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率的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主要有两种——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体制是以计划机制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体制则是以市场机制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在争论的问题。过去一直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理解为社会制度,认为计划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有计划发展国民经济的社会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而市场经济则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利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自发调节经济运行的社会经济制度,是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我们还把计划经济与计划调节…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新型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通过价值实现经济联系的社会经济形式。按照传统观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否定。实践表明,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并没有否定商品经济,否定的只是私有制的无政府状态的商品经济。在历史上,商品经济是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独立的互不依赖的私人劳动的产品,才作为商品互相对立。”“谁也不知道,他的那种商品在市场上会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揭示和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他同时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是无政府状态的。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必将导致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便成为历史的结论。马克思同时预言,未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实现公有制以后,将不再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人们可以自如地在生产、交换、流通、分配过程中,通过严格的计划,使其经济按比例地发展,并将彻底摆脱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无政府状态而频频出现的经济严重比例失调和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4.
一、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不存在因果关系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计划经济和竞争看作是水火不相容的。这种传统观念主要是由于把竞争与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视为因果关系造成的。既然竞争必然导致无政府状态,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又是计划经济的对立物,那么,逻辑的结论必然是二者必居其一。其实竞争与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恩格斯讲过:“商品生产同任何其他生产形式一样,有其特殊的、固有的、和它分不开的规律;这些规律不顾无政府状态,在无政府状态中,通过无政府状态来为自己开辟通路。这些规律在唯一保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它的木特征在于社会主义的国家计划具有指令的性质。指令性计划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基本标志,因为首先,计划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必然导致指令性计划。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计划经济产生的两个条件。从生产社会化来说,必然导致实行指令性计划。社会化大生产有许多特点:一是各部门、各地区和各生产单位之间通过互相提供产品,形成了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专业化协作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学界曾流行过一种观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经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证明这个论断是难以成立的,况且有些西方学者也不这样看待这个问题。实际上,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经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经济。因为不论市场机制,还是计划机制,都是调节生产和交换的手段。每个国家究竟采取市场机制还是采用计划机制,或者两者结合地调节国民经济,取决于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我们看到,调节经济的机制和手段的变化,不反映社会经济制度根本变化。资本主义实行经济计划…  相似文献   

7.
实行计划经济的思想来之于马克思,是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发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无政府状态。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与生产关系发生对抗性的矛盾,最后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因此,马克思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将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十月革命胜利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各国实行计划经济都是照搬马克思的理论。一般实行的都是高度集权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过分集中的指令性的统一计划制度。国家机关是全部经济生活的主体,企业的经营活动完全受制于上级下达的指令性计划,计划无所不包,指标繁多,实  相似文献   

8.
反思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遭遇的发展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苏联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存在的主要矛盾的认识 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许多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但从来没有像20世纪这样划分得如此鲜明:一是市场经济,二是计划经济.与它们相对应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19世纪,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进行分析和批判之后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理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社会主义价值理想是基于西方发达工业社会构建的.严格说来,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纳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视野.在马克思的晚年,他曾关注过东方,并提出了关于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著名设想.但是,这一设想只是对东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新道路的设想,而且他又同时为这一设想提出了严格的限定条件.  相似文献   

9.
由于许多人的努力,已经明确了苏联这个国家的社会特征是,在社会主义或者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一方面存在着几乎完全陷于无政府状态的、被压榨的广大人民群众,另方面存在着占有无限权力和特权的统治集团。但是关于苏联社会的性质以及发展原则、统治集团的阶级本性、对外侵略的国内原因等问题,至今仍处于探索的阶段。斯威齐的《革命后的社会》一书是作者长年研究的成果,是说明上述问题的有力线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马克思对未来社会是个人自由、全面、充分发展的论述,首次提出个人能力取代私人资本,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性标志。个人能力为基础的经济是社会经济制度经历暴力经济、权力经济、资本经济阶段后的更高级制度。论述了能力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关系的基石出与标志,它规定与影响社会生产关系的运行、结构与趋势。指出能力经济分析将有助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这一科学论断摒弃了把社会主义看作产品经济的传统理论,正确地区别了现阶段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质差别,阐明了有计划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基本特征,为改革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一般原因及其规律由于商品经济既不同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也不同于各个独立的社会经济制度,而是一种受各种经济制度影响的经济形态,并存在于不同的经济制度中。因此,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商品经济都有其不同的历史实现形式。如以实现自我消费为目的而进行交换的小商品经济,以实现剩余价值为目标而进行交换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实现全民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可以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小小商品所体现的目的、利益和社会关系是不同的,甚至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为交换而生产、等价交换、社会必要劳动决定它的价值等基本属性却都是共有的,并在某种特定方式下运转和发挥作用。所以,要进一  相似文献   

12.
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任何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问题。正因如此,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把反对社会主义的矛头首先指向社会主义公有制。他们以种种借口,罗织罪名,反对公有制。公开发表“私有制宣言”,妄图改变我国社会制度的经济基础。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公有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私有化鼓吹者认为“公有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不适应”。借口生产力的变化,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主张用私有制取代公有制。这种观点既违背资本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不少教科书和学术论文有“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规律”的提法。许涤新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也把它作为一个辞条,定义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特别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因竞争而造成无政府状态的客观必然性。”对此,我提出下面的疑问,以  相似文献   

14.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具有某些共同之处,如:教育普及,居民文化教育水平较高;现代科学技术水平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人民的物质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政府采取各种政策和社会福利措施来缓解社会政治矛盾。因而这些国家的社会政治局势长期相对比较稳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是以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为根本经济制度的国家,实行的都是市场经济。从这一点上来看,它们的性质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每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自然资源条件有差别,国内的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理论界出现了一种颇具影响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提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劳分配)”的公式①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既指出了资本主义自行扬弃的过程中释出了新社会的因素、新的经济制度要素,又强调这些新社会的因素、新经济制度要素还仍然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之内。意味着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进程中正在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做好日益完备的物质准备,但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不断发生部分质变而自行长入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做法,是一种立足于自我改进、自我完善上所采取的举措,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和根本性质并没有因此而发生变化,不能把它当作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我们观察现代世界历史发展和当代社会主义问题的基本理论武器。一、科学地认识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早在1848年,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个科学结论是从两个方面的科学论证中得出的。一方面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自然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所有制形式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大机器工业,其本身是社会化的大生产,必然同资本家的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产生尖锐的矛盾。资本主义几十年的工业和商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造成了比过去一切世代总和还要大的生产力,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占有生产  相似文献   

18.
近来,由于所谓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中正在发生的“震荡”、运动和变革,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争论日趋激烈。大家都在大嚷大叫什么社会主义制度的彻底失败,许多人根本无视变革过程的其他阶段,断言这些国家应完全否弃社会主义体制,转向资本主义制度。有些人提出社会经济制度与政治体制之间存在着某种机械关系的观点,得出社会主义与民主之间不可兼容的武断结论。他们断言只有资本主义制度才可能有政治民主,而社会主义类型的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西方政治民主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 50年代以后 ,由于科技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但是 ,由于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相对于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利益表征度、社会成员参与度和透明度等量的规定性上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能不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内萌芽成长?在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伯恩斯坦、考茨基的理论破产之后,这个问题本来不存在什么争论,然而,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中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有人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科学技术某些方面的突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并且已经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逐步产生出来”,特别是“自从股份公司出现以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开始向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对这些观点,我们有不同看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扬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之内马克思主义者历来认为,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的是在一定质的范围内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