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段渝 《天府新论》2016,(1):封二-封三
先秦时代,成都平原古蜀文明高度发展,逐步演进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高地,进一步通过西南夷地区(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向西开辟并发展了与缅甸、印度、中亚和西亚的交通线路和经济贸易关系,一直延伸到欧洲地中海地区,向南开辟并发展了与东南亚大陆的交通线路和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并将古蜀文明传播到南中国海。这几条国际交通线和贸易通道,学术界称为“南方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纵贯欧亚,是古代欧亚大陆途程最长、历史最悠久的国际交通大动脉之一。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对外贸易线路,是中国与西方交流史上最早的陆路交通。经由南方丝绸之路进行的贸易,最早让西方了解中国,也最早让中国了解西方,丝绸、蜀布、邛竹杖等产品畅销海外,让中国享有“丝绸之国”的美誉。  相似文献   

2.
作者认为,云南地当西南“丝绸之路”要道,与西域诸国的交通联系由来已久,故远在伊斯兰教兴立前的汉晋时期,西域胡商即分陆海两路循道而至永昌地区,并逐渐深入腹地。唐宋以降,西域胡人的入滇活动已明载于史籍,除经商者多有涉足,被掳至者亦不乏其人。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他们应是以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为主。因此,云南回族的最早来源,无疑始于这个时期。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自元代起始的徒居,地处丝绸之路孔道的新疆回族便开始了远距离经商贸易活动。“无回不商,无商不苦,终年劳忙,人席不暖”是对新疆回族商业经济生活真实的写照。作为集货物运输与商业贸易为一体的商旅组织,回族驼运业随丝绸之路的兴衰而消长。在有清—代,随着新疆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回族商人苦心经营,开始在新疆商业贸易中崭露头角,其驼运业开始形成规模,在新疆商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到民国后,回族驼运迅猛发展,在新疆驼运业中,规模最大,经营活动范围最广,资金最雄厚,社会影响最巨。古老的驼道,曾经承载着多少回族先辈的期盼与希望;万古荒原,无垠的戈壁,漫漫的沙漠,留下了回族驼商不屈的痕迹。研究他们的经济活动,总结他们在文化贸易交流中不可磨灭的作用,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4.
古代中国的一切对外交通线,都被誉为“丝绸之路”。中国西北部沙漠中的丝绸之路早已闻名遐迩,而中国西南部的一条隐藏在崇山峻岭和原始森林中的丝绸之路,长久以来却鲜为人知。作者对西南丝绸之路的形成及其在中印文化乃至东南亚文化的交流进行了论述。认为,西南丝绸之路的形成早于西北丝绸之路,且西南丝绸之路实际上成为了东西方文化及南北文化交流的中间区域,起到了历史文化的地理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5.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以丝绸贸易为象征的、曾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中外之间的海上交通线及与之相伴随的经济贸易关系。明清时期 ,是其发生演变并最后终结的时期。虽然从形式上看 ,中外海上交通的道路并未如古代陆上的“丝绸之路”那样因阻断而荒废 ,反而借着西人的东来殖民而更趋畅达和兴盛 ,然而中西之间贸易关系的性质却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传统模式的“海上丝绸之路”正日渐让位于隶属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近代中西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6.
历史重新呼唤古老的滇越通道──从唐代安南通天竺道到滇越铁路的未来周中坚中国大西南深居内陆,距海遥远。自古以来,大西南出海或经国内,或取道国外。对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和毗邻云南的川黔两省的部分地区来说,经越南出北部湾的滇越道,是距海最近的通道。滇越道历史...  相似文献   

7.
发展云南与印度的经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与印度的交往具有悠久的历史,云南是中国与印度两大市场之间少有的一个主要通道。每当这两大市场的一方或双方进入兴盛发展时期,都会激发这条通道趋于活跃。这条通道使云南与印度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可改变的经济关系,这种关系的发展对双方都具有重大意义。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方式在这里建成一条国际大通道,继续扩大和发展云南与印度的经济关系,是目前局势发展不可逆转的一个时代性命题。云南与印度之间现在就应当做好贸易、旅游、信息、交通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段渝 《天府新论》2016,(3):封二-封三
漫漫蜀身毒道,南出成都段后,就进入了灵关道。灵关道又称零关道、牦牛道,是指蜀身毒道起于四川雅安市,经凉山州、攀枝花市,止于云南楚雄州的一段道路。灵关道上接成都段,下连博南道,是南方丝绸之路国内段最长的一条道路。灵关道的道路具体走向,主线接成都邛崃市,经芦山-天全-荥经-汉源-甘洛-越西-喜德-冕宁泸沽-西昌-德昌-会理-攀枝花-云南楚雄州大姚-姚安,而后接大理市。灵关道是蜀身毒道的主干道,行走在川西高原的高山峡谷之中,跨过青衣江、大渡河、安宁河、金沙江等大江河,翻越大相岭、小相岭等大山脉,地势险峻崎岖,关隘重重。  相似文献   

9.
2月24日至3月11日,我校东南亚研究所陈乔之所长暨亚太经济研究室主任刘晓东,应邀参加在泰国首都曼谷帝国酒店举行的“泰国与南中国投资贸易合作前景”学术研讨会,并对泰国社会经济进行实地考察。这次研讨会由泰国法政大学东亚研究所发起并举办,着重探讨泰国与中国的广东、广西、云南的经济贸易合作现状及前景。他们除了向会议提交两篇论文之外,还分别在大会上作了学术发言,陈乔之还即席回答了泰方学者的几个问题,受到了与会者的欢迎和好评。在泰国逗留期间,他们先后考察了东海岸工业区,参观了一批重要工厂企业和养殖场,了  相似文献   

10.
段渝  李竞恒 《天府新论》2016,(5):封二-封三
蜀身毒道分为东西两线,其中东线从成都出发,南行由岷江道经四川乐山,再由四川宜宾五尺道经云南昭通、昆明,在大理与蜀身毒道西线永昌道连接起来,自先秦以来,便是古蜀文化南下进入云南腹地的必经之地,是蜀王扼制西南各族群以称雄长的据点,也是秦汉王朝开拓西南夷的前沿,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疆为“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新疆与内地的“马绢贸易”更是“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马绢贸易”主要是通过“以物易物”的官方“互赠”、“互市”两种形式进行。“马绢贸易”的兴盛,促使“丝绸之路”空前繁荣。“马绢贸易”活动还促进了新疆本地蚕桑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发展让世界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丝绸之路正在随着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复苏。中亚作为丝绸之路的关键一站,将会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亚“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运输大通道、能源大通道、安全大通道和资源大基地等积极因素;中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存在着交通基础薄弱、地缘博弈激烈、能源大博弈等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3.
四川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童恩正在撰写《略谈秦汉时代成都地区的对外贸易》一文时,曾接触到《史记》、《汉书》、《华阳国志》及中外学者有关中国对外贸易的研究情况。作者认为,早在秦汉时代,成都已是仅次于长安、临淄的第三大城市了。由于成都平原经济发达、物产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此成都在当时已是我国西南最大的经济中心,初步具备了国际市场的物质基础。兼之西汉初年,北方匈奴势力膨胀,威胁西汉帝国的西北边陲,一度遮断了中国与西方往来的“丝绸之路”。所以,汉武帝在加强兵备,“专力事匈奴”的同时,又命张骞“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此举虽未直接打通南方线路,却促进了成都与南亚诸国的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华商网络的起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海上丝绸之路与东西通商贸易  在古代,中国、西亚、中亚、中东地区与地中海地区之间陆路与海路进行的贸易,在中国人与印度人、阿拉伯人、罗马人等不同民族之间盛行。这种超越国境的不同民族之间的贸易是世界上民族移动与宗教传播的一种“动力泉源”,也是华商网络的形成以及中国人向海外移动的起点。1陆上丝绸之路的衰退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复兴“丝绸之路”是指以中国为始点,经由西亚与中亚而到达地中海东岸的通商道路。公元前60年,中国汉朝使者张骞最早开拓了以丝绸贸易为中心的向西方的通商道路。其后,这条通商道路发展为丝绸之路。实…  相似文献   

15.
段渝  何进平  杨丽华 《天府新论》2016,(4):封二-封三
蜀身毒道之灵关道,出雅安继续往西南方向延伸,从甘洛至德昌之间的道路即为凉山段。灵关道凉山段行走在云贵高原北端的高山峡谷之中,地势险峻,要翻越大凉山、小凉山等峻岭,渡过越西河、安宁河等险滩。独特而多变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多种多样的民族和文化——有藏族、苗族、傈僳族、回族、白族等多种少数民族。大凉山更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区,西昌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  相似文献   

16.
马晓粉 《天府新论》2015,(6):155-160
自“蜀身毒道”开辟以来,云南就与缅甸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18至20世纪初,滇商积极活跃在这条商道上,并在缅甸伊洛瓦底江沿线多个城镇建立起商人组织——云南会馆,以严密的组织性和高度的互助性在缅甸开展商业活动。这使得滇商整体实力增强,贸易迅速拓展;促进了滇缅贸易的繁荣,密切了中缅国际区域市场的联系;带动了缅甸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云南边疆、缅甸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互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献记载的蜀身毒道,即今学术界通称的南方丝绸之路,是史籍所载最早的中西交通线路。一系列史实表明,最早从中国进入印度地区从事商业活动的是蜀人,由蜀人商贾长途贩运丝绸等蜀物到印度而引起了丝绸的传播,由丝绸的传播而引起了丝绸之路的开通,进而从一个重要方面沟通了中国与欧亚各古代文明的交流和互动。  相似文献   

18.
段渝 《天府新论》2014,(1):144-148
历史文献记载的蜀身毒道,即今学术界通称的南方丝绸之路,是史籍所载最早的中西交通线路。一系列史实表明,最早从中国进入印度地区从事商业活动的是蜀人,由蜀人商贾长途贩运丝绸等蜀物到印度而引起了丝绸的传播,由丝绸的传播而引起了丝绸之路的开通,进而从一个重要方面沟通了中国与欧亚各古代文明的交流和互动。  相似文献   

19.
构建大交通网络:云南变偏僻为中心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霖 《学术探索》2006,(6):42-45
构建云南大交通网络,就是要通过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使云南成为全国交通运输最发达的地区,成为沟通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之间的大通道、大枢纽、大门户,成为东南亚、南亚国际交通体系的重要环节。构建云南大交通网络,使云南由偏僻之区变为国际交通中心,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对我们的启示。构建云南大交通网络,要实施省际、国际之间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各方面一系列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黑城遗址及其附近的“居延古道”是我国草原丝绸之路交通贸易的重要孔道.这条维系东西方贸易和南北交通的便径自汉代开通以来,一直是联系中原与西域.以及北非、东欧诸国的交通要津.早在汉代的史籍中有关“居延古道”的记载就不少,汉武帝时,霍去病就曾通过这条小径,南“攻祁连山,扬武于(角乐)得”城而得有河西四郡.①稍后的李陵也是沿此道北出居延,循“龙城古道”而至浚稽山;虽然他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