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敏 《浙江学刊》2022,(4):156-164
探明谢赫“气韵”范畴的生成轨迹及其内在逻辑,方能寻获长期难解的“气韵”范畴之真义。“韵”本义指十二律及其相生运转,乃“气”有节奏地运动在声音中的显现。人物品评将之引申,以“韵”指人物才情在声音中的彰显;这延伸到文论,富于音乐美的文章被看作人之“韵”。中国文学“声文”与“形文”一体,文学对声律美的讲求使得笔迹富有节奏,“韵”由此与书法建立了联系。中国绘画用笔与书法相通,谢赫受齐梁文学批评影响,用“韵”指画家之“气”有节奏地运动在笔墨线条上的显现。“韵”经由音乐本义、人物品评、文论延伸到画论,从音乐-听觉跨越到绘画-视觉,延续不变、一脉相承的是“‘韵’即‘气’有节奏地运动的感性显现”这一根本意涵。  相似文献   

2.
潇洒马     
正纵观历代画马名家之作,无论是韩幹、曹霸,还是李公麟、赵孟頫,皆为工笔细写,至清末任伯年始兼用小写意法点染画马。至于用大写意笔墨画马、痛快淋漓挥洒自如而形神兼备者,惟有徐悲鸿始能此。年轻时的徐悲鸿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己极矣……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并亲力亲为赴法留学,  相似文献   

3.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人们一直用心血与笔墨在探索这个问题。近三十年来用阶级斗争观点看《红楼梦》,似乎曹雪芹的伟大就在于他是个“阶级论者”。有的干脆把书中人物分成“两派”:一派是被压迫阶级加叛逆者,她(他)们的形象是美的;另一派是压迫阶级与卫道者,她(他)们的形象是丑的。其实,用简单的办法去剖析社会、人生、思想感情,是不行的。感情的摇漾、心弦的共鸣、愁云的蔓延、爱与恨……凡此种种,作者用他审美的观点去观察、判断、描绘,是一种复杂而绝妙的情态。必须用美学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接近于正确。 曹雪芹高于一般古人,《红楼…  相似文献   

4.
耿曰美  黄洪 《社会工作》2012,(12):25-27,21
自助组织为长期病患者提供一个自助互助的平台,病患者用自身对抗疾病的经历去开解患同类病的病人,病者从一个服务接受者变为服务的提供者,这对他们的康复作用并非笔墨所能形容。本文希望通过探讨专业机构香港复康会针对长期病患者服务的介入的原则与价值观及介入方式,对中国大陆自助组织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传统绘画提倡写意精神,画家的主观感受不同,学识修养有别,画面所呈现出的风格与特点各异。天佑,山东人士,儒雅风范,平静谦和,再加上他的多思与勤奋,绘画作品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现方式与笔墨形态。观其画作淡雅、宁静、平和,有宋画的隽永、含蓄之美,也有元人自然、雅静之怀;用笔既有朴拙之气,又有灵动之感,构图疏朗,笔墨清新,非常难得。绘画作品的品位把握很难,要求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展现了十多年间众多人物的生活画面,其中不乏生老病死的描述.仔细追寻,作者对"生"、"老"少有涉及,却用较多笔墨述说人物的"病"与"死",尤其对"病"的叙说颇多.作者之所以如此钟情于疾病描写,不仅仅是因为小说是对生活中常有现象的一种反映,更有深化主旨、谋篇布局等深层次的需要.透过疾病,呈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病态累累"的众生相,也因为疾病,塑造了丰满的人物性格,推动了故事情节的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理论文章是政务活动经常使用的文稿,但不少人有时感到撰写理论文章是件头痛的事。其实同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一样,理论文章的撰写也有其特点和规律,要笔墨随时代。理论文章的"广义"与"狭义"理论文章,通常是用一定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上升到理论高度写成的文章。也称为广义的理论文章。理论  相似文献   

8.
李洲良 《学术交流》2003,(4):140-143
关于谢赫论画有“六法”的标点问题 ,存有两种不同的意见。钱钟书“六法”失读说 ,并从多方面进行了梳理和阐释。对当前较为流行的“气韵生动”说 ,在提出质疑的同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辨正。指出“气韵”比“气韵生动”更准确、周延、规范 ,更符合谢赫的本意  相似文献   

9.
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到西方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放桐 《求是学刊》2004,31(5):18-25
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有不同解释 ,可以用不同名称来表示 ,其本质之点是把现实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当作整个哲学的根本观点。恩格斯和列宁在哲学上关注的问题与马克思有所不同 ,但他们的根本观点是一致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中出现了对其根本原则的偏离现象 ,导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挫折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此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画讲究意境的创造而又依赖于笔墨的表现,要想在表现客观世界和主观精神方面达到一定的境界,除了才气和勤奋,还必须有足够的人生阅历、生活积累和全面的艺术修养。花鸟画家张克华深悟此道,多年来,他坚持用自己对自然物象的观察体悟所受之灵感来师法传统与造化,并汲取书法和文哲诗词等多方面的传统文化营养,努力创作出  相似文献   

11.
周建萍 《唐都学刊》2006,22(6):57-60
王维作为中国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在诗中不仅写出山水田园的秀丽之美,而且表现出了山水田园景物的神志、气韵;日本的“俳圣”松尾芭蕉继承了日本民族感物伤情的美学传统,提出了根植于日本美学传统的“闲寂”、“余情”等美学理念。他们都是在恒静中体味、把握人生,并将主观之情融入客观之境中,使主体与客体能够达到互相映照,两相契合。  相似文献   

12.
高学年、史玉二君,是一对笔墨鸳鸯、画坛佳偶。早晚一同操持笔墨,相辅相成,相互切磋,同业同志,同心同趣。单是他们的人生,便是一种佳华。生活激活了笔墨,笔墨升华了生活。——蒋子龙在当代花鸟画坛,高学年与史玉是一对最为引人瞩目的伉俪画家。一是因为他们以讲究境界的密体写意语体,共同推出了大景花鸟的笔墨图式,让花鸟生命与自然宇宙融为一体,表现了原生态花木的茂密繁盛和禽鸟的  相似文献   

13.
论书法中的“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坚 《唐都学刊》2003,19(1):125-127
书法艺术的创作,欣赏离不开直觉,在评品作品时常以"气韵"、"气势"、"笔势"等词进行表述。"势"是书法艺术对自然抽象模写的一种特殊形式,"势"的功能在于"活"字,本源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气韵美。  相似文献   

14.
王健 《今日辽宁》2014,(1):50-51
笔墨语言的表达能力,对于一个精确表达思想的人是十分重要的。对王宁来说,他的书法、篆刻、诗词、绘画等创作,能将笔墨经营出无限丰富的层次来,并将多种表现手法的试验,进一步介入到当代书画艺术发展的主流上来,这是非常难得的。王宁从中国历代经典的书法作品中,采足了雄健、宽博、飘逸、清净之气,乃至篇幅不论大小,同样使我们体会到宏大的精神境界和超于物象之上的精神表达。  相似文献   

15.
正能从笔墨淡彩里听得出虎啸狮吼,于当代中国写意动物画家中,当推萧万庆。萧氏画风,万化惟庆,其提笔直取之法,其形随灵动之态,其墨至意出之姿,其气动韵生之神,令方家叹为观止。萧氏中国画创作,山水花鸟皆出心灵,逸发毫端,精美之致,有如神化;  相似文献   

16.
韦蕊 《创新》2021,15(2):92-100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之韵味,是中国人在演唱艺术中所追求的深远意味,是民族声乐艺术魅力之所在,更是中华民族整体精神风貌的体现,其美学标准建立在中国戏曲、曲艺、地方民歌等传统和民间的音乐艺术审美追求基础之上。中国民族声乐中气息技巧、吐字行腔和抒情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审美特点——韵味,可从气韵、声韵和情韵三方面进行解读,其蕴含的声学、美学、哲学知识丰富,对当今流行音乐的发展仍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如其画。徐晋平是一位为人敦厚、雍容大度、不断求变的创新型画家。画如其人。徐晋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继古而不泥古,不断地以知识养眼,以德性养心,以技巧养手,不断升华自己中国画的气韵风神。他的花鸟画给人以元气淋漓、扑面而来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乾坤清气"、体验到"不似之似"的意蕴和美感。  相似文献   

18.
余三乐先生撰写的<孙承宗传>,由北京燕山出版社于2000年4月出版.在这部充满燕赵慷慨悲歌之气的作品中,作者以饱蘸感情的笔墨,描绘了孙承宗赤心报国、壮怀激烈的一生,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英雄悲歌.  相似文献   

19.
正作品富有气象和韵味,笔墨运用得很好很到位,干湿浓淡变化很大,用水多、水头大增加了难度,但又增加了作品的韵味,极具个性,希望继续研究继续努力。——龙瑞李玉民的画,尚神韵、重气势、求意趣,在"我用我墨画我山"中达到神化自然的境界。以笔墨为支撑,偏于"意"的强调,重于"写"的抒发,而不是本之于法的常规表现。以功力  相似文献   

20.
陈彦辉 《学术交流》2003,(11):148-151
上博简《孔子诗论》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诗之综论、诗之题旨、诗之分章、诗之断章。孔子关于诗之综论与传世文献中的《尚书》、《孟子》)、《荀子、《毛诗序》以及近代学者的诗学观点大致相合。关于诗之题旨的论述与《左传》中某些评诗语词相似。分章评诗在传世文献中是罕见的。孔子断章取义的论诗也是在春秋时代用诗的大背景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