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任务教学法:财务管理学教法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务教学法“以人为本”、“以学习为本”,是一种近年发展起来的,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但是,在国外它一般是以高教育成本作为支撑的。而作者则在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对适宜我国教育实践中,对低成本应用任务教学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民族高校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内涵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建设人本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其活动特点是情感化、生活化、平等性、自主性、针对性、开放性,文章探索“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方法。“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提出,对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试论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教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前提和先导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以人为本价值观直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以人为本教育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人的现代化为本的教育发展观、以人的社会化为本的教育目的观、以师生为本的教育管理观。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制度,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制度体系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探索现代学:校制度,笔者认为必须从探索现代学校校本管理制度开始。什么是校本管理?校本管理是一种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校组织效能与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学校管理制度。根据“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与要求,探索现代学校校本管理制度必须以“人本管理”为核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学生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这是时代精神最核心的内容。教育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扶持人之本性,发展人之个性,所以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起“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主动、和谐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时代性课题。协商课程教学模式蕴含了沟通、理解、交流、自主和开放的现代教育理念,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教育理念和传统教学体系的束缚,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为我们提供了实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一种可资借鉴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思想在学校工作中具体体现为四方面,即:教育理念上坚持“育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师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努力维护师生权益,实现师生幸福;积极建设体现厚重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8.
“教育融合”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从自己的视域出发,在两者间的边缘领域,以沟通、对话的方式,形成和发展的一种镶嵌关系。这种关系表征为“民主—平等”、“创造—生成”、“持续—开放”和以人为本四个方面,它意味着走向并建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合理联结,在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自我的拓展中,达到师生有效交流,进而实现人的精神世界的完满建构。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高教管理第一要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确立“以人为本”的高教管理理念是教育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时代要求。“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对人潜在能力的充分信任和对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追求基础上,高校管理的以人为本内涵就是对教师学生进行人本化管理,为教学科研活动创造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达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就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以人的个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为本.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和基本价值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以知识为本"和"以技术为本"的教育,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素质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前提,人文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支撑,个性发展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尊重教育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和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以尊重为教育原则和方法建构和谐教育氛围,尊重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尊重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先进教育理念。尊重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将尊重教育理念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一种反思,  相似文献   

12.
王素蓉 《金陵瞭望》2010,(26):85-86
近年来.江宁区东山街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为本.以发展为本”的社区教育理念.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立学习型社会为抓手.以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以社区内文化、教育、科技等资源为教育平台,以繁荣社区文化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法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党中央提出将“以人为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本文回顾和梳理了“以人为本”的历史源流和当代发展,并进一步探求其本质内涵及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以人为本”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法宝。  相似文献   

14.
陈永瑛 《新天地》2011,(10):104-10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型态已逐渐在全国铺开。顾名思义,“生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教育理念。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现了“以学定教”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寻找新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学生就是大学——以生为本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就是大学,其实质就是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根本.以生为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以学生群体为本,没有学生就没有大学;二是以学生个体为本,实现每个人的全面与自由发展.坚持以生为本,就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完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未来,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指导,科学地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必要性,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考察了现代教育教学关系这样一个涉及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原点性问题,动态地剖析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和“以自由为本”三个命题的内在肌理和逻辑层面,以此把握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价值本质,设定教育教学关系中双重主客体机制,从目的性角度认识和把握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构建创造性人才培育的终极趋向。依据动态的逻辑演进,又进一步推论出“以新型教育教学关系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8.
民主化时代给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关注学生权利的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实践中深化“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坚持“以学生权利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尊重和回归学生权利。树立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理念是协调教育与学生权利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解放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继续发展产生了新的分化和矛盾,“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教育寄予了厚望,力图从批判角度揭示一条人类解放的道路,提出了批判教育学,解放教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主张。解放教育理论是后现代主义的一种教育观,不仅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发达国家事业的教育也有较大的影响。解放教育为我们思考教育问题提供了另一种视野——微观、具体的“以人为本”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西安理工大学校长刘丁在2008年2月14日《光明日报》一篇题为“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又好又快发展”的文章中指出,高校发展必须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对于我们办学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优秀人才;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建设和谐校园。“以育人为本”,源于“大学之道在于育人,而非制器”。人才培养是大学最根本的使命,也是大学存在价值的集中体现,这是自大学诞生以来永恒的主题。尽管长期以来就如何培养人才有着不同的理念和众多的流派,但为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塑造精英却是大学长期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