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十八岁的远征队队长续范亭(名培模,以字行),一八九三年十月二十日出生在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县)西社村(现划归定襄县)的一个中农家庭里。续范亭诞生的第二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清军一败涂地,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要进一步瓜分中国,亡国灭种的危机迫在眉睫。一八  相似文献   

2.
施根 《金陵瞭望》2005,(14):7-7
在中华民族的危难关头,中华儿女报国热血沸腾。一批爱国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不再保持沉默,他们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意愿。当年,为唤起抗日,曾轰动一时的续范亭中山陵剖腹明志就是典型一例。  相似文献   

3.
翰墨寄真情     
赵修身 《山西老年》2011,(11):17-17
续范亭,1893年11月27日生于山西崞县(今原平市)西社村,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担任义军“忻代宁公团”总团卫队长。1935年冬,他不满蒋介石不抵抗日本军侵略,在南京剖腹明志,以示抗议,血染中山陵,震惊国内外。“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携手抗日,  相似文献   

4.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剖腹明志”的续范亭将军回到山西担任了战动总会主任,从此他开始和共产党合作共事,结识了不少真挚的朋友。罗贵波同志就是这些朋友中的一位。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中,他们建立了十分深厚的革命友谊,留下了感人肺腑的佳话,给后人诸多的教益。  相似文献   

5.
当我提笔写此文的时候,突然想起续范亭的一首诗来:“人生无地间,各有所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续老前辈是山西国民革命的先驱之一,曾任国民革命军的中将高参。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打响以后,他到处奔走呼号,请命抗日。为了抗议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并唤醒国民的抗战意识,他曾在南京中山陵剖腹自杀。全面抗战爆发后,  相似文献   

6.
续范亭,名培模,字范亭,号恕人,山西崞县(原平县)人。早年参加同盟会和辛亥革命,后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军参谋长及中将参议。他不仅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士,而且是一个才华横溢、慷慨悲歌的革命诗人。 续范亭面对蒋介石拒不“纳谏”,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纲领,在他著名的《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中,用一副对联讽刺阎锡山和蒋介石。联云: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既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伟大的楹联家,他的楹联佳句,高妙精深,现辑录如下,以与老年读者共赏。 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 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这是歌颂革命英烈续范亭的一幅楹联。续范亭(1893—1947),山西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1935年在南京中山陵以剖腹自杀抗议国民党的卖国投降政策。遇救之后回山西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后因病去世。  相似文献   

8.
1936年3月1日,续范亭伤愈出院。不久离开南京,由亲属及刘定安陪同,经无锡、苏州到杭州疗养。养病期间,他所考虑的仍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迷茫的时候,他读了不少佛经,还拜见了印光大师,企想从佛学中找到救国之理。后来,刘定安在杭州的旧书摊上为他买来了《资本论》、《辩证唯物主义》及其他一些进步的社会科学书籍。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他如获至宝,孜孜研读,大开眼界,并萌生出新的信仰,急欲迈向新的阵营。在学习和体验中,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也逐步深化了,特别是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更合乎人民  相似文献   

9.
郑学富 《中华魂》2020,(2):64-65
1942年7月10日,朱德总司令与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续范亭四老相邀游南泥湾,看到昔日荆棘丛生、荒无人烟、野狼成群的南泥湾变成了青山绿水、稻田葱绿、牛羊遍地的"塞上江南"后,非常高兴,为延安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点赞,赋诗《游南泥湾》一首,赞道:"今辟新市场,洞房满山腰。平川种嘉禾,水田栽新稻。屯田仅告成,战士粗温饱。农场牛羊肥,马兰造纸俏。小憩陶宝峪,清流在怀抱。"诗中提到的"马兰造纸"即马兰纸,当时延安印刷报纸、文件,出版书籍用的都是这种纸,笔者曾经在延安革命纪念馆见到陈列的马兰纸。  相似文献   

10.
马晓文 《中华魂》2011,(7):29-30
杨和亭伯伯,1910年6月18日生在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东区杨家园子镇。去年6月18日就是杨和亭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时值《杨和亭》一书的首发式,我一直在想,学习、纪念杨和亭,主要学习什么?纪念什么?继承什么?弘扬什么?杨和亭的主要精神是什么?看了《杨和亭》这本书很感动,杨和亭伯伯不愧是谢子长家乡成  相似文献   

11.
徐訏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位个性独特的作家.从早期社会改革的实践者到晚年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徐訏以其卓尔不群的人生追求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把宗教关爱的目光投向生命的终极意义和对理想人生的憧憬.徐訏的很多作品传达出强烈的宗教感,在佛教意味、道教色彩和基督教情怀的交融中抒发对于人性与心灵深处的探询和对于人生哲理的宗教式感悟.  相似文献   

12.
徐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位个性独特的作家。从早期社会改革的实践者到晚年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徐以其卓尔不群的人生追求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把宗教关爱的目光投向生命的终极意义和对理想人生的憧憬。徐的很多作品传达出强烈的宗教感,在佛教意味、道教色彩和基督教情怀的交融中抒发对于人性与心灵深处的探询和对于人生哲理的宗教式感悟。  相似文献   

13.
论证了《徐浚墓志》四个方面的史料价值: 第一,记录了徐氏家族的情况,可以订补史籍记载的阙漏; 二, 记载了开元、天宝期间吴越地区的文人群体活动情况,文学史料价值很高;三, 本志由著名书家徐王 寿所书, 具有较高的书法史料价值;四, 记载了徐浚明经及第与调选情况,具有一定的科举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超尘脱俗的出世之美——论徐訏小说的理想女性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传达作家思想的重要载体。在徐訏的小说创作中,占据作品主体层面的人物形象无疑是一群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徐訏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在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正显示出他灵魂的这种特点,有着执着追求爱与美的唯美倾向,呈现出一种超尘脱俗的出世之美。  相似文献   

15.
徐迟早期的现代诗作和诗论不容忽视。到了新时期,他在《外国文学研究》上大声呼唤现代派的出现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其代表作《现代化与现代派》,涉及到中国文学的发展该不该容纳现代主义以及可不可能产生现代派等一系列重要的前沿理论问题。由于观点尖锐,为主流话语所不容,在清除精神污染运动中成为重点抨击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徐铉是宋初名臣,与道教关系密切。由于地域和政治的原因,徐铉与茅山上清道教颇有渊源。在思想上,徐铉的儒家立场是首要的,但道教理念仍有重要地位和影响,他通过“教化”将二者调和统一。这种观念的形成既有儒家的因素,也有道教自身从唐以来的传统。道教理念对徐铉的影响,既体现在希求退隐的人生观上,也波及到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7.
童年经历会对一个人个性气质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徐訏童年的生活并不愉快,父母婚姻的不幸使他失去了完整的家和幸福的童年,对其孤寂内省个性气质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这种个性和影响渗透在他的创作中,使得他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带有这种孤独内省的精神特质,而且作品中对母性形象和儿童形象的塑造也带有徐訏个人的精神印记和情感欲求。  相似文献   

18.
徐陵是梁陈时代追随简文帝萧纲的重要作家,历来都认为他的诗轻靡淫艳,是一个典型的宫体诗人。然而徐陵并没有始终与简文帝相伴相随,他曾离开宫廷,出使北魏,且羁留长达七八年之久;入陈以后,特别是陈后主即位与狎客大作艳诗之时,徐陵却已悄然作古。因此,徐陵似无大量写作宫体诗的可能。从他所遗留的作品看,无论其内容还是风格,实难简单地以"宫体诗"来论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徐陵不是典型的宫体诗人。对徐陵及其诗歌的重新认识,实际也关涉如何正确评价和认定宫体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徐訏早期在思想和创作上均受到左翼文化思潮的较大影响。他系统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徒",在其编辑的杂志上积极宣传抗日救亡的主题,在创作题材和表现方法上也倾向左翼,揭示社会矛盾,表现阶级冲突。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徐訏在思想上放弃了马克思主义,转而信奉自由主义,在创作上超越了现实主义,转向了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石的左翼文化仍然一直潜隐地影响着他后期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20.
徐福东渡一直争论不休。文章在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对徐福东渡的目的、启航地、目的地问题展开了探讨。认为徐福出于军事目的,率船队由达蓬山启航,所属部分船只偶然漂移到了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