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全球化应运而生。金融全球化加速发展,构成了金融危机接连不断的基本背景。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给我国金融安全的维护带来了严峻挑战。为引,我们要增强金融安全意识,提升金融安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加快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强金融产业基本建设的力度;此外,要在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为各国带来利益和风险 ,使国际经济活动内容日益丰富 ,对于国际金融体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全球化实际上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国际社会认识到各国自身金融体系的坚固性对世界金融稳定的影响 ,以及金融管制全球化协调与合作观念的重要性。全球化的金融市场要求规范完整的金融体系。确立适应我国根本经济利益的金融法制新理念 ,并依此建立健全金融法制 ,是保障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前提和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金融创新是推动金融市场发展的活力源泉,但近年来金融工具的过度使用以及金融监管缺失等问题都导致金融市场的发育迟缓甚至倒退。本文在理清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对各类金融创新的异化现象及其原因进行梳理,力求为金融异化现象的防范提供可选途径,这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民间金融态度的转变,对于民间金融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农村民间金融问题,为其规范化、合法化发展提供良好平台,对促进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我国当下农村民间金融市场的现状、特征和问题,对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市场未来的发展之路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措施,制定适宜的方针政策来最大限度地化解它的消极作用,从而多管齐下治理农村民间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5.
尽快完善我国金融市场是适应金融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时间不长,存在问题很多,市场效率不高。在金融市场的构建方面,我国既有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又可以从发达国家的体制变革中有所借鉴。总的取向是应当更多地让市场来配置金融资源。  相似文献   

6.
离岸金融由于其运行体制独特,容易逃脱各国的金融法规监管,从而成为金融市场风险加剧、洗钱、欺诈和使各国金融监管弱化和影响在岸金融市场稳定的因素.可从离岸账户这一离岸金融市场的微观工具出发,研究离岸账户通常的操作手法及其给东道国带来的风险,探讨东道国特别是我国如何对离岸金融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金融呈现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共存的二元金融格局。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农户倾向于选择民间金融市场而不是正规金融市场来满足自己的金融需求,即农村民间金融对正规金融产生了替代效应。文章以农户借贷的成本作为研究视角,对农户从正规金融市场与民间金融市场进行借贷的成本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发现农户在正规金融市场和民间金融市场借贷要承担不同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这两种成本共同决定了农户的借贷方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村正规金融市场和民间金融市场的联合均衡模型,提出了有效满足农户借贷需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析东南亚国家的金融法律环境的各个方面,分析重点国家的金融体系及其改革、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及其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我国的金融监管、金融改革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金融全球化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的不仅是合作与交流 ,还有冲击和危机。本文从研究金融全球化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入手 ,分析它能够带来和已经带来的影响。认为中国金融业应采取循序渐进、适度保护和有效监管相结合的总体原则 ,积极稳步地开放中国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0.
张阳 《社会科学》2023,(9):181-192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有系统重要性与一般性之区分,如何识别出系统重要性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是金融监管亟待解决的前置性基础问题。首先,识别的对象是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在概念上有别于央行《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使用的“金融基础设施”。其次,面对我国金融监管识别主体多头并存、识别标准含糊不清、识别程序缺失不明的现状,有必要纳入域外监管识别经验,对我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监管的识别主体、标准和程序等予以明确和重塑。为促进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监管识别的顺利开展,在2023年新一轮金融监管机构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可尝试以新成立的中央金融委员会为主导,加强既有金融设施的合并,推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法》的制定和实施,以塑造出具有本土化特色的金融设施法。  相似文献   

11.
推动我国金融创新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在金融创新方面存在的原创性创新少、创新的品种少、创新领域进展不均衡、各类创新联动配合性差、创新主体错位、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重新塑造金融创新的主体,营造金融创新的良好环境,金融创新要坚持走引进、改造和研究开发相结合的道路等应对之策,并围绕金融制度、金融市场、金融业务、金融工具等,分析了我国金融创新的走向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其监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蔚  苏振天 《学术界》2012,(4):59-65,284
在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维护金融安全应当是各国金融市场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影子银行体系的超常规发展和信用扩张,是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影子银行的范畴进行了界定,全面梳理了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的冲击,最后针对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提出了有关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比较、借鉴与中国构建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暴露出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监管缺陷和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及巨大隐患,引起全球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建设和重建金融消费者对金融市场信任的高度重视。本文对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建设方面的现状与做法作了比较分析,借鉴国外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建设经验和教训,并结合我国国情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现状,提出了我国构建和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探讨当前我国深化金融市场体系改革,进一步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核心支持作用等问题,对金融有效支持新疆经济加快发展的市场环境的培育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作为环境危机的应对机制,生态金融市场因应而生。生态金融市场包括市场化机制和生态金融机制,前者以排污权交易为代表,后者的类型较为多样,比如环境基金、气候变化衍生品、自然灾害证券和生态期权等生态机制。作为新型的金融市场机制,生态金融机制对现行金融法制构成了一定的挑战。为了推动生态金融机制的发展,我国应当完善现行的金融法制,为生态金融法制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金融市场是由民间金融和制度金融组成的一个二元结构,两种市场、两种利率的"二分法"特征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互利率弹性的大小决定了民间金融与制度金融之间是替代关系还是互补关系,并直接决定了区域性金融市场格局。制度金融主要服务大企业;民间金融主要服务中小企业,这根源于民间金融能够解决金融组织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特征决定了贷款利率高低,也决定了资金的物品属性,对经济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信贷均衡面临着信息难题,而高度专用性是信贷信息特有的属性,这会导致信贷产品具有极高的个性化水平。我国金融市场有效性的形成,是以中小微型企业为载体、民间借贷市场为工具、利率市场化为内容、两种市场合而为一为目标的市场逻辑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管理层收购在中国的发展势不可挡。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很多急待解决和值 得研究的问题,而其中融资难则是最为突出的核心问题之一。据此从我国金融市场中金融产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指出解决我国管理层收购融资难问题的出路在于金融产品创新,并提出了一些关于金融产品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由于金融市场的发展较晚,金融营销的应用时间也不长,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在金融机构的营销活动中也暴露出诸多的问题.金融营销是金融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对于扩大金融机构的业务、提升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适应金融市场变化、推进国际化经营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我国的金融营销.  相似文献   

19.
金融深化是指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严格管制,使利率和汇率成为反映资金供求和外汇供求对比变化的信号,从而有利于增加储蓄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除了受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外,还有其外在成因,即我国金融深化不足引致的金融抑制问题,而且随着中小企业自身能力的增强和规模的逐步扩大,金融抑制会进一步扭曲中小企业融资行为,从而制约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中小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建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因此,如何繁荣和发展中小企业,必须从转方式、调结构的高度加以认识.加快金融深化,对于建立完善、规范和健康发展的金融市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可以从根本上疏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国际资本流入具有为一国提供经济发展所需资金支持的优点,同时也由于其与生俱来的逐利本质而可能给流入国(地区)带来潜在的金融安全问题。本文首先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爆发金融危机的若干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流入现象进行分析,进而从多个层次对我国近年来资本流入的状况和潜在的金融隐患做出透析,最后给出防范和缓解资本流入所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