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从跨国公司技术垄断优势出发,研究跨国公司参与东道国市场竞争的研发策略行为,从而为我国企业参与同跨国企业竞争提出有针对性的竞争策略,提升我国民族企业的生存能力,扩大其发展空间。通过建立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研发创新的博弈模型,发现跨国公司比东道国的企业愿意进行更多的技术创新活动;但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策略是选择风险小、能减低成本且规模效益明显的项目投资;东道国的企业则相反,对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比较小,但对风险的偏好较强。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创新策略选择是企业利益方与其他利益方之间博弈的结果.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而创新成功的前提和保障,就是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创新战略.基于蛙鸣博弈模型,可以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策略选择进行解释,提出企业技术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以新环保税制为背景,将环境保护税与政府其他环境规制行为结合起来,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地方政府与排污企业的策略互动行为,并将公众举报纳入政府收益函数当中。基于地方政府及排污企业不同策略间净收益的大小,得到12种演化路径,以此为基础将企业减排创新的过程分为发展、成长和成熟期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政府监管强度对企业减排的影响程度视后者减排净收益大小而定,而前者强弱与否主要取决于监管成本的高低;企业减排发展初期过低的环保税率并不会引致企业进行减排技术创新;减排成长期的企业进行减排创新的决策则视政府策略而定;处于成熟期的减排企业则会主动进行减排技术创新。因此,在多种规制工具并行的前提下,政府应视企业所处发展周期的不同制定环保税率,同时辅以一定的税收减免和补贴力度,以降低企业治污成本,促使排污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向减排技术创新演化。  相似文献   

4.
历来人们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分析都是直接通过几种备择方案的优缺点入手,从中选择一种或相近的两种作为企业的财务目标,但笔者认为这种分析、选择过程有失偏颇.本文从财务目标背后隐藏的四种基本假设入手,透彻分析了建立在不同假设基础上的三种财务目标的优缺点,并从中选择出对我国来说最恰当的企业财务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作为产业集群主体的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原因在于其选择的技术创新行为是模仿创新而非率先创新。从“理性经济人”假设出发,以微观经济学为视角,通过构建利润函数模型,阐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选择模仿创新的合理之处,进一步揭示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在于企业规模、产量水平、市场份额以及固定成本,以期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为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在短期内和长期内的技术创新行为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构成及协同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确定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和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实践,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分析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构成,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优势协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通过空间集聚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可以从规模经济、知识溢出和技术外部性的正效应中获取竞争优势,但不可避免地也受到集聚区资源和技术创新的约束以及知识溢出带来的负效应.技术创新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得以发展的主要手段,但技术创新成本和知识外溢的负效应,直接影响到其创新策略选择.通过新经济地理学和博弈策略分析表明:科技型小微企业空间集聚机制主要体现在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方面;非合作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导致创新效率损失;降低技术创新成本,保护知识产权,建立集聚区行业联盟是提高科技型小微企业集聚区“创新”概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企业技术创新与开放式技术创新理论,构建了开放创新模式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成的假设模型,以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的开放式创新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与实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对假设模型进行了验证,得出开放创新模式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由技术创新内部能力与外部能力共同构成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生产分割不但促使生产环节在全球不同区域内的集聚,而且加强了企业之间的联系,形成了产业网络中的"社区"。企业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依次影响邻接企业、所在产业网络社区以及整个产业网络。企业的创新决策是以亲缘选择的适应度函数为目标,在博弈演化过程中逐渐收敛到文档状态。此时,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满足一个倍数的关系。这个倍数关系来源于企业创新产出的私有收益和溢出收益。线性成本和收益、启动成本和固定收益、以及非线性成本和收益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创新产出的波动幅度,这为企业制定创新策略、政府制定创新激励政策等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参照。  相似文献   

10.
为了降低技术创新网络成员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分析在分配机制和监督机制下技术创新合作中机会主义的演化路径,并分析了在分配机制下是否存在最优的分配系数使得合作企业采取机会主义策略的可能性最小,讨论了是否惩罚成本越高网络成员合作效率越高。研究发现:利益分配系数在一定值时,可以使得合作企业采取机会主义策略的可能性最小;惩罚成本C在达到一定值时,可以使得企业合作的概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构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元聚类分析方法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发达省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类别划分,并进行单项指标比较分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经济发展的技术策略选择提供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12.
采用线性规划、Shapley值求解、动态均衡求解等研究方法,着重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二人零和博弈、多人博弈、非常和"理想状态"博弈等静态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和求解,同时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动态博弈模型进行扼要分析。研究的结论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战略选择过程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是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作出的理性选择;应努力改善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从政策上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3.
组织创新是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全球性竞争,使组织环境更为复杂多变,组织创新研究也因此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西方企业理论关于组织创新的分析存在明显的缺陷。组织创新的实质是组织适应环境、谋求创新租金的协调进化,其关键是组织治理结构。加快我国企业的组织创新是推动企业改革、获取组织构造优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能力机制是企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机制与财务能力、学习吸收能力、创新过程适应能力和满足市场需求能力密切相关,而创新主体意识、激励机制、创新战略选择等方面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人才共享、人才共享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才共享效应的6个特征,分别从信息沟通、技术选择、交互协同、知识学习、技术挖掘五个方面分析了人才共享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旨在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破坏性创新是茶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自主创新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在介绍破坏性创新概念和茶叶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破坏性创新和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得出:破坏性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保持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破坏性创新的动因,破坏性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发展的独特源泉.从技术、产品、商业模式三个方面分析了破坏性创新如何有效提升茶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基于技术创新与实物期权的基础知识,导入了创新期权的概念。通过分析现金流管理型企业的内部财务核算体系以及技术创新活动,指出现金流管理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局限性,从而引入收益风险管理型企业的概念,进而对收益风险管理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分析。通过比较现金流管理型企业与收益风险管理型企业的不同,得出要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就要实现从现金流管理向收益风险管理转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创新思潮在全球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了创新带给企业的巨大效益,军工企业也不例外,而且以其特殊性更加关注组织创新。组织结构创新是军工企业组织创新中的重要环节,由于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和网络制等组织结构形式存在不同的优势劣势和适用条件,因此,在权变组织结构设计理论的基础上,以军工企业的现状为分析背景,来设计和创新军工企业组织结构,才能真正提高军工企业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当今,人们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对校企科技合作技术创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化使校企科技合作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校企科技合作技术创新带来了新的发展趋势;使校企科技合作技术创新成为推动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战略。为此,信息化时代促进校企科技合作技术创新可采取以下策略:充分认识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的信息化背景,构建网络组织框架,创新校企科技合作技术创新的模式,改革校企科技合作运行机制,加强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企业创新的过程是多输入、多产出的复杂过程,为准确掌握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构建我国大数据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级体系。以大数据板块境内7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企业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开发、物料转化、效益产出三个阶段,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各阶段创新效率,运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数据企业创新效率存在阶段性差异,与效益产出阶段相比,技术开发、物料转化阶段的效率较低;大数据行业的技术研发没有以市场为导向,技术开发制约着整体效率的提升;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合理配置资源,避免投入冗余,以提高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