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复调性是《占有》最根本的艺术特征,该小说中充斥着各种各自独立不相融合的对话性声音和意识。作者拜厄特的多元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是其小说呈现复调性的根本原因所在。本文以《占有》中后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有关历史可知性的对话,各个历史时期之间的对话和多视角叙事为例,探讨了该小说中的众声喧哗的景象,以说明《占有》研究中存在大相径庭的各种解读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图像小说《A.D.:洪水之后的新奥尔良》是纽费尔德(Josh Neufeld)创作的一部关于卡特里娜飓风的历史叙事作品。小说在画面性与飓风的公共记忆之间讲述飓风亲历者的故事,挑战了有关卡特里娜的视觉档案资料,以非虚构作品的形式在视觉上客观再现了创伤现实经历。同时,纽费尔德将卡特里娜事件作为解读他者遭遇创伤的伦理框架,其间交织着诸如种族、地域等复杂社会问题,邀请读者持续不断地参与其中,解读城市文化内涵并采取行动。  相似文献   

3.
《占有》是英国当代女作家A.S.拜厄特的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多个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三类:其一,"天使"——家庭的牺牲品;其二,"看不见的女人"——孤独地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其三,"新女性"——追求独立与自我实现。三类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服从或抗争,其不同的人生轨迹共同谱写成一部完整的女性史。分析不同类别的女性形象,有利于揭示女性的不同命运及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4.
十八世纪英国小说在整个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容置疑的重要地位。小说巨匠塞缪尔.理查逊用自己的小说《帕美勒,》(又名《美德有报》),向人们表明,美德最终会战胜邪恶,得到回报。小说的女主人公帕美勒通过对自己着装的选择体现了她性格中并存的两个特点:反抗与顺从。  相似文献   

5.
虽然《呼啸山庄》与《简.爱》无论在主题、爱情观还是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不一样的风情,但相近的家庭背景,类似的文学熏陶,决定了两姐妹的文学创作有很强的可比性。在《简.爱》里夏洛蒂.勃朗特更多的是披露个人的情怀,而妹妹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本身就是一本社会小说,更多的是对近代文明的控诉。《呼啸山庄》代表的是英国小说的一条绝径,而夏洛蒂对女性内心痛苦的现实主义刻画却带给英国小说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姐妹俩屹立在现实的沃土上反抗现实,但都难以超越我爱,我恨,我受苦,最终不免为现实所牵制。  相似文献   

6.
《汉书.艺文志》小说家序是中国古代最早对小说的系统论述。分析可以发现,它通过赋予小说资治的功能,将“小说”由一个具有贬义色彩的普通词语转变为具有正面价值的文类概念。从《汉书.艺文志》设立小说家以后,小说成为古代书目中的一个类别。可以说,是《汉书.艺文志》创造了作为文类的小说概念。  相似文献   

7.
D.H.劳伦斯的"小说三要素"理论是其文学批评思想中的精髓,是他对自己早期小说创作实践的概括与提炼,也是理解他中后期小说创作的关键。劳伦斯认为:首先,小说必须绽放生命力;其次,小说的各部分之间必须生动而有机地关联;最后,小说必须高尚可敬。《恋爱中的女人》中的人物以一种内在的生命之火为向导,努力保持生命的活力和人性的完整;小说通过人物与环境完美关联揭示其激情洋溢的生命活力;作者运用具体的人物案例,说明小说应当直面生命本能,戒绝一切思想说教。  相似文献   

8.
《换位》是戴维.洛奇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创作的校园三部曲《(换位》、《小世界》和《好工作》)中的一篇,它成功地将小说的写作技巧融入小说的创作。本文旨在运用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分析其在题材的选取、写作技巧的使用、叙事视角的转换及结局处理的方式的陌生化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老子《道德经》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文章运用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方法,阐明了斯坦贝克与《道德经》的事实联系。在此基础上以《罐头厂街》为例深入分析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生态智慧在斯坦贝克小说创作中的具体表现。指出《道德经》有力地参与了斯坦贝克生态思想的建构,为当代的生态环境危机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相似文献   

10.
作为后现代的经典作家,博尔赫斯和帕维奇在其代表作《小径分岔的花园》和《哈扎尔辞典》中分别向读者阐释了后现代小说的“迷宫”特质,具体地运用为结构上的“叙事的迷宫”和内容上的“迷宫的叙事”.热衷于小说形式技巧的创新以及赋予小说文本复杂的内涵主题,正体现了后现代小说家们以他们独有的方式表达着对人类生命的关怀,从而使得后现代小说所呈现出的“迷宫”特质有了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借助于 Auoto CAD强有力的绘图功能及其内嵌式Autolisp语言,准确、迅速、直观、简便地解决机构运动分析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是创新的提倡者。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认为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是对待其他国家经验教训的正确方法 ,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内容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观念创新。在创新中必须要处理好破旧与立新的关系 ,坚持独立自主 ,动员全社会力量 ,坚持“三个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对于党的自身建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时代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体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阐述情商EQ在体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学良的教育思想研究,在张学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张学良教育思想研究>一书的出版,是张学良教育思想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该书主要阐明了张学良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四个鲜明特点,即爱国主义教育或曰教育救国;"德、智、体、美、群"五育并重的基本教育思想;实行普及全民教育,建立健全全民教育机构和体系;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密切结合.该书作者还就张学良教育思想对于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启示作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16.
美国的高校认证与教育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高校采用认证这一非政府性的同行专家评议的手段确保社会对高校的监督以及加强学校、社会、政府之间的协调,保证各高校在一个大家认同的基本质量水平上运作。其具体可分为两个层次:单位认证和专业认证。这一做法比较公正,也切实可行,对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个性的概念和体育教学过程属性的简要分析,对体育教师的个性特征在体育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作了初步探讨,认为体育教师的个性特征可以激发强化学习动机;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提高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有利于体育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影响体育教师的教态。  相似文献   

18.
逻辑实证主义的一个典型观点是,科学是单纯的命题复合系统,是关于经验事实的静态性表述,科学的进步只是量的累积过程。来自科学哲学内部的逻辑实用主义哲学家奎因则一反这种主导性观点,提出了科学的整体性思想,且从实用主义角度对命题系统的科学性与发展性作出了根本有异于经验证实原则的说明。本文通过剖析奎因在科学观上的突破和重建,力图揭明整体性科学观的自然科学发展基础及其变革性意义和对历史主义整体动态科学观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意象为何?怎样认识语言与意象之间的关系?这两大问题是时下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尤以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W. J. T.米切尔的论述影响最大。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米切尔在其系列著述中系统讨论了图像转向、意象与图像、意象X文本、元图像与生物图像、语象叙事的冷漠-希望-恐慌、视觉文化与意象科学等概念,对上述问题做出了回答。图像转向强调的是在读图时代应抛弃意象研究的语言学模式,以使意象回归现象学研究的本质,是一场深刻的认识论范式变革。他强调一切媒介皆为混合媒介,因而语言与意象是紧密不可分割的一体关系。在借鉴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的基础上,米切尔提出了意象X文本的概念,它与恐龙、多利羊、世贸双塔、金牛犊类似,是关于图像如何成为图像的元图像。在米切尔看来,图像是意象的物质载体,意象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来自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将事物类比为它物的本能,具有超越自身的可被人的意识加工的富余价值。语象叙事从本质上讲是一切意象文本的共性,它其实也是一种元图像,在其混合媒介的内部产生了类似主体与他者遭遇时的冷漠-希望-恐慌的三个认知层次。米切尔先后使用过的图像理论、批判图符学、视觉研究、视觉文化和意象科学等术语,说明他理论的实质是反理论、去学科的跨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米切尔提出"图画转向"的本意是想为图画争取一个与语言平等的地位,最终却被广泛地推衍误读为"图像霸权"或"视觉时代"的来临。按照米切尔后期的澄清,图画转向在人类文化史中曾反复发生,而由视觉形象引起的焦虑不安也绝非首次。"图画转向"与哲学内部所发生的"语言转向"并不具有承递关系或衔接关系,二者并非同一层面上的"转向"。但如果将二者都看作是某种文化思潮,则它们之间是彼此关联甚至互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