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 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①主要指《红楼梦》多层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极大地表现了人物的真实性。除此之外,在改变“传统的写法”方面,还应该注意到“在典型环境里再现典型人物的思想和性格”这一突破。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曾经指出:“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我们深深地感到:对于柯云路同志的长篇小说《夜与昼》也可以这么说:“自有《夜与昼》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一在建国后的二十几年中,我国的文学作品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写法,即总要有一个中心情节,而活跃于中心情节中的则是中心人物——作品的主人公。这种情况在十年浩劫中,经过“四人帮”的改造,就成为“三突出”的僵死模式。新时期十年文学,在很多方面打破了这种模式,但仍然离不开写中心情节和中心人物。当然,笔者毫无贬低这种写法之意,只是说除了这种写法之外,难道我们再也找不出第二种写法了吗? 《夜与昼》使我们耳目一新了。  相似文献   

3.
才子佳人小说与《红楼梦》的真、善、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任何文学作品所进行的剖析,最后都可以归结为真、善、美视角上的评价。本文着意于才子佳人小说和《红楼梦》中各自“真”的纯度,“善”的深度及“美”的高度的观照与比较,试图概括回答《红楼梦》如何脱尽了才子佳人窠臼、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  相似文献   

4.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对《红楼梦》的这个评价非常精辟、确切。别的不说,单以诗词的运用而论,《红楼梦》就颇有独到之处。众所周知,在小说中穿插大量诗词,并非始自《红楼梦》,早在唐人传奇、宋元话本里即如此。至于后来的才子佳人小说,更是满纸诗词歌赋。这些作品里的诗词,它的  相似文献   

5.
张志 《南都学坛》2003,23(4):42-48
现代主义文学具有杂揉化、“元小说”化、神话化、魔幻化、未完成性、象征性等多种特色,在内容上也表现为对人的命运以及人与他所处的生存环境之间乖谬关系的关注,这些特点在《红楼梦》中也有所体现。正如博尔赫斯能视韩愈为卡夫卡的先驱者、《获麟解》“或多或少都具有卡夫卡的特色”一样,我们也可视曹雪芹为现代派的先驱者,《红楼梦》“或多或少”具有现代主义文学的特色。《红楼梦》与现代主义文学在“形式”“调子”和“思想”等方面都具有不少的“相似”之处。《红楼梦》对“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的“打破”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6.
鲁迅说过,《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它把“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正因为如此,《红楼梦》才成为一部杰出的政治历史小说。它以高度的思想艺术,深刻地揭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吃人的本性和腐朽的本质,表现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刘老老三进荣国府这一情节,虽然在全书中所占篇幅不多,但也充分体现出这一点。刘老老是一个“只靠两亩田度日”的农民。她所依附的女婿,祖上做过小官吏,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文学原理告诉我们,分析、评价一部文学作品,首先应该从作品实际出发,而不应该从什么定义概念或现存结论之类的原则出发。讨论《红楼梦》的主线和主题也是这样,应该根据作品实际,从对作品的具体分析中得出结论;反之,那将是不科学的和有害的。 一部作品的主线和主题,也就是这部作品主要写了什么和表现了什么的问题。象《红楼梦》这样一部思想深邃、结构宏伟、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在文学史上打破了传统的巨著,人们对它的主线和主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同看法,这本来是正常的现  相似文献   

8.
“夫敷华掞藻,立意遣词,无一落前人窠臼。”戚蓼生在《石头记序》中对《红楼梦》给予了很高评价。林纾亦云:“中国说部,登峰造极者无若《石头记》。”《红楼梦》“不依古法但横行”的艺术与思想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其睹的,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当然,《红楼梦》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是时代酿成的奇花,没有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宋代讲史平话,没有《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等也就不会有《红楼梦》。《红楼梦》之所以“登峰造极”,关健在曹雪芹能破旧立新,翻新出奇,尤其在人物塑方面更是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本文只就人物塑造方面谈谈《红楼梦》对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突破。(限于水平及篇幅,只论述其突破表现,至于原因、过程不在论述之列、望方家谅解。)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在他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论述中以及在他的杂文中,反复地论述了一个文艺创作中的重要的美学原则,概括起来,就是“美恶并举”、“美丑泯灭”。在一九二四年,他在西安作了题为《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的演讲,对于《红楼梦》说了如下的话:“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全面深入地研究了中国小说史之后,给《红楼梦》以极高的评价,说:“自有《红楼梦》出世以来,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如同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艺术巨匠一样,曹雪芹以他毕生心血结晶创作出来的这部巨著,把我国古典小说艺术推向了一个新高峰,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伟大杰作之一。曹雪芹取得这样高的艺术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成功地进行心理描写,也就是着重刻画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不断发展变化的历程,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说明,曹雪芹对人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红楼梦》在题材、主题、人物思想性格、结局、环境烘托、取材现实带有自传色彩、个性化的语言等七个方面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较为系统全面并有新意地论述了这一个题。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打破传统思想的创作题材,作者受生活时代制约,规定了作品继承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敷演故事的传统写法。曹雪芹继承并发展“假语隐寓真事”传统的创作方法,规定了作品具有“两面皆可照人”的特征;也规定着作品千万不可读正面,只读背面的读法。这三个规定,不以任何读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13.
突破传统启先河──论“临川四梦”的人物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显祖“临川四梦”的人物塑造,与此前戏曲小说较为单一浅显的人物形象相比,具有更深刻复杂的性格内涵,反映出性格“二重组合”的原理,其中有阳刚与阴柔的组合、喜剧与悲剧的组合、崇高与卑贱的组合等。他所以能臻登这一境界是因为具备两大优势:创作思想比较开放;着重发掘生活真实。鲁迅曾激赏《红楼梦》人物塑造的“美恶并举”,认为它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实际上率先对传统格局发起冲击并开其先河的,正是“临川四梦”。  相似文献   

14.
一《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鲜明反封建倾向的政治历史小说。它象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出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它又是一份判决书,宣判了没落地主阶级的必然死亡。象这样一部小说,从它问世以来,一直遭到地主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者的诬蔑、歪曲,本不奇怪,这是阶级斗争的必然现象。反动阶级懂得,对于象《红楼梦》这样为广大人民喜爱的进步作品,禁是禁不绝的,还必须用各种方法去抹煞和贬低它的意义,歪曲和篡改它的思想。买办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胡适宣扬《红楼梦》“全书的‘旨义’”是“闺友闺情”,其罪恶目的就是妄图用这种反动观点去“指导”青年阅读,阻挠他们正确认识《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赵姨娘借助巫术几乎致死凤姐、宝玉,《金瓶梅》中潘金莲用驯猫扑肉的方法致死官哥儿。两种写法实际上是“神事”和“人事”因素的比较,很明显,《红楼梦》在这一点上的现实主义程度远不如《金瓶梅》,且《红楼梦》中巫术的写法也不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正确对待《红楼梦》中的伏笔问题伏笔,是中国小说文学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研究古典长篇小说中的伏笔艺术,最早见于金圣叹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他认为其中不少写法,“有隔年下种,先时伏着之妙”。以后到了脂砚斋等人评《红楼梦》,认为其中不少写法是“伏线”、“伏笔”、“伏后文”,是“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等等。然而今之研究《红楼梦》者,却很少接触这一课题,原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在人物塑造手法上打破了传统的“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写法,塑造出了正邪两赋、美恶并举的人物形象。曹雪芹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研究,表现了深藏在人物性格内部的美丑对照和组合。他改变了以往的才子佳人的俗套,把人的性格深层的矛盾充分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虚构了一个“太虚幻境”。两百多年来的许多红学家们,大都认为它表现了佛教的宗教思想,宣扬了佛教的“色”“空”观念。这种见解与曹雪芹的世界观及作品的具体实际是不相符合的,对正确理解与评论《红楼梦》是有害的,应该通过讨论,加以廓清。  相似文献   

19.
简化汉字是文字的一项重要改革,对于广大人民学习文化、普及文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简化汉字要符合文字的发展历史,要科学地改革,要有一条正确的轨道。 《新华字典》中的“華”字的简化字有两种写法。“华” “(亻匕十)”我认为简化成“华”比较科学。因为古“(亻匕)”字是写成(?),《说文·注》解释为:“教行也。” “匕”读(huà)“七”读qī,“華”字简化成“(亻匕十)”是取了“(亻匕)”的音,也就是说“(亻匕十)”的右上部首应该是“匕”(huà),不应该是“七”(qī),《新华字典》并存两种写法,我认为应该统一成一种写法,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丰富的内涵和创新的艺术特色,至今仍是研究者发掘不尽的文学宝库,瞻之弥巅的艺术高峰。本文仅就“冷香丸”与“梅花雪”两则细节描写,作为《红楼梦》中的一勺,来看它与人物性格和谐统一的美学构思。在《红楼梦》第七回里,有一段写周瑞家与薛宝钗闲话家常的细节,其中薛宝钗谈到了“冷香丸”的由来。周瑞家听后笑道:“阿弥陀佛,真坑死人的事儿!等十年未必这样巧的呢。”确实,乍听起来,这“冷香丸”很是奇巧,近乎荒诞。然而它与后面情节的发展,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