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动宾式动词+宾语"的搭配规律,从动宾式动词分类、宾语的分类、语素意义角度分析动宾式动词结构、动宾式动词+宾语的语义,认识其使用规律,以便能让"动宾式动词+宾语"能得到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2.
动补式合成词在汉语中是非常特殊的一类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难点所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需要依照汉语词汇大纲的要求,教师有必要对动补式合成词在汉语词汇大纲中的分布情况和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动补式合成词时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研究发现四种动补式合成词在汉语词汇大纲中的分布情况有所差别,各个级别的汉语学习者在不同阶段也存在不同的难点问题,形成了不同教学阶段的重点,教师可以将各种有效的教学对策结合使用,以引导汉语学习者正确习得动补式合成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3.
近代汉语的"动+将+趋"格式一直被看作动补式,其实它偶尔也用作连动式.作为连动式,格式中的"动"和"趋"在语义上都指向施事,其中"趋"表示位移活动而"动"表示伴随活动,"将"是表持续的动态助词,相当于表持续态的"着".明清时期,连动式"动+将+趋"逐渐被"动+着+趋"所替代.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加的夫语法视角对现代汉语中的“动补结构”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这一结构中的“补语”在小句意义的表达以及句法成分组成上的不同。文章基于“形式体现意义,意义为中心”的原则,对汉语学界基本认同的七大类“动补结构”中的“补语”进行了重新描述,得出:这几大类“补语”或者与小句内的主要动词一起表达过程意义,用作小句的主要动词延长成分;或者表示词组内的中心词所体现意义的程度,用作小句内词组中的程度缓和词;或者体现小句的语气意义、情态意义和极性意义,用作小句的操作词;或者体现小句过程所期待的一个参与者角色,用作小句的补语。同时,文章探讨了“动补结构”中“得”字的功能,指出:“得”为小句或词组层次上的引出语,将引出成分的语义指向小句内的主要动词或主语,或者指向词组内的中心词。   相似文献   

5.
重动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比较有特点的句式。在进行语义层面分析时 ,发现它的两个动词短语 (即动宾短语 (VO)和动补短语 (VC) )在语义表达上是不平等的。其中 ,“VC”动补短语是重动句语义表达的中心 ,“VO”动宾短语则只是表达“VC”的预设背景 ,但同时也发现“VO”对“VC”在语义表达上存在着制约关系 ,“VO”所表达的预期常量直接制约“VC”所表达的结果、状态 ,决定重动句在语义表达上能否成立  相似文献   

6.
"兼语说"是关于动补结构起源的重要说法之一,影响甚巨。论题采用最新的和第一手材料,对该学说的是非曲直进行重新研究,结论认为,兼语式对动补结构起源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形(动)死我了”结构的句法语义特点表明,它是一个中心义为说话者经历极度状态变化的构式。与“形(动)死我了”构式规约相联的形容词或动词,与构式所表示的事件之间存在子类关系,在此基础上形容词或动词与构式整合。限定进入“形(动)死我了”构式的语义类型,统计类型频率,发现“形(动)死我了”构式中能产性最高的类型是心理感觉形容词,能产性最低的是表示人或事物特征的形容词。比较“形(动)死我了”构式与“我形(动)死了”构式,发现两者在语义上无差别,但在语用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双音复合词的构词方式与素性搭配存在简单的常规模式和复杂的非常规模式",动+名"偏正式双音复合词正是非常规模式之一。通过对"动+名"偏正式双音复合词的研究,首先肯定了该类复合词的研究意义,然后在总结"名"的语义角色的基础上提供了部分例词,最后分析了"动"的五种表达功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考察现代汉语中以外文字母作为构词材料的“新借形词”。文章首先从划分词的层级来检验借词,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现代汉语新借形词的划分标准;然后将文字划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文字书写系统,试图通过比较说明现代汉语新借形词的“新”之所在,以及它有可能给现代汉语带来的构词、语音等方面的影响,并简要说明对待这种新的语言现象所应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分析“动宾式动词带宾”句式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入手 ,归纳诸家对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情况的合理意见 ,与不合理的意见讨论商榷 ,提出这是现代汉语中起补充作用的文字表达句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动词的名词化既有有形式标志的名词化 ,也有零形式的名词化。动词的零形式名词化经历了不同的演变阶段 ,动词和其零形式化名词之间具有多种语义联系 ,能够零形式名词化的动词以双音节的自主动词为主。动词零形式名词化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形容词是英汉两种语言及其语法构词中最活跃也是最重要的词类之一。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容词的构成方式、句法功能和形容词名词化三个方面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又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仅有利于外语教学与翻译,也有利于语言交际。  相似文献   

13.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现代汉语中出现的新词新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外来语的汉化增加了汉字的义项、增加了新的词缀化形式;而网络新词语的使用,则提高了符号的使用量,也改变了某些词语的词性和意义。如果从语言规范的角度去考察这些现象,后者是否会被语言系统接受仍需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共识是单音节动词无法发生名词化.从认知语法视角观察,名词化是作为一般认知能力的组聚和概念物化作用的结果,与单音节或双音节并无必然联系.同时,单音节动词无法名词化的观点也得不到语言事实的支持.在规模为800余万字的自建语料库中考察《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1 351个单音节动词发现,单音节动词能够在各种构式中发生名词化.在以认知语法为代表的广义构式语法框架中,这些名词化的形式和意义应归结于其所在的结构还是归结于其本身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15.
程度副词修饰动词性成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动词从性状量级的角度,可以分为强性状量级、弱性状量级和无性状量级三类,能修饰无性状量级动词的主要有"更""太""有点"。这时的程度副词并不表性状的程度,而是一种虚化的用法,带有主观色彩。另外,"程度副词+是"这一结构的出现是为了满足汉语韵律词的节奏单位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动词。文章通过对在教学过程中收集到的例句及从北京语言大学中介语语料库中提取到的例句的整理,在综合分析韩国学生学习汉语中出现的偏误和非偏误情况的基础上,运用语言对比手段,深入探讨其成因。本文认为,现代汉语离合词与介宾短语的搭配使用,离合词在扩展形式中需要插入时量成份,这是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时两个比较难掌握的语法项目,需要教学者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不同词性词有不同常模特征规律。名词的具体性、意象性、语义透明度最高,但笔画数最少;动词的词频最高、习得年龄最晚,但感官经验度最低;形容词的熟悉性、主观词频和情感经验度最高,但具体性最低。同时,具体性、意象性和感官经验度之间的相互关联只存在于名词和形容词中。13个常模特征可以归为频率、语义、视觉复杂性和词义数四个公共因子,但各因子所主要代表的变量情况在不同词性词之间有相似,亦有不同。另外,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的相似性高于它们分别与名词之间的相似性程度,习得年龄、情感经验度、意象性和主观词义数最能把名词与另外两种词性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XX气”式结构的特点、“气”的性质,在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和语法单位(主要是语素和词)语法功能虚化的特点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结构是由支配式结构向支配式复合词过渡的形式,多数结构已经完成了这种转变而变成了一种支配式的复合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形容词的名词短语,是指将形容词转换成与其同根名词相关的名词性短语,主要涉及常用表达、特定表达、含隐喻意义表达和松散关系表达等四种强语势情况,本文通过举例、对比和分析等方法,论述了基于形容词的名词短语个性化的强语势表达特点,指出形容词与相关名词性短语之间语义上虽具相关性,但后者在表达程度上显然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20.
谓词性词语修饰动词时的位置是有规律的在时间顺序相似性原则的制约下,表示后现情状的谓词性词语后置;在"参照物在目的物之前"原则的制约下,谓词性词语为"参照物"时前置,为"目的物"时后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