲莫”,湖中有海心山,乃系特殊修行地。噶丹嘉措大师赞曰:  相似文献   

15.
修炼一词究竞出于何处,该不是很多俗世女子所在意的,只知西湖边有那白素贞千年法术修炼得道时,低头不语回眸一笑便虏获了傻书生许仙的心,那是怎样一种震撼无法考究,而演绎了白素贞的赵雅芝时至今日依然宛如少女般明眸皓齿,让人直叹岁月对她的眷顾,这其中除去美貌的成分在内,剩下的怕是人人都懂得却修炼不精的气质一词。  相似文献   

16.
李秋生 《中华魂》2011,(2):27-27
近些年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大师",他们预测未来,指点迷津;他们自我修行,教人养生;他们观察风水,指挥建筑;他们牵线搭桥,保人升官。他们不是神仙,胜似神仙,一些人对他们的崇拜指数远远超过当红明星。  相似文献   

17.
葛洪主张物质可以变化,物质变化是客观的并遵循道,人可以通过术使得变化向人所需要的方向进行。为此,他阐述了道与术的关系,认为道是唯一的,术则具有多样性,道统率术并指导术的修炼。他认为,神仙是存在的,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是可能的,修炼术的最终归宿是得道成仙。从修炼术的需要出发,他研究了人体的形神关系,探讨了医术、金丹术等,强调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为修炼术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葛洪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道教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天葬是现今藏族人民选择最多的一种葬仪。这种特殊的习俗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即藏传佛教中观论“人无我”、断除“我执”的思想。把中观思想引入藏族葬俗的是印度瑜伽僧帕·当巴桑吉和他的亲传弟子、西藏佛教史上觉宇派的创始人女密宗大师玛久拉仲。这两位大师及其教派教义提倡的理论和修持,尤其是觉宇派的灵魂观念,成为藏族天葬习俗产生及普遍流行的最主要原因,并对藏族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学术大师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大气象。"大师"是"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大师的学术高度是自己创造的和时代造就的,大师也是一个互动性、接受性的存在,单有高深的学问而无众人的尊崇,难以称得上大师。他们既是深厚传统的集大成者,又是开一代风气的先  相似文献   

20.
禅宗大师十分重视"以音声为佛事",不仅在理论上提倡、阐释,更在实践中丰富、发展。所谓佛事,指有益于佛法、发扬佛德、教化众生之事。在禅宗典籍中,音乐歌舞乃"音声佛事"的主要内容,它们涉及赞呗音乐、教化音乐、供养音乐、法事音乐、修行音乐等各个方面。音声佛事乃是宣扬佛法、教化众生、自我修持的重要法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修行法事乃是每个僧尼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其经常性的修行法事活动项目,为每天必须进行的"朝暮课诵",它是佛教最基本、最普遍的法事活动,是僧侣每天生活的基本内容,"犹人日用饮食,不可无也";而"朝暮课诵"乃是"以音声作佛事",即用诵经、唱佛名、歌梵呗等赞颂佛、供养佛,所以禅僧们是天天生活在美妙和雅的佛音的熏陶之中,因而音乐审美活动成为他们生活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